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軍隊在青藏高原的演練,引發了全世界軍事愛好者的關注。其中,15式坦克現身高原,更是引發網友的熱議。公開資料顯示,15式坦克的主炮為一門低後坐力的105毫米線膛炮,是在我軍現役59D、88B等一至二代中型/主戰坦克所用的標準105毫米炮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有專家指出,以外貿型VT5輕型坦克為參照,15式坦克新的低後坐力105炮繼續保持了20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夠有效貫穿二代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或是擊穿厚度1.5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值得一提的是,15式坦克可以使用更多型號的105毫米炮彈,例如高爆榴彈,破甲彈、雲爆彈、混凝土攻堅彈等,其中混凝土攻堅彈用來設計碉堡的效果比穿甲彈還要好,其不僅可以輕易擊穿常見鋼筋混凝土工事的外牆,然後在工事內部起爆,有效殺傷人員和裝備。同時,15式還裝備了高效的火控系統和新型數字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晝夜和全天候作戰能力。事實上,從該型坦克研製之初,其基本假象的強勁對手就是二代以及三代主戰坦克,主要型號為T-62M、T-72B或M60A3,而這種想定是有根據的。
在中國大陸周邊,T-62M、T-72B或M60A3等坦克分布甚廣,而且相當長時間內難以替換,同時一些有領土糾紛的國家也習慣將上述坦克投入衝突地帶,甚至包括高原山地,而突出火力和信息的15式坦克,完全有把握對其實施「降維打擊」。此外,15式坦克的一大亮點就在於「輕」,其重量只有35噸,但卻安裝了1000馬力的發動機,這使其機戰術機動十分靈活,而且也十分適合戰略機動。從外形上看,15式坦克的車寬明顯比我軍其他主戰坦克更小,而且附加裝甲可以很方面地拆除。因此,用運-20甚至更小一些的運-9運輸機將15式坦克向條件惡劣的高原地區進行快速部署完全沒有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在中國裝備15式坦克後,俄羅斯媒體曾報導印度山地打擊軍有意購買俄制2S25「章魚」SD自行反坦克炮,以彌補輕坦的「裝備缺口」。當然,「章魚」SD裝備125毫米滑膛炮,火力超越一般輕坦沒有懸念,但問題是「章魚」SD的設計僅僅是圍繞這門125炮展開,高檔的火控與信息指揮系統付之厥如,而且為了空運拋棄了必要的裝甲防護,只謀求以機動力和火力換取生存,這與輕坦相對全面的戰鬥力無法比擬,所以這筆交易最終並未達成。其實,15式坦克在研製之初,就充分考慮高原作戰的需求,特別安裝獨特的液氣懸掛裝置,讓坦克可以作出「站」「蹲」「臥」等做動作,從而加大了主炮的高低射界,使其可在山地作戰中佔據主動。
據印度主流媒體報導稱,雖然中印邊境局勢仍然緊張,但種種跡象表明,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邊境爭端有望得到緩和。中印兩國高級官員5日晚進行了通話,並達成一系列共識。印度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印兩軍在加勒萬河谷對峙地區均向後撤離了至少1公裡,雙方已在實控線建立了一段緩衝區。有分析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儘管雙方在某些問題上還存在一些分歧,但對話永遠比對抗強。不過,鑑於印方屢屢違約,失信於中方,我們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有專家認為,印度非常清楚,無論是國力、軍力或綜合實力,自己都不是中國量級。如果選擇戰爭,結果只能是「戰敗受辱」;若迅速全面撤軍,又覺得有失顏面,印軍很可能會在「脫離接觸」後堅守到冬季(9月)來臨。所以,在印軍恢復對峙原狀前,我們仍需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