最出名的醫患糾紛,一代神醫,遇到曹操這樣的狠人也是無奈

2020-12-26 大王在說史

一代神醫身亡,原因竟是醫患糾紛,看看古代的醫鬧,患者竟是曹操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徹底的隕落了,他的隕落,代表著整個三國時代已經逐漸的開始走向了終結,這個在歷史上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自身更是開創了「摸金校尉」這個行業的梟雄終於走向了末路,病逝洛陽。這個梟雄就是曹操。

《資治通鑑》: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

提起曹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時代的大霸主,他活著的時候,孫權劉備只能聯合以求自保,諸葛亮也只能無奈蜷縮蜀國,司馬懿更是踏踏實實的效忠於曹魏集團。

他是人們眼中的竊國奸雄,他是許劭月旦評中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他是後世之人對其褒貶不一的梟雄曹操,但同時他也是注釋了《孫子兵法》的軍事家,也是寫下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大詞人。

《三國志》「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曹操就這樣還沒能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卻擋不住病魔的煎熬,徹底死去。然而逝去的人逝去了,但是活著的人卻仍然在探尋著這些古人的秘密,而對於曹操究竟是怎樣的死去,這其中卻不得不說起一場醫患糾紛,這場戲劇一般的醫鬧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是絲毫不低。因為這一場醫鬧,一代神醫身亡,一代梟雄病逝。那麼這場醫學糾紛究竟是怎樣的呢?

求醫治病,神醫手段高超

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在公元220年班師回洛陽,到洛陽之後,病逝而亡。

對於曹操的病逝,我想我們很多人都不陌生,無論是在三國演義小說中的故事,或者是野史傳聞,我們都知道曹操有著「頭風病」這樣一個比較奇怪的病,一旦受到刺激或者情緒波動比較大,曹操的「頭風病」就會發作,頭痛不止。

當然了,頭風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現代醫學發展的今天,有一部分專家給出了自己的推測,那就是很可能是腦瘤。

眾所周知,古代行軍打仗,這些大軍們都是露宿山野,而曹操呢,從三十歲開始就帶兵打仗,一直到自己最後病逝回洛陽,自己都一直帶領軍隊,所以必不可免的會受涼,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也可能是家族遺傳的疾病,畢竟後來的曹丕曹叡等都是英年早逝,好像都是腦瘤這類的病症,所以不知道什麼原因曹操就得了「頭風」這樣的病。

曹操在洛陽自埋葬關公後,每夜合眼便見關公,甚為驚懼 ? 有一夜,在睡夢中見一人披髮仗劍,身穿皂衣,仗劍砍他,於是大叫一聲,忽然警覺,頭腦疼痛不可忍,便患下了頭風之症。《三國演義》

不過當時的華佗可是一等一的神醫,聲名遠揚,並且華佗和曹操還是同鄉,於是曹操就派人將華佗找來治病,結果華佗一針就見效,為曹操極大的緩解了痛苦,大家都應該知道生病的痛苦,那個時候痛的痛不欲生,是多麼的希望有一名神醫在自己身邊為自己治病。所以華佗這樣的一個神醫可以說是被曹操當作了寶,不僅僅重賞了華佗,並且將他隨身帶在自己的身邊,成為了自己的御用醫師。

醫患糾紛漸起,開頭治病,曹操心生芥蒂

但是雖然華佗是一代神醫,但是也不能說是什麼病都能治好,只能說是相比起其它的醫生,醫術要高超一點,對於曹操的頭風,華佗也是只能夠緩解,但是卻不能夠徹底的治癒。

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華佗傳》

聽了華佗這樣說,曹操肯定就不高興了,當時的醫生屬於賤業,地位非常低下,華佗這樣的說法就讓多疑的曹操非常的懷疑了,嚴重懷疑華佗是依仗以及的醫術以此來要挾自己。所以說,在此之後,曹操就對華佗充滿芥蒂了,覺得華佗這個人人品不行。

而華佗這個人呢,這種神醫都是有著行醫濟世的胸懷,當初關羽刮骨療傷之後也是極力的邀請華佗紮根蜀國,但是華佗以雲遊四方,懸壺濟世為由拒絕了。而和華佗同時代的還有一位神醫醫聖張仲景,更是辭官只為治病救人。

對於曹操將自己綁在身邊,只為他治療的這種方式對於華佗而言肯定是難以忍受的方式,所以華佗肯定是想辦法想要遠離的。

神醫提奇術,曹操存殺心

或許曹操正是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讓這樣一位神醫為自己安心治病,所以也是想趕緊讓華佗把自己的頭風治癒好。當曹操再次詢問的時候,或許華佗也是被激怒了,所以直接說了:「想要徹底根治,也不是沒有辦法,而且很簡單,需要做個小手術,先飲我特製的麻沸散,麻痺腦部,然後我再用利斧砍開你的腦袋,取出風涎,這樣就可以徹底的去掉病根了。」

當然了,這種說法只是在三國演義中提到了這種說法, 很可能是作者的杜撰,在歷史中對於這個說法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記載。當然了,在我們後世之人看來,這個故事更加有意義。

開顱手術,就算是在現代而言,也是一個危險性極其高的手術,更何況在古代,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哪裡聽說過這樣的手術方式,所以曹操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並且可能還斥責了華佗一番。

聽到了華佗給出的治療方式,曹操是怎麼想的呢? 曹操覺得華佗這是為了給關羽報仇,所以想辦法用這種方式害自己。

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呼左右拿下獄中,拷問其情。《三國演義》

當然了,這是三國演義裡的記載,而真正的歷史記載卻是,華佗推辭想家,所以回家探親,後來又以妻子生病為由,拒絕返回,不想回去給曹操治病了。

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華佗傳》

大家應該知道,當一個人生病痛苦的時候,毫無疑問脾氣會變得暴躁,而對於曹操這樣的位高權重的人而言,他們暴怒的結果無疑會以某人的死亡為結局。所以華佗的結局就是被暴怒的曹操捉了起來,在獄中拷問致死。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華佗傳》

華佗離世之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青囊經》交給了監牢的獄卒,結果獄卒的妻子卻不識貨,將這本千古奇書燒了,遺留下的部分十不存一,不得不說,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的遺憾。同樣的,華佗的身亡,也可謂是冤枉至極。遇到了這樣的醫患糾紛,再加上患者的勢力強大,尤其是還是曹操這樣的狠人,華佗也是只能突乎哀哉!

相關焦點

  • 神醫華佗與奸雄曹操之間的恩怨,華佗是自己作死,還是曹操濫殺?
    神醫華佗與奸雄曹操之間的恩怨,華佗是自己作死,還是曹操濫殺?公元208年,華佗為曹操處死,一代神醫就此隕落。歷史中華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曹操為何殺殺華佗?約公元145年,華佗出生於安徽譙縣,自用學醫,憑藉高超醫術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而曹操因為華佗有效的預言了,陳登的疾病復發實證信任華佗的醫術,把他召來為自己看病。
  • 如何看待《對白》中,白巖松稱暴力傷醫不是醫患關係是犯罪?
    因醫患關係處理不好,已經發生了很多起醫患事故。每一個人都希望醫院變得更加親民,可是再怎麼說,都不應該成為暴力傷醫的理由。畢竟褪去醫生的光環,他們也只是普通人。歷史上最早的醫鬧事故應該發生在三國時期。像華佗這樣的名醫,醫患關係處置得可謂遊刃有餘。但是這樣的高手,也有栽跟頭的時候,而這個跟頭直接要了他的命。曹操年老的時候,有一回頭痛欲裂,仿佛有人住在他腦袋裡,用刀劈斧砍。曹操痛不欲生。
  • 曹操為何要殺華佗?是醫術高明的神醫,還是江湖騙子?
    導語:在我國歷史上,知名人物實在是太多了,神醫也有好幾位。在古代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醫生的存在就顯得尤為珍貴。說到神醫,就不得不提到華佗了。華佗的醫術也是在歷史上極其文明的,但最後竟死在了曹操的手上,實在是令人悲哀。只是為何曹操要殺死華佗呢?
  • 歷史上真正的神醫華佗,竟被曹操殘忍殺害,僅僅因為他做了這件事
    「刮骨療毒」一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刮骨療毒」指的就是神醫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後比喻意志堅毅的人。但你知道嗎,真實的歷史中,為關羽去毒的根本就不是華佗,因為早在關羽中毒之前,華佗就已經去世了。死去的人又怎麼能給活人治病?
  • 遇到醫療糾紛怎麼辦?
    醫療糾紛是指患者、其他接受醫療服務的人或家屬與醫療機構因為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而產生矛盾,並以此引發的糾紛。絕大部分醫療糾紛是由於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未達到預期效果或產生了額外的損害而導致的。不管是醫方還是患方,遇到醫療糾紛都很糟心,不管是通過調解方式還是司法程序解決,都非常耗時耗力,影響生活,影響工作。
  • 曹操只可稱為奸雄?細品他最出名的詩,你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但是提到曹操,雖然他也戰功赫赫,功高震主,很多人卻不願意稱他為英雄,只願意稱他為「一代梟雄」,還有人說他是「奸雄」,這也表現出了曹操的一生似乎並不那麼光明正大,有值得人們詬病的地方。今天,小編就來分析一首他最出名的詩歌,讓我們從中來看一看曹操的理想和抱負,以加深對他的了解。這首詩歌就是著名的《短歌行》。
  • 美女做「下半身脫毛」全程被監控,美容院:是為了避免醫患糾紛!
    美女做「下半身脫毛」全程被監控,美容院:是為了避免醫患糾紛!很多女性朋友為了讓自己穿上好看的衣服,都會選擇脫毛的項目。為了避免在遊泳的時候遇到尷尬的問題,美女決定去美容院進行下半身脫毛,除了常規的腋窩脫毛以外,此次項目還涉及到一些私密的部位。
  • 醫患糾紛有所謂的真相嗎?我在醫院的調查與發現|正午
    改變人們對醫療行為中疾病與死亡的觀念,或許也是減少醫療糾紛一個途徑。 文 | 梅求軍 2015年5月,筆者進入北京市X醫院醫患關係促進部(以下簡稱醫患部),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人類學田野調查。該醫院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一所三乙醫院。
  • 曹操為何執意殺害華佗?《後漢書》揭露真相,曹操可能是對的
    看過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關羽講義氣、諸葛亮足智多謀、曹操奸詐。後輩人對曹操有誤解,導致在戲曲中他也是白臉身份,被人唾棄,其實換個角度,仔細讀三國少看演義,就會發現曹操並非如此。最經典那句寧可讓自己對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直接突出曹操野心,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是作者強行給曹操加臺詞,為表現曹操奸詐狠毒的一面。很多人會問,如果曹操不陰險歹毒,為什麼會殺害華佗?
  • 在真實歷史上,曹操殺害神醫華佗,只是因為多疑嗎?
    華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神醫,但是卻被曹操殺害了。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詳細的描寫了曹操殺害華佗的經過,說是因為曹操頭痛,救治無效,然後華歆像曹操推薦了醫術高明的華佗,沒有想到,華佗居然提出要做開顱手術。曹操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擔心華佗是要為關羽報仇,藉機殺他,所以就將華佗收監,刑訊逼供,最終華佗死在大牢之中。那麼華佗真的是被曹操的多疑害死的嗎?其實並不單純是這樣。一、華佗的最終目標是入仕為官。在中國古代社會,有一種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讀書之後呢?則是「學而優則仕」。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之面試熱點:醫調委解決應急應變醫患糾紛問題
    醫患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隨時都有矛盾激化的可能。   【操作流程】   眼看著雙方僵持不下,情況越來越危急,當地衛生局緊急通知了專門調解醫患糾紛的廣東省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到消息的廣東省醫調委開始介入這場醫患糾紛。   中立的調解員們首先是不停地在醫患雙方間來回做工作,經過半個月的努力,他們終於讓曾經鬧得不可開交的醫患雙方平靜地坐了下來,接受調解。
  • 範煒:為什麼華佗被稱為神醫
    老虎最經典的動作,那就是「撲」和「舉」。人們可以模仿它,通過手部力量帶動全身氣血運行。 和形形色色的打交道,華佗自然也是有醫者驕傲的,作為堂堂神醫,他可不是老實巴交給人看病的主,尤其是對那些官員,有時候他還會採用一些新鮮的「心理療法
  • 歷史上華佗的真正死因,並非曹操開顱手術,自己作的,出人意料!
    東漢末年的華佗被稱為一代神醫,在那個時候戰亂紛飛,瘟疫橫行,華佗為了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走遍各地,研究草藥,並且行醫手法非常大膽創新,凡是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華佗曾經為關羽刮骨療傷,在2000多年前,恐怕也只有華佗一人能夠做到。
  • 丹東:一張發黃變脆的紙化解40多年醫患糾紛
    於是除了讓醫患雙方補充證據材料,醫調委調解員多番查找,終於在患者的「職工工傷殘疾證」上找到了線索——既然有殘疾證,那麼原發證機關就應當有原始檔案。根據這個思路,調解員找到了發證的原丹東市醫務勞動鑑定委員會,查到了這起糾紛,即李山當年因為醫療事故接受了多次手術的詳細情況。  調解員將這份因為存放時間長,已發黃變脆的詳細情況出示給醫患雙方查看時,雙方均確認了為事實情況。
  • 醫患糾紛下,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仔細分析愛爾眼科以往類似醫患糾紛案例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輿論爭議最大的一點,是愛爾眼科的「誤診動機」。 眼科醫療的賽道紅利與愛爾眼科的高成長預期,有多少規模是愛爾眼科通過獨特的診療模式「創造」出來的?在愛爾眼科高速增長的財務數據背後,隱藏了多少「誤診動機」,又埋葬了多少患者的財富與健康?資本市場不得而知。這更像一場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 當神醫華陀遇上了奸雄曹操,醫得了病,保不住命
    如那神醫華陀。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一度是曹操的御用太醫。在曹操一次次的頭風發作時,華陀施針行炙,許了主公無數個安睡的夜。雖然,老曹一生安睡的日子恐怕也不多,這腦袋瓜子,白天轉得嗡嗡的,晚上疼得嗡嗡的。賞罰分明,曹操也曾對華陀不錯過。錦衣玉食,車馬隨行,曹操並不吝嗇。
  • 神醫華佗之死
    他擅長外科,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 但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的醫學大師,本該把平時所學傳諸於後世,將醫療事業發揚光大,普惠眾生,澤被後世,誰知卻死於非命,令人痛心。 曹操(155~220年),也是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獻帝劉協名義徵討四方。由於奔波勞碌,日理萬機,曹操得了慢性頭疼病,每次發作起來,頭暈目眩,疼痛難忍,遍訪名醫求治都不見好。
  • 曹操多疑與高管以誠待人
    曹操與陳宮坐久了,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曹操馬上警覺,疑心起來,「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當聽到人語「縛而殺之」一句時,便見風就是雨,以為要殺自己,「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也不問明原委,一連殺死八人。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陳宮醒悟,「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
  • 曹操當年殺華佗真的是因為多疑嗎?終於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曹操殺華佗的經過一共有兩種:演義和史實。無論哪一種,華佗死得都不冤。先說大家印象深刻的演義死法。《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記:孫吳宵小設奸計害了關二爺性命後,為了拖曹操下水,把二爺的首級送給了曹操。關二爺兵圍樊城、水淹七軍之際,威震華夏,曹操嚇得一度要遷都以避其刀鋒,這會兒聽說孫吳使者以木匣盛關公首級送來,喜不自勝,抓耳撓腮,歡呼道:「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