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出席防控心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言論一出立即引發熱議,在傳統的中華美食裡,粥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而牛奶雞蛋的搭配通常被認為是外來物西式食譜,因為被人扣上崇洋媚外的標籤。
事實上,牛奶在2000多年前已載入《禮記》和《周禮》等古書中。到秦漢時代,連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級的飲品。從唐、宋的本草經一直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把牛奶及其乳製品當作滋補的食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奶汁主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益氣、治瘦翠、悅皮膚、潤毛髮。」並著有《服乳歌》一首:「仙家酒,仙家酒,兩個壺蘆盛一鬥;五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
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何來媚外一說,拋開內外之別,我們飲食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吃什麼只是口味不同罷了,只要想吃,能吃,對身體有益,皆可食。大家就不要上綱上線,辜負了張文宏醫生的一番好意提醒,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重視好孩子的飲食營養,增強體質,抵禦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