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三胎,可能麻煩大於收益

2020-12-16 心遠得安

人口問題的核心,都想簡單了

有言在先

捷克著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說一句話:「在懸置道德的前提下,討論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他說這句話雖然形容的是「小說」,但是在對未來做預判時,也需要豐富的想像力。

昆德拉那句話裡最搶眼的應該是「懸置道德」。任何「道德」都是「地方性社會行為規範」它具有時效性。時過境遷,曾經的「道德」就會被替代。

今天的話題是「生孩子」,這件事足以影響遙遠的未來。如果用今天的道德觀審視,將充滿局限,所以我在表述問題時,會相應昆德拉,先將「道德懸置起來」。

如果哪位看官心中有不可動搖的「道德觀」,現在請離開。

開放三胎,山雨欲來?

聽說有專家開始「呼籲開放三胎」。趕緊搜了一下,嘲諷的帖子居多,大部分表示養不起,不生。有一個把我看樂了,那個網友說:趕緊生出個專家來,教育他長大了別胡噴。

支持方多是學者,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是「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衡」等社會性問題。

反對方當然全是「生育適齡」階層,理由就不用贅述了,大家都懂。可能只有那些思維方式停留在農耕文明,骨子裡依然追求「多子多福」、「重男輕女」、「兒女雙全」的老人會為之振奮,堅決支持。

一來是科技發達了,「馬爾薩斯人口論」已經失效;二來「上面」也已經發現推進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恰恰是「80前」(1982年實行「一胎化政策」)。

從第一批「生在新中國的娃娃們」開始退休,朝廷裡開始對於生育制度逐步放開,從「雙獨生子女二胎」到「單獨生子女二胎」再到「全面開放二胎」,現在開始討論「三胎」。

有人覺得三什麼三,乾脆直接取消「一胎化」不就得了?好像禁令一取消,生育潮就到來。

筆者的「一盆冷水」來了。你以為我會說「房價、壓力」?想簡單了,那樣我不就成了「噴子」。我的「冷水」是:一切手段都是「頭痛醫頭」的暫時方案,副作用會很大。

開放生育、鼓勵生育、接收移民,這些增加勞動力數量的辦法都只能暫時有用,而其造成的外部性,在未來勢必更大麻煩。

而且窮盡現有人類智慧,也找不到:既能解決「民族國家」人口銳減問題,同時又保住「民族國家」的手段。

這才是「人口」問題的關鍵點。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藥

如果說單純控制生育率強制手段,能管住的只有「老實人」,即使是管制最嚴格的時候,只要通過「某種協調手段」,依舊可以「合法超生」(尤其是農村)。

還拿單純控制生育率來說,目前根據全球經驗證明「城市化」的效果最好。

有人將這句話膚淺地理解為「高房價、壓力大、生不起」。之所以說這種想法「膚淺」,是因為這樣看問題本身沒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核心要素:可能性。

我們可以看到在西南一些山溝溝裡的村莊「童婚」現象嚴重,女孩14-16歲就生孩子。在那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結婚證」就是一張紙而已,有沒有都不重要。「長輩」說得好:有皇上那年頭,還不是這歲數就生孩子了?20歲都生好幾個了。

據說當地從婦聯到教育機構N種治理,收效幾乎沒有。

這就不是「宣傳教育」的事。說到底,還是因為那裡缺乏「可能性」。一個人從出生、長大、種地、生娃、種地、等死。千百年來一代一代不外如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複製擴散。

即使住在大城市,只要生活缺乏「可能性」,都是生二胎、三胎的中堅力量。區別無非就是:農村的孩子長到5-6歲幫忙餵雞,10來歲下地幹活;城裡的到歲數上學,大學畢業家長幫忙安排工作。然後無限循環。

只有先城市化,然後當更多人成為「城市人」在「可能性」面前人們自然選擇「不生或只生一個」。

要是問我:這個「可能性」具體指什麼。

我只能說,你先問自己:如果徹底開放生育制度,你是否願意生5個。如果答案是「不」,你的原因就是「可能性」。

史前時代之所以農耕文明部族人口多於遊牧部族,就是因為遊牧部族需要不斷遷移,需要經常面對新的生活場景。新的地方有可能提供好的生活,有可能根本無法提供,那就要繼續走。

從總體上看,中等發達以上國家的經驗證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的生育率會逐漸下降。

歐洲國家的生育率在20世紀70和80年代就已經陷入了低水平陷阱。亞洲國家經歷了高速經濟增長之後,生育率的下降更加迅猛。德國、日本希臘和西班牙都屬於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中國也不例外。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前,也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大概在2.2和2.8之間,也就是說,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2.2到2.8個孩子。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到了201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18。其中上海戶籍人口的生育率只有0.7,即每對夫婦只生0.7個小孩,為全球最低水平。

到了2015年,根據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

經濟學家做過估算,即使沒有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生育率也會降到1.5左右。

如果我們現在的政策更大膽一些,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所有中國家庭想生幾個孩子就能生幾個孩子,人口是否真的會增長?

根據「生育調查」顯示:從1980年以來,中國夫妻的理想子女數呈下降趨勢,2000年以後平均理想子女數基本穩定在1.6~1.8之間。2013年全國生育意願調查顯示,城鄉居民的理想子女數為1.93。

要注意的是,想生不代表著能生,實際上的生育率會比意願生育子女數更低。

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即使解除對三胎、四胎的限制,中國的低生育率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中國的人口規模會在21世紀的某個時點達到峰值,然後就會下降。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報告,若保持生育水平不足1.5的情況,100年後中國的人口將降至5億,15歲以下人口比例將不足10%,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40%。

還有更為悲觀的預測。攜程創始人梁建章與學者李建新、黃文政在他們合著的《中國人可以多生》裡認為:到2030年,中國的生育率會降到1.2以下,與日本和韓國同等發展程度時的生育水平相當。

而他們最悲觀的預測是,按照70%的城市化率和0.7的城市家庭生育率以及1.8的農村家庭生育率來估算,中國未來的生育率最壞可能只有1.03。

請注意上面說的0.7和1.8的差別。農村生育率是1.8,意味著下代人會比前一代減少14%;

城市生育率是0.7,意味著城市人口下代人會比前一代減少66%。

「人口素質的失衡」才是開放生育政策的關鍵點。

人口基數下降的同時,低素質人口比例上升

這裡強調一下:我要說的「高素質、低素質」不代表「褒義、貶義」。「素質」是:理解規則,接受規則的能力。

「高素質」指的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陌生人社會,行為規範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在一些經濟落後地區,隨地吐痰甚至隨地便溺是一件「正常的公序良俗」,就是說你這樣做了沒有人覺得不妥,更不會有人阻止。然而你在北京、上海地鐵裡試試。

十年前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上海某個很高檔的小區,物業大發慈悲的將幾間屬於物業的空房子免費提供給農民工,做他們孩子的幼兒園。

大好事吧,然而卻招來了業主的強烈反對。

當時的報導止於此處,正義感爆棚的網友發出一片聲討,譴責這些有錢業主的冷血。「農民工為城市做了多少貢獻,物業出於良心免費提供照看農民工孩子的地方,你們還反對,可見有錢人不是好人。」

各位看官,說到這你們是不是也開始鄙夷那些有錢業主的冷血行為?當時媒體也是。不少媒體去做後續報導,你猜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業主表示:自從那個農民工幼兒園開業後,自家幾十萬買的車位上,小區道路上經常停滿接送孩子的三輪車;

自己幾十、幾百萬的汽車經常被劃傷,而「作案者」無論是不是有意的,都賠不起;

最重要的是那些農民工及其孩子直接在小區花壇裡大小便,甚至不隱蔽一下。

時至夏日,農民工上幼兒園的孩子放學後在小區裡玩,個別的竟然以「天體」方式奔跑嬉鬧,甚至在景觀河裡遊泳。物業工作人員也曾制止,但效果並不理想。

這讓自己家孩子看見怎麼解釋,如果孩子學他們怎麼辦?如果我制止自己孩子學,孩子問我「為什麼他們就可以,而我卻不可以」,怎麼回答?怎麼回答都難免出現「歧視性表達」。

曾有業主上前制止那些隨地便溺的農民工,或者要求他們給孩子穿上衣服時,大概率會得到一句:就你們城裡人事多,在俺們村裡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這就是我所說的「低素質」。

不是說隨地大小便不對,而是:在附近人員不能接受隨地大小便的地方隨地大小便,那就是是低素質。

筆者本人不太喜歡「大嗓門說話」,曾經勸阻過高聲叫喊喧譁的人,被回懟:我吃得飽,底氣足,我理直氣壯。

是不是覺得筆者多事?如果我告訴你這個場景發生在圖書館閱讀區呢。

現今社會取消了「糧食配給制度」,這的確促進了人口流動不假。但是人口「素質升級」卻被嚴重忽略,素質升級是個「打怪升級」的節奏,是一步一步來的事,不像遊戲裡只要充值就有好裝備。

而人口流動往往是從農村向城市流動。最穩妥的做法應該是先從農村「移民」到三線或以下城市,首先要適應「城市生活規範」。然後二線、一線這樣升級上去。

因為越發達的城市越是一種「從身份到契約的陌生人社會」。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從經濟落後地區來到一線城市的人,他們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混得很好。而大部分人總覺自己與生活的大城市格格不入。

大部分人之所以混不好,是因為他們在用農村思維理解城市思維。而混得好的恰恰是發現這一點,然後改變了思維方式。最牛X的極少數人會將兩種思維方式自由切換:在城市做城市人,回農村做農村人。

我知道已經有人開始準備罵人了,覺得我歧視農民。再次聲明沒有那個意思。

其實所有歧視農村人的人,他們歧視的是:用農村思維理解城市生活的人。

咱舉個例子,「鳳凰男」這個詞都知道吧,現在這個詞幾乎就是個貶義詞。這些「鳳凰男」其實只不過是自己考上好大學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農村孩子,他們有什麼錯惹得全網唾罵?

必須承認,在農耕文明裡男性的勞動力價值高於女性,沒辦法啊體力勞動嘛。那麼一家如果有8個兒子,就是比4個閨女的家庭富裕,更比無兒無女的富裕。

那麼農村重男輕女就是天經地義沒毛病。

而對於城市人來說你家100畝地,8個兒子。我家只一個女兒,從耶魯拿了個金融學博士,在摩根史坦利工作5年回國,現在紅杉資本做副總。

這時候再把這個女孩單純看作「不如男人的女性」是不是有失偏頗。

而「男人是天,女人只能服從」的思想裡,並不包括「經濟價值」這一項。「我是無業游民,我老婆是副總,她也必須絕對服從我」這種思想就是「農耕文明思維」。

在城市「婚戀市場」這麼想問題就是低素質。

這就是鳳凰男問題的核心:他們沒有經過幾代人從小城市逐漸到大城市的過程,憑自己的高考分數一步進入一線城市,然後在價值觀裡忽略了思維方式的差異。

即使意識到思維差異,也會覺得:什麼「男尊女卑」的,那不是事。我都能考進這麼好的大學,證明思維方式沒問題。

這樣說夠清楚了吧。

這種由思維方式產生的認知差異造成的隔閡,甚至衝突,基本上是不可調和的。還真別以為這是「中國特色」,咱們遇到的問題,全世界都在經歷著,誰也跑不了。

已被移民佔領的歐洲,會不會是我們的未來

「血統的混雜,以及以血統為依據種族標準的沉淪,是一切民族消失的根本原因。」

這句話多念幾遍就通順了,你猜這句話是誰說的。(後面我會公布)

洋人早就意識到出生率低會造成嚴重後果,人家想得開:反正立刻生孩子來不及,那就直接引進成年人吧。

正好中東那邊不太平,都來我家,勞動力缺乏問題不就靠移民解決了嗎。

對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這四個主要的傳統白人國家來說,移民問題最熱的話題已經是:穆斯林的高生育率。

白人佔比今天都已經降到了60%左右。如果維持現有的移民政策不變,只需再過30年,白人在這四個國家中都將成為少數族裔。

在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下,白人非常擔心自己會成為少數族裔。這種擔心不能簡單地罵一句種族歧視就完了。

比方說英國,現在英國國內,外來的穆斯林的人數已經是本土基督教衛斯理教派人數的五倍。萬一再來幾百萬個極端主張的穆斯林移民,一人一票,決定在英國實施沙裡亞法*,那可怎麼辦呢?

*沙裡亞法:伊斯蘭宗教法,意為「宗教的規定的一切"。其概念源自《古蘭經》。核心主張是:「我(安拉)給你規定了事情的法規(沙裡亞),你應當遵守之。

△沙裡亞法執行現場:女性與非親屬男性同行,亂石砸X

穆斯林允許一個男人娶四個老婆。這在伊斯蘭文明的土地上這就是「公序良俗,天經地義」,在柏林、巴黎、倫敦呢。

既然到了基督教文明世界,那裡就是硬性規定「一夫一妻」,是不是中東移民不能以「傳統習慣」為理由要求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接受自己?

如果歐洲人就是不能接受,中東移民是不是覺得「我不能融入這個城市,你們歧視我」。有沒有感覺到和中國城市人歧視農村人一樣。

歡迎移民,但同時希望移民能夠入鄉隨俗,接受原住民本來就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這個要求不能說過分。我家打開門歡迎你來,不能說我必須按照你的生活方式來過日子。

△這麼做,在沙漠裡沒毛病,這是巴黎路中間啊。

外來移民問題在國內其實也存在。咱們一直只關注居民遷徙中的「城鄉矛盾」,而忽略了的歐洲人遇到的同樣問題。

僅在廣州市就有20萬黑人居住,你會在菜市場,商店,學校門口等等地區都能看到這些黑人,黑人簡直已經成為了廣州一張獨特的名片了。

第一批合法黑人移民落地後,你可以認為他們是「外人」。可是咱們「中華文明」有一個和洋人的血統論截然不同的「兼收並蓄」傳統,稱為「夷狄近中華則中華之」。

那麼這些黑人和中國人結婚生子之後,那個孩子從小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念「趙錢孫李」,這個孩子還是外國人嗎。

本小節開頭那段話「血統的混雜,以及以血統為依據種族標準的沉淪,是一切民族消失的根本原因。」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父母分數兩個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民族,他們的孩子就不會單一的繼承某一種思維方式。

如果一個人是50%甚至更少的儒家文明思維,當這樣的人群基數成為主流,「漢人」勢必會成為少數族裔。日後會不會和美國印第安人一樣居住在「保留區」內,搞一些傳統文化表演(就像祭孔大典之類的)賺取門票呢。

你說不可能,歷史上從沒有過,所有統治中華大地的外族都被同化了。

這話沒毛病,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那時候「華夏」佔絕大多數,可以稀釋掉少數族裔的原有文明。而且那時候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在創造「經濟價值」上自然優於遊牧、漁獵文明。

△這些強大的外族都已被「溶解」於華夏文明

現在一來咱都不積極生孩子啦,二來各文明之間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也是伯仲。一句「民族自信」將略顯蒼白。

「血統的混雜」那句話來自希特勒,咱們可以唾棄他的手段下作,但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其他和平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歐洲人已經給我們答案了,就是本文第一小節最後那段說的:

窮盡現有人類智慧,也找不到:既能解決「民族國家」人口銳減問題,同時又保住「民族國家」的手段。

那就生啊,開放三胎啊,保持人口基數優勢啊。

問題又回到前文提到的「人口素質」悖論了:民族內部高素質人口不會增長,最終結果將導致「文明膚淺化」。

文明膚淺化

發達地區生活成本高,孩子作為一個「消費品」生活成本越高的地區孩子的成本越高。

現有教育不能滿足貧困地區人口適應發達地區的要求。因為現今世界人最需要掌握的能力已經從農業文明的「聽話」、工業文明的「學習能力」轉進到「提出問題」「信息搜索」「結果篩選」「可行性分析」然而這些能力需要海量信息來「餵養」

人口增長的目的不是「增長」,而是「有用之人」的增長。

本星球有個現成的例子:印度。

印度人口倒是十分接近中國,但是印度精英階層依然認為印度出生率低。低的是「高素質階層」,這並不是單純的歧視低種姓階層,而是低種姓階層主動「自外於現代國家體系」,

印度大部分宗教及支派都主張苦修,以耆那教天衣派和印度教苦行者為例,耆那教天衣派主張教徒一生不著寸縷修行,印度教苦行者更是要在身上塗抹骨灰(圖片自己去搜吧,挺好找的。為防止不能過審,就不上圖了)

十七世紀的人物,概率論奠基人帕斯卡提出這樣一種理論:

1,如果你信上帝,那麼如果上帝存在你會獲得無限的收益(上天堂)。如果上帝不存在,你只會有有限的損失(浪費時間)

2,如果你不信上帝,那麼上如果帝存在,你會有無限的損失(上不了天堂)。如果上帝不存在,你只會有有限的收益(節約時間)所以,理智的人應該選擇信上帝。

……

這段完美論證害苦了一心苦修的印度人。為了所謂的修行,這些信徒一不為社會作貢獻,二不佔用社會資源,用一句網絡語言,說難聽了他們「就是來人間湊數的」。

△她們不是無法改變生活,而是「過好日子」不符合她們的信仰

好在這些教派都是「禁慾」的不然就算他們不消耗社會資源,至少他們還吃糧食。而以新德裡為代表的印度大城市的精英階層,依然出生率不足。

出於「人人平等」的思想,低素質人口的話語權被普遍尊重。官方的方式是「選票」,民間的方式是「網絡」。

低素質人口只能看到眼下利益,即使思考一下未來,也是基於淺薄的「路徑依賴」。他們對於任何需要思考的東西,天然排斥,只能看懂最表面的現象。

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膚淺化」

然而他們佔絕大多數,悲劇性結果就是:任何基於未來社會不確定性的政策,將不會出臺。

△食品漲價之後的印度

解決方案倒是有,但沒有可操作性

任何國家想保持經濟增長,都必須先保證人口結構。

人口管制無法保證人口結構,最終導致出生率過低老齡化嚴重,經濟衰退。

然而鼓勵移民的結果,是自己的主流文明將被稀釋甚至替代。

鼓勵生育的結果只能是低素質人口基數大增,精英基層將被稀釋甚至替代,進而造成「文化膚淺」。

除非恢復40年前計劃經濟時代的「氏族性大集體」,以絕對社會福利方式為三胎、四胎、N胎做保障。託兒所、保健站、住房、介紹對象,皆由單位免費提供。

△圖中文字:國棉十九廠第二託兒站1957年6月1日

那就必須恢復所有巨型國有企業,單位成為「氏族」的替代。這就等於全盤廢除改革開放的所有成效。

另外還要免費提供高素質人群對於孩子所有期望的周邊培訓,比如芭蕾舞、馬術、高爾夫、皮划艇等。

顯然,這個「解決辦法」連考慮的必要都沒有。

因此,在「低素質」人口思維進化前,引進移民也好,貿然徹底開放生育政策也罷,都只能使眼前帳面上好看而已。

最多40年時間,弊端就會爆發。

最後再強調一遍,我說的「高素質」指的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陌生人社會,行為規範的「理解和適應」能力。

限於篇幅,今天文章很多知識點沒有展開。主要是筆者不知道在各位看官眼裡,哪些點屬於被摺疊部分。可以留言,我來回答,如果同一個問題很多人留言,筆者會考慮再寫一篇文章來論述。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連二胎都不想生?
    2016年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希望政策的改變能夠推動新生兒數量的持續增長,但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有專家開始建議開放三胎,一些之間各種言論皆出,不斷搏動著大家的眼球。在中國傳統社會裡「生男生女不一樣」 、「多子多孫多福「、「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子孫滿堂 」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多相對傳統的家庭在二胎政策開放後,都相繼要了二胎。
  • 開放三胎能提高「人口出生率」嗎?若取消三胎罰款,你願意生嗎?
    針對這種情況,有專家提出可以通過「開放三胎」的方法來解決人口出生率低的問題,這種觀點,大家怎麼認為呢? 開放三胎,真的可行嗎? 第一,那些二胎都不打算生的家長,即使開放了三胎,他們依舊不會有生娃的欲望,所以對於這部分人來說,開不開放都是一樣的。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友問拿什麼養三胎?
    從下面高贊的回答來看,網友們以為「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是強制國民生三胎,事實上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是讓那些想生三胎的人能夠實現理想,因為如今每個家庭只允許生兩胎,並不是強制每個家庭必須生三個。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抱歉,我一胎都不想生
    因此,有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可是,開放三胎就真的有用嗎?不堪承受的教育壓力李洋(化名)是一位年輕父親。當我問他願不願意生三胎時,他笑著擺了擺手:「沒必要。三個太多了,照顧不過來。」他說,三個孩子生得了,養不起。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優惠建議頻出,卻忘了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生娃的主力軍已經從20-30歲的年輕夫妻變成35-45歲的中年夫妻。如今,有專家建議開放「三胎」,若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年齡段生三胎呢?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優惠建議頻出為解決中國新生兒數量下降問題,有專家建議開放「三胎」,二胎政策還沒施行幾年怎麼就要開始開放「三胎」了呢?
  • 二胎遇冷後,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友卻說:我連個結婚的人都沒有
    於是,在二胎遇冷的情況下,就有「聰明」的專家建議開放三胎政策,以扼制越來越低下的人口出生率。如果未來持續這樣低的人口出生率,中國可能成為全球老齡化異常突出的國家。可見持續走低的人口出生率讓一些人急了,如今開放二胎都沒人要生,那就只能建議開放三胎政策了,讓那些想生二胎的人繼續生一個。事實上,很多人有種感覺,身邊的人生二胎非常多,幾乎是標配了。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上熱搜,二胎開放五年,你還敢生嗎?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又上熱搜了。話題一出,閱讀高達6億,討論達7.7萬。一個月前,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已經讓大家情緒激動一波了。沒想到,這次大家的反應還是那麼激烈。主要的態度還是:「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自己都養活不了,不想生個孩子跟著受苦。」「不生,二胎都不打算要,堅決不生。」
  • 血型是這兩種的女人,第一胎務必要保住,不然再生孩子更麻煩
    因為,有兩種血型的女人,如果第一胎沒有保住,那麼再生孩子的時候,會更加麻煩。 但是,這種血型的女人懷孕生子,可能會出現許多意外的麻煩。如果老公是除O型血以外的其他血型,比如A型血、B型血、AB型血。女人在懷二胎的時候,身體的抗體會成倍增加,胎兒因和媽媽的血型不同,發生溶血的機率也比較大。 所以,O型血的女人,第一胎的時候,趁母體中的抗體含量少,把孩子生下來,很容易就收穫一個健康的孩子。
  • 如果三胎以上不罰款,河源人願意生三胎嗎?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 如果政策落實下來 新一輪的催婚、催生浪潮也要開始 大家以後可以生二胎、三胎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年輕人聽了,男默女淚。一、 年輕女性對婚姻觀念發生改變李宗盛《晚婚》裡有一句詞:往往愛一個人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好過長夜孤枕。對於年輕女生來說:如果洗衣做飯要我一肩挑,孩子和工作我兩手抓,修燈通管道找師傅家務衛生有小時工,出門可以打車,餓了可以交外賣,你回家只是吃飯睡覺發牢騷,那結婚,就真的沒意義了。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惹熱議:五年了,那些生了二胎的家庭過得好嗎?
    前段時間,「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的話題上了熱搜,又在網上引起了一陣熱議,這次網友的立場十分一致,大家紛紛表示:「二胎都養不起了,還要養三胎」、「沒錢就別讓孩子生出來跟著自己受苦了」、「堅決不生」......
  •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網友炸鍋了……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又雙叒上微博熱搜了觀察者網、中國新聞周刊等紛紛發博↓↓↓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鑑於此,有專家提議,開放「三胎政策」。此消息一出,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武漢婚姻劉律師: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並不能歸咎於政策,而是更為現實和複雜的多方面因素。
  • 「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的話題又火了
    >「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的話題又火了2020-12-11 11:44: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近日,「專家建議放開三胎」這個話題上了微博熱搜鑑於此,有專家提議「開放三胎」政策。不過,廣大網友貌似對此並不買帳,有評論表示:「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更甚有網友直接留言:「給100萬可以考慮一下!」此外還有分析認為,招聘市場從已婚已育優先,到先問問要不要二胎,如今還要建議放開三胎,專家這是徹底不打算讓女性上班了吧?
  • 取消三胎以上罰款?在懷集,你願意生三個嗎?
    取消三胎以上罰款?在懷集,你願意生三個嗎?、四胎... 二胎政策開放,生育率不升反降 有數據顯示 2016年「全面二孩」開放以來 2017年全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 2018年全國新出生人口為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上熱搜,評論卻不友好:專家給錢養孩子嗎?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這個消息一出,像熱油裡跳進的一滴水,一語激起千層浪,閱讀量過億,引起了幾千萬網友們的熱議。每當有專家提出放開三胎,就會有很多網友態度非常憤慨。「專家建議我們生三胎,專家會給錢養孩子嗎?」
  • 二胎之後連著「三胎」?催生無果,我國坐不住!又一新建議來了
    大家也都知道早在幾年前我國就開始「催生」了,並且早已經全面開放了二胎政策想要年輕人多生一些孩子,但至今為止這樣的催生效果並不明顯。從2011年左右我國就逐漸開放了二胎政策,當時我國做出的決定是允許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養育二胎,之後逐漸開放了二胎政策。到了2015年時,我國看到時機成熟決定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 我為什麼想生三胎?
    ,下半年開始,我時不時會提起三胎的事兒。 我為什麼想生三胎?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不婚不育保平安」,每次聊到二胎甚至三胎的話題,評論總會很激烈。曾經有一段時期,三胎的念頭並沒有出現在我腦子裡,種草它有個過程。
  • 三胎罰多少錢2020 超生罰款最新標準
    自從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後,就有許多父母準備要第二個孩子了。然而有許多人在生二胎後還想要三胎,特別是在農村最常見了。在我國如果超生是要罰錢的,那麼,你知道三胎罰多少錢2020?下面我們來看看超生罰款最新標準。
  • 開放三胎時代要來了?網友炸鍋了!!!對不起,這次我贊成
    如果「開放三胎政策」是真的,對不起,我真的要贊成。因為,它對我們這些沒後盾、沒錢、沒閒的「三無人員」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放眼看去,有能力生三胎的家庭,大多是明星、豪門、貴族等一些收入頗豐的家庭。(不過現在還未正式開放三胎政策,想生的不要輕舉妄動)。所以,開放三胎政策如果成真,它也只是針對那些有能力,又想生三胎的人而制定的。而我們呢,大可不必焦慮。畢竟我們是連生二胎的想法都沒有,生了一胎還想塞回去,甚至恨不得悔婚的一批人。除了這些富豪、明星以外,那些收入一般的家庭,真的就生不了三胎嗎?
  • 取消三胎以上罰款?在永春,你願意生三個嗎?網友的回答很真實!
    、四胎... 二胎政策開放,生育率不升反降 有數據顯示 2016年「全面二孩」開放以來 為什麼現在人都不願意生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