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產業密不可分,是命運共同體。近年來,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把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能力拓展提升與校企合作緊密結合,助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快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步伐。
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協同育人
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實力的重要途徑。學院先後與多家企業籤署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建立建有穩固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個,實現招生、培養、實習和就業全方位合作。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把課堂與社會緊密聯繫,打破與社會脫節的課堂理論學習傳統培養方式,提升學生實踐運用技能,激活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2019年,學院與企業合作完成教育部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工作,研究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示範課程體系建設,整合學院和企業優勢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科交叉基礎為支撐,以滿足實踐應用需求為目的,設計科學前瞻的課程體系,培養滿足大數據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實驗室學生團隊科技成果豐碩。
校企共建物聯網、智慧農業、人工智慧等校內實訓室,並由企業提供師資培訓、實驗指導;學院與企業籤定校企合作戰略協議,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和雙師隊伍建設培訓基地,籤定橫向課題一項,共同研發生產沙門氏菌噬菌體項目,並多次組織老師到企業參觀學習,與企業共同組織聯誼活動,進一步加深了校企情感聯絡。
「3+X」教學模式,校企聯合培養
學院實行「3+X」教學模式,「3」為3年的在校學習階段,「X」 為校企聯合培養階段,部分專業通過學分互換的形式進行校企聯合培養,由企業進行相應課程的指導學習以及實踐;畢業設計階段,部分專業實行雙導師制培養,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培養了具有紮實專業理論知識的面向企業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有一大批畢業生被校企合作企業聘請。
建立了學院與各級各類企業之間良好的供求關係,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為企業培養了所需人才,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公司化」管理的專業實習基地,進行應用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2019年大數據學院軟體技術專業科研團隊為企業成功研發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人工智慧和邊緣計算技術的新能源電池自動化測試系統」,實現了校企合作雙贏。
校企優勢互補,共建實驗室
學院與企業共同組建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室,建立校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目前,學院與華為共建ICT大數據實驗室可進行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操作、大數據項目的實戰應用、雲平臺的搭建優化與維護、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優化與維護、網絡數據爬取、數據的清洗與處理等實驗實訓項目;與中興共建「移動通信」實驗室,擁有4G、5G核心實驗,移動通信伺服器,網優實驗室,數據通信實驗室,為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具有良好工程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大數據產業人才和移動通信人才提供硬體支持。
學院以實訓基地建設為著力點,築牢合作平臺,建立融教學、科研、培訓、生產服務、成果轉化於一體的學習型、生產型實訓基地,滿足企業崗位綜合需要。
校企深度合作,助推專業建設
學院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和市場需求,與企業共同商討培養方案,讓企業參與學校專業建設,企業專業骨幹人才參與學校課程授課,將企業市場需求與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學校根據企業需要為企業提供人才培養、參與產品研發,將生產、教學與研究開發結合起來,為教師提供科學研究平臺,同時為學生實習提供良好場所。
目前,學院已與華為、中興籤署了校企合作辦學協議,開展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的聯合辦學,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華為大數據方向)本科、軟體技術(華為大數據方向)專科;電子信息工程校企合作專業(中興移動通信方向)本科、軟體技術(中興移動通信方向)專科4個專業的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共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校企合作育人的管理與運行的長效機制。
拓寬合作內容,實現校企雙贏
學院不斷拓寬校企合作內容,鼓勵學生專業課程與職業考證相融合,推行「1+X」證書制度,把職業考證項目貫穿於專業人才培養中,以企業用工需求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要求相統一,使學生畢業時實現「雙證」或「更多證」,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實現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目標的一種高質量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他們服務和貢獻社會,回饋母校。
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院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很好地把教學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學院的專業教師參與企業人才培訓,了解企業生產實踐,指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同時,學校聘請企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骨幹力量來校任教或參與實踐指導,為學院教師開展企業前沿技術講座和專業實踐培訓。目前,學院培養了高級獸醫師李相安教授、高級工程師苑紹東博士、張玲博士等一批高層次人才,在學院校企合作工作開展中發揮了示範性、方向性、帶動性作用。
學院每年舉辦校企合作論壇,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課程結構和體系的調整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為提升學院內涵,打造學院辦學特色和品牌,拓展校企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促進學生高水平實習就業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
充分利用校企優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學院在企業掛牌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創業諮詢、創業項目入駐實施、創業成果轉化等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對學生在科技創新等活動所取得的成果,給予學分認定。
同時,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立,也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智力和科研支持,助力企業發展。王建化老師作為創新創業項目指導老師,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的「真空防褐變高品質速凍蘋果丁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配套裝備」項目、「真空動態均衡式低溫膨化脫水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水溶性天然果蔬活性成分提取技術」項目、「萊麥文化傳承與發展——萊麥功能性面制食品開發」項目等分別作為核心技術在多家公司推廣應用,為推動學院、相關企業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來,學院堅持實施「特色教學、國際合作、校企合作」三大辦學戰略,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紮實推進產教融合,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不斷拓寬、拓展學院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路徑,形成了以學院為主導,以專業發展為目標,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雙證融合、雙師培訓、合作就業、資源共享等為一體的多方位合作辦學模式,成為全面推動學院健康發展,創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推動力量。(馮豔華 孫少傑 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