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2020-12-14 尋歷史真相

01

三十六計大家應該都知道,其中有一計是「趁火打劫」。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一計謀不應該是君子所為,但在亂世,能夠用上這一計謀實為明智之舉。

五胡亂華大家也應該都知道,當時胡人趁著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退,陸續建立了政權,開始和漢人政權對峙。

當胡人統治北方地區後,對待漢人的方式比較殘暴。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各地起義軍出現,清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招降吳三桂,一舉拿下了中原。

說到五胡亂華和滿清執政,很多人心裡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三國時期沒有外族入侵?當時也是比較亂,外族勢力也存在不少,像烏桓國、羌戎部族等等。

02

三國持續了60年,開端從董卓掌權開始,後來出現了諸侯吞併的局面,再後來出現了三國鼎立。

這中間不是沒有外族想過侵犯中原,而是沒有機會,剛剛有動作就被攔在了門外。

據了解,當時烏桓國想要趁著中原大亂撿點便宜,但是遇到了公孫瓚,最終都沒埋進中原的大門。

後來烏桓國沒有放棄,過了一陣又來,結果又遇到了曹操。最終,曹操刻意派軍隊攻打了烏桓國的老巢,直接斷了這個隱患。

一邊有曹操坐鎮,如果想要侵犯,烏桓國的遭遇就是最後下場,基本上沒有部落敢進軍。而西蜀有劉備和諸葛亮,如果羌戎部落想進犯,馬超其實就能直接阻擋他們,甚至滅掉他們。而南邊有孫權掌管著,手下兵強馬壯,胡人更不敢有想法。

03

要說最讓外族聞風喪膽的邊疆保衛者,其實還要說西涼馬家,他們管著的防線長達千公裡之長。

外族雖然是比較善於騎射,但是西涼軍同樣也在這方面有優勢,相比之下,西涼軍更加訓練有素,如果兩軍對抗,外族是討不到便宜的,只會挨打。

後來進入蜀國的馬超,就連曹操都不敵,外族自然不敢隨意侵犯。曹操都能將烏桓國滅了,別說馬超帶的西涼軍了。

話說回來,西晉時期之所以會出現五胡亂華,主要是東漢遷都的問題。

五胡亂華中的羌族和氐族都是生活在涼州地區的部族,而這個地方本身是漢武帝時期主要管轄的地方,隨著西漢滅亡,東漢的都城選擇了洛陽,這樣一來,對涼州地區的管轄肯定沒有之前那麼到位,時間長了之後,自然會容易讓這裡的勢力給發展起來,制約不到。

直到三國時期,涼州出現了一個馬家,他們的家族不斷發展壯大,外族自然是不敢放肆。但是這樣的局面又發生了變動,西晉的都城選擇還是在洛陽,外族又有了發展空間,尤其是羌族和氐族,他們逐漸成為了強大的派別。

04

趁著西晉八王之亂的發生,外族胡人覺得時機成熟,直接侵犯了中原,西晉無力抵抗,放棄了北方部分地區,胡人統治了北方。後來,鮮卑族徹底統一,建立了北魏王朝。

05往期精彩內容

古代能快速止血的金創藥,為何後來失傳了?只因缺少了一味主藥

「去魯迅化」將近10年,魯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到底要去掉什麼?

古埃及開始建造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幹嗎?處在什麼階段?

趙雲單騎救少主,為啥得不到劉備提拔?連後主劉禪都不重視他?

四大天府:應天府、順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如今變成哪些城市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文章題目: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三國時代如果由蜀漢統一會不會避免五胡亂華的發生?
    五胡亂華慘劇的發生和三國時期由哪方勢力一統天下,他們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三國一統和五胡亂華完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歷史事件。沒有存在因果關係。要正視一個問題,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晉朝的內亂所導致的晉朝國力衰弱,正因為晉朝的國力衰弱,北方胡族才有機會入侵中原。
  • 西晉,這個曾經實現大一統,卻被後世不願提及的朝代
    但有一個王朝結束了紛亂多年的局面,實現了大一統,但是後世卻不願意提及,這個王朝就是西晉。近幾年的古裝劇將秦、漢、唐、明、清等幾個朝代都拍爛了。即便是西晉之前的三國時代也總被後人津津樂道,西晉這個朝代的故事為何鮮為人知呢?其實西晉之所以被後世了解得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是一個後世不願意提及的時代。
  • 從亂華前的五胡與中原王朝的關係,看西晉滅亡是否是自食惡果
    主要由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組成,因而這一時期被稱為「五胡十六國」。五胡與中原王朝的關係向來是時好時壞的,要說好吧,春秋戰國、秦朝和西漢初年,五胡時常有侵略;可要說壞吧,這仗不是頻繁地打,相反還有貿易、和親、結盟和宗藩等關係和平交往,西漢中期至西晉中期,五胡表現地十分順從,像是人畜無害的小綿羊,可是在西晉晚期,小綿羊搖身一變成了兇猛的禽獸。
  • 司馬懿子孫滅了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司馬懿後代家族——德不配位,後繼無人,後宮亂政,八王之亂……讓少數民族迅速崛起,滅了西晉而且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西晉「八王之亂」——直接決定了一直伴隨著西晉滅亡,導致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西晉也被十六國的前趙所滅。
  • 鹽在古代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引言現如今說起飲食,人們都知道要吃得清淡一點,如果吃得太油膩,高血壓、就離你更近了一步,如果吃得太鹹,心臟病也會離你越來越近。總的來說,就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現在老百姓是不缺鹽,古代可就不一樣了,鹽非常珍貴,窮苦百姓要吃鹽很困難。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吃鹽有什麼辦法呢?
  • 為何說司馬懿是「五胡亂華」的根本元兇?看完這段歷史你就知道了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戰亂的一個階段。由於黃靈二帝的昏庸無能,寵幸宦官,導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雖然說這一段歷史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動蕩期,但同時也出現了無數傑出的人物,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 三國相互徵伐60年,為什麼卻沒有外族入侵,到底是誰在鎮守邊疆
    三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而比較嚴重的一次大約是五胡亂華期間,那時候的西晉發生了八王之亂。這是由於王后賈南風專權造成的,參與內戰的不僅八個王,原本也就是皇族成員相互間的鬥爭,可是由於參加的總人數太多。造成 了規模性的動亂,塞外的遊牧民族覺得機會來到。因此借著西晉綜合國力衰微的那時候創建了很多個政權,這種政權跟南方地區的漢族人較量,差點兒要了漢族的命。
  • 五胡亂華因而何起?胡人:就怪他們太娘炮,實在是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漢人積弱,被眾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被胡人當作「兩腳羊對」對待。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國力衰減,變得軟弱不堪。
  • 五胡亂華有多亂,教科書為何一筆帶過?遍地兩腳羊,紛紛向南逃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一段歷史也由於太過混亂和黑暗導致教科書都不願過多提及,誠然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是民族相融合的時期,可是這融合背後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中原餓殍遍野,南方百姓則遭受世族壓迫,那麼五胡亂華是怎麼引起的呢?中原又經歷了多大的浩劫?五胡亂華為何會爆發?
  • 五胡亂華中的「五胡」,後來都咋樣了?
    提到五胡亂華,中國人都會心痛。因為五胡入侵,死亡平民達到1000萬以上。如今,五胡中的四個民族都消失了,為啥只有羌族還有自己的名號?(五胡亂華圖)西晉時期發生了八王之亂,國力衰弱。當時,中國塞外眾多遊牧民族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匈奴人內遷,幫助大漢王朝多次擊敗外敵,哪怕是曹魏時期也是一支朝廷很依賴的很有戰鬥力的力量,明明是司馬家鬧內亂把國家搞亂了套,五胡勢力才趁機而起建立自己的政權,怎麼願到劉秀頭上去了?按匈奴的歷史,是黃帝的子孫遷到大漠發展起來的,那是不是應該追溯到黃帝那裡去,說黃帝是歷史的罪人?
  • 西晉為何連電視劇導演都不願意拍?
    為何中國歷史同樣是一個大一統朝代很少讓人提起,不受人待見?甚至連導演都不拍這個朝代?這個朝代就是晉,說起朝代自然要說一下,怎麼建立的,以及由誰建立的,怎麼亡的,由誰亡的。歷史上,都知道晉朝是司馬家篡了曹魏政權建立的,篡權也為後世不恥。
  • 晉朝電視劇為何只拍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以後的事情為何不拍?
    在這些精彩紛呈的影視劇中,「三國歷史」也是各大導演最熱衷拍攝的題材之一,只是在這些影視劇中,關於三國的歷史,基本都止於晉朝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之後與晉朝相關的歷史,電視劇基本不怎麼拍,這又是為何呢?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西晉政壇的混亂再次證明,任何在歷史進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將遭到現實瘋狂的反噬。
  • 五胡十六國第一將是誰,慕容垂、王猛?不考慮民族因素,我選石勒
    東晉十六國,一段大混亂時期,北方五胡互相徵伐,南方東晉內亂疊出,造成北方玩北方的,南方處理南方的,彼此相安無事(大的戰事很少),也算難得。整個十六國,先後兩個勢力統一北方,石勒的後趙和苻堅的前秦。對於苻堅,人們大多抱有善意,一個心善仁慈的悲劇君王,總是令人憐惜。石勒就不同了,身為異族,又是暴君,自不會有人稱頌。
  • 這個娃娃不簡單,孤兒寡母把死棋走活,建立北魏噁心一下司馬氏
    北魏太祖拓跋珪西晉八王之亂後,司馬睿南遷,北方陷入五胡亂華的亂局之中,崛起於東北的鮮卑人乘著匈奴人和羯人擾亂中原的機會,公元338年,鮮卑索頭部拓跋什翼犍乘機建立代國,稱代王,正式加入亂華之一。剛開始的拓跋部,實力非常弱小,同時期強大起來的還有氐族人,在苻堅篡位後,迅速平定大部分北方,屈居於代北彈丸之地的代國自然也無法倖免,公元前376年,前秦大將符洛率軍20萬擊滅拓跋什翼犍,代國滅亡。
  • 已有三國曹魏在前,拓跋珪為何又把國號定為魏?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後」字開頭的朝代,比如唐末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還有五胡後涼、後燕,以及後周、後魏。第二個後周指的是南北朝的北周,由宇文泰實際建立。後魏又是哪個朝代呢?其實就是著名的北魏,由鮮卑拓跋氏建立。唐人之所以將北周稱為後周,是因為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在先。
  • 攻滅東吳、一統天下的西晉,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西晉作為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從太康元年(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再到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滅亡,前後不過短短三十六年。那麼,西晉為何如此短命呢?其中雖然有朝政混亂、奢靡成風的原因在,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國家架構出了問題,再加上繼承人選擇錯誤,從而使西晉的根基本就不穩,而「八王之亂」則成為了最終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