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一眨眼才反應過來2020隻剩下三個月了……
伴隨著寒意而來的,還有即將換季的衣服。又到了買衣服的季節,相信不少同學已經抓破小腦袋想著這個秋冬的穿衣搭配該怎麼變得更加凸顯個性了,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做gai上最靚的仔!
其實,在穿衣打扮這件事上,各國的留學生們也著很大的差異。穿衣風格受到當地氣候、文化以及各種品牌的影響,而逐漸變得分化起來……
英國留學生
提起英國,除了倫敦連綿的陰雨天,就是英倫風紳士淑女的好衣品:一絲不苟的西裝袖,內襯平整的白襯衫,出門必備風衣,一把黑色長柄傘雖然不防風不擋雨,但是足夠有逼格。
當然,衝鋒衣也是應對英國抽風天氣的必備良品之一。
不過對於留學生來說,除非presentation,不然都是平平無奇的社畜,如果你很少看到英國留學生們打扮得齊齊整整,要不要驚訝,只是因為「見人才化妝,同學不是人」。
除了穿著,禮貌謙和的紳士風度,滿嘴的「sorry」也是英國留學生的優良品質之一。
美國留學生
相比於英國的精緻主義,美國留學生穿衣風格給人的印象就是隨意舒適。
不過,美國留學生也要分為紐約留學生和其他地區留學生。
紐約留學生的衣櫃,從頭到腳都是滿滿的黑色。
不化妝不出門,歐美妝容一定要全妝,出去打卡拍照和social一定要精緻有範兒。
而紐約以外的留學生,則是繼承了美利堅自由穿衣文化的精髓:
一部分留學生喜歡高街時尚風,H&M、TOPSHOP、ZARA等時尚快銷品牌都是他們的最愛,畢竟穿起來舒服又好看,何樂而不為。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經常打折,便宜!
另一部分則熱衷運動休閒風,衣品基本為負值:天熱就穿跨欄背心大褲衩,腳踩一雙人字拖;天冷就格子襯衣或套頭衛衣,水洗牛仔褲再加一雙運動鞋或帆布鞋……這樣一套下來,自由又舒適。
最壯觀的,還是要數看到一節100多號人的大課上,一半人都穿著印著學校logo的文化衫。
畢竟既方便又有紀念價值,更何況有的還挺好看。
澳洲留學生
土澳留學生是最容易被辨別出來的一類生物,如果坐飛機回國或是發朋友圈定會被他人第一眼看穿,畢竟在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大雪紛飛,他在南方的豔陽裡四季如春」。
澳洲留學生夏天的穿搭大部分就是褲衩子+T恤+人字拖,畢竟40°C高溫,要想好看是扛不住的。
在當地,土澳留學生的日常堪比動物園飼養員:早晨與袋鼠並肩上學,午飯和一大群烏鴉或海鷗搶漢堡,晚上還要擔心不知道會從哪裡冒出來的蟒蛇或巴掌大的蜘蛛。
而澳洲的小強也很強勢:基本上每個都有大拇指那麼大,棕色,晚上的室外尤其多見,基本十米就能看到一隻。在這種情況下,人字拖的用處就顯現出來了:就既能當鞋穿,又能作為武器。
在冬天,一般情況下除了坎培拉、墨爾本和塔斯馬尼亞島這幾個冬季氣溫較低的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的氣溫還是比較暖和的。風衣、皮夾克和牛仔褲必不可少,留學生們也很愛UGG,不過僅限於幫人代購,畢竟氣候溫暖很少有人能穿上腳。
當然,當留學生們穿著呢子大衣和毛衣出門的時候,也可能遇見大街上大把穿短袖短褲的local。
加拿大留學生
提到加拿大,就不得不想起加拿大的暴風雪和加拿大鵝。
留學生們很愛加拿大鵝,可以說是「人手一隻鵝」。
不過,加拿大的留學生穿搭也分為溫哥華和非溫哥華地區,原因很簡單——靠北寒冷地區(如蒙特婁)的留學生時尚度跟溫哥華比不了,畢竟要在長達6個月的冬天裡每天穿著厚厚羽絨服和靴子,每一天都是行走的米其林。
德國留學生
德國理工科極強,到德國留學的學生也打分都是學理工的。理工男多了,拉鏈帽衫/格子衫+牛仔褲就變成了德國經常會看到的留學生衣著搭配。
德國冬天的冰碴子,光靠打傘是頂不住的,需要一件衝鋒衣才能頂得住,就這樣,留學生們的衣品很容易從時尚轉換成了實用,漸漸被德村的風格同化,具體表現為:衣櫃裡一定會有一件黑色經典款的Jack Wolfskin。
新加坡留學生
話不多說,新加坡留學生的T恤大褲衩人字拖,必須有姓名。
法國留學生
法國留學生們的衣品和穿衣習慣,與法國這個國家給人的印象一樣自由浪漫:出門可以不穿bra,但圍巾必需戴上;包裡可以不帶手機(不),但香水必需備上。
好看的睡衣更是留法學生們熱愛的收藏品。
而法國剪髮又貴又不好看,因此留學生們的髮型就比較自由隨意了……
日本留學生
日本留學生熱愛純色優衣庫、紐扣毛衣加直筒牛仔褲,熱愛二次元,一開口就是老二次元了,也常常會去「宅男天堂」秋葉原淘寶。
韓國留學生
韓國真心恐怖如斯,去韓國留學的男生女生,在一段時間後都會變得十分精緻:女生自動化身美妝博主;男生好像明天就要參加選秀出道……
護理化妝再加穿衣搭配,就算不整容也宛如做了換頭術。
留學生們不管去往哪個國家,總會被當地文化潛移默化的改變。不過,穿搭變化只不過是外在,在留學的過程中看見一個嶄新的、更好的自己,才是留學生們最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