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上星穴

2021-03-04 麒龍健康家園

上星,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神堂,屬督脈。上,上行也,星,指穴內的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緩慢向上蒸升。上星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癲狂、癇症以及前額神經痛、角膜炎、近視等。

【取穴方法】【主治病症】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面赤腫,鼻淵,鼻出血,鼻痔,鼻癰,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瘧疾,熱病等。【配伍】5、配印堂穴、素髎穴、百會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溝穴治酒渣鼻。流鼻血,古稱鼻衄,中醫認為,鼻衄的機理主要是血熱氣逆——由於肺、胃、肝等臟腑火熱偏盛,迫血妄行。現代研究表明,按揉上星穴有收縮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療鼻衄的要穴。另外,因為用腦過度而感到頭暈目眩、頭腦昏沉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刺激上星穴來調理,達到緩解腦疲勞的作用。按摩方法:患者取坐姿, 分開正中頭髮,以右手拇指按壓住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彎曲或分開,左手扶住頭部,順時針方向按揉,頻率為每分鐘按120-160次,一般按揉2~6分鐘即可見效。若出鼻血較重者,經處理仍流血不止,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什麼是辟穀?為什麼要辟穀?

孔子的思想與十條臘肉

2020年10月17日金龍辟穀青島靜修班開始報名

相關焦點

  • 上星穴
    上星穴的準確位置圖取穴方法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髮際1寸處取穴。上星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穴位解剖在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顳淺動、靜脈分支;有額神經分支。上星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布有額神經的分支和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 |每日一穴|大鐘穴
    收錄於話題 #每日一穴
  • 【每日一穴】氣海穴:生發陽氣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氣海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氣海穴的主治症狀為:婦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每日一穴】氣海穴:益氣助陽,一穴暖全身!
    氣海穴;又名脖胦《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是任脈穴位名稱,位於腹正中線臍下一寸半,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 【每日一穴】眉衝穴
    眉衝為經穴名。出《脈經》。屬足太陰膀胱經。眉即眉毛,衝指直上,此穴在前髮際,眉頭的直上方,故名眉衝。
  • |每日一穴|​手五裡穴
    收錄於話題 #每日一穴
  • 每日一穴丨水道穴
    收錄於話題 #每日一穴主治小腹脹滿,腹痛,月經不調,痛經,子宮下垂,卵巢炎,盆腔炎,不孕,小便不利,小腹脹痛,遺尿,便秘,二便不通,疝氣偏墜,腰背強急,胞中瘕,子門寒,腎炎,膀胱炎,睪丸炎,尿瀦留,水腫,尿道炎,小兒睪丸鞘膜積液,腹水,脊髓炎,脫肛等。相關文獻:《針灸甲乙經》: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小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脊痛,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水道主之。
  • 每日一穴 | 崑崙穴:足跟痛
    一、廣漠無垠  崑崙,廣漠無垠也。  崑崙,名意指膀胱經的水溼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寒溼,由於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外散之熱作用,寒溼水氣吸熱後亦上行並充斥於天之天部,穴內的各個層次都有氣血物存在,如廣漠無垠之狀,故名崑崙。上崑崙名意與崑崙同。
  • 每日一穴,迎香穴,調理鼻寒、眼疾等
    功效機制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鼻旁,脈氣直通鼻竅,故通經活絡、通利鼻竅之作用甚強,是治療各種鼻子疾患的要穴;此穴為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可通調兩經經氣,疏瀉兩經風熱,故通利鼻竅、疏面齒風邪的作用較強,是治療各種顏面疾患的要穴。
  • 水分穴|每日一穴
    往下翻翻文末有福利●水分穴(任脈) shuǐ fèn別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 每日一穴---豐隆穴
    5備註絡穴〖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肢痿痺。〖人體穴位配伍〗 配風池穴治眩暈;配羶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刺灸法〗 直刺 1~1.5寸。〖附註〗 足陽明經絡穴。豐隆穴 足陽明絡穴。〖穴義〗胃經濁氣在此沉降。
  • 每日一穴之 間使
    間使穴位位置圖間使穴的位置,位於人體前臂掌側,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
  • 【每日一穴】豐隆穴:遠離嗜睡困擾
    【取穴位置】豐隆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豐隆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豐隆穴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當腓淺神經處。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 每日一穴【居髎穴】,益腎強健、舒筋活絡
    【居髎穴的位置】位於人體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取穴方法】在骨盆上端從腰部往腹部觸摸,就可發現骨盆最前側。本穴位在前側約1個指幅下方。取穴時,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和天部陽氣。
  • 每日一穴:大橫穴
    那麼將這個橫字,用在穴位上又如何理解呢?中醫喜歡以天地來劃分人體的部位,在胸腹之間,胸圍天腹為地,那麼在腹部呢,又以上腹為天,下腹為地,大橫穴在肚臍的旁邊,和天樞穴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既是人體的上下分割線,也是上下腹部的樞紐,人體的五臟六腑在上腹部的多,大橫穴處於上腹部的下面
  • 每日一穴:庫房穴
    【穴名解說】【庫房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穴義】胃經的五穀精微在此屯庫。本穴物質為氣戶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胃經經水有缺盆穴的潰散、 氣戶穴的水液氣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經水較為乾枯,經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則因無水的承載運化而沉積於胃經所過之處,如在庫房穴存積一般,故名。【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之氣。【運行規律】脾土物質堆積穴周內外,天部之氣則散於胃經之外。【功能作用】存儲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溼。
  • 【每日一穴】聽宮穴
    一說「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針灸甲乙經》)。 【取穴方法】微張口,耳屏正中前緣凹陷,在耳門與聽會穴之間。 【穴位解剖】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外耳道軟骨,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或屬支等結構。 【穴名解說】 【聽宮穴】經穴名。
  • 每日一穴:溫溜-驅寒之要穴
    投稿郵箱:gubingzjz@163.com    我們說到了偏歷穴,它是治療下肢水腫的要穴,很多白領,尤其是女性,一到下午就會感覺腿腫,此時按摩偏歷穴有助於消除水腫。今天我們繼續沿著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說說其第7個穴位--溫溜穴。
  • 每日一穴【肓俞穴】,消脂減肥、消除便秘第一穴
    【取穴方法】仰臥位,在腹白線與肚臍水平線的交點處,旁開0.5寸處(半橫指),在腹直肌內側緣,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膏脂之物。    【運行規律】散熱冷凝並輸散於腹表各部。    【功能作用】積脂散熱。
  • 每日一穴【陽溪穴】,五官科疾病的剋星
    【3秒鐘取穴】手掌側放,大拇指伸直向上翹起,腕背橈側有一凹陷處即是。    【取穴技巧】在手腕背側,當手拇指伸直上翹時,在拇短伸肌腱和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平肝潛陽、通利關節、舒經活絡、清熱散風    【穴位配伍】陽溪穴配上星穴、二間穴,適用於目痛;陽溪穴配迎香穴、印堂穴,適用於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