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今年9月15日是第17個世界淋巴瘤日。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淋巴瘤?症狀之一是脖子腫大?9月15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感謝有你」世界淋巴瘤日患教活動,記者現場採訪時了解到,淋巴瘤早期症狀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等,除了頸部腫大,也有腹痛、肝脾腫大等症狀。該院血液腫瘤科醫生介紹,近年來淋巴瘤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需要高度警惕,此外,壓力大、過於緊張和勞累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胃痛」當胃病,結果發現是淋巴瘤
活動現場,一位淋巴瘤患者還分享他的抗病故事。
記者採訪了解到,該名患者今年52歲,患淋巴瘤已經5年,目前恢復良好。
「一開始就是沒什麼精神,吃不下飯,胃部不舒服,有些隱隱作痛,起初,我以為是胃病,就一直買點胃疼的藥來吃,哪知,症狀越來越嚴重。」患者表示,到了後來,發展到吃什麼吐什麼的情況,甚至還出現了便血的症狀,他趕緊到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淋巴瘤。
「不知道是否與工作壓力大有關係,但是,我發病前,的確工作壓力挺大的。」該患者告訴記者,患病後,自己很平靜,除了積極配合治療,也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我今天來分享,就是想告訴所有人,要勇敢與病魔作鬥爭,這樣才有贏的可能,像我發現淋巴瘤都不算早期了,但堅持治療,現在恢復得很好。」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劉耀教授也向記者分享了一些他接診的案例。「科室裡經常會接診一些14-18歲的青少年患者,他們有的自述說是反覆發燒、脖子上發現腫塊,檢查後發現就是淋巴瘤。」
▲活動現場
發病趨於年輕化,不良習慣或增加患病風險
「淋巴系統是保護我們身體免受傷害的系統,遍布全身,也非常複雜,如果淋巴系統出了毛病,即淋巴細胞發生了惡性病變,不受控制地生長,嚴重情況下會得淋巴瘤。」劉耀介紹,淋巴瘤可發生於兒童、青少年以及老年等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且近年來呈現了年輕化趨勢,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需要高度警惕。雖然淋巴瘤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但諸多研究表明與遺傳、環境、病毒、幽門螺旋桿菌,以及長期接觸有害放射性物質、壓力大、過於緊張和勞累等有一定關係。
劉耀介紹,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2018年重慶市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淋巴瘤發病率為7.23/10萬,較往年有所增長。由於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屬於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
早期有這些症狀,可對照自查
「淋巴瘤有近百種以上的亞型分類,但是,淋巴瘤相比其他惡性腫瘤,比如肺癌、胃癌、直結腸癌來說,更容易治好。」劉耀說,近年來,淋巴瘤的診治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一種可治癒的癌症,淋巴瘤的早期發現、規範化診療、全程化管理是關鍵。
那麼,淋巴瘤早期有哪些症狀呢,是否可以自查?
劉耀表示,淋巴瘤早期有三大全身症狀:1、發熱,經常38度以上;2、盜汗;3、就診前,無其他原因體重減輕10%以上。此外,還有一些局部以及其他症狀:比如,頸部、鎖骨、腋下淋巴結逐漸腫大,且不覺得痛;咽部吞咽困難,頜下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腹痛、腹瀉等。
「市民可以對照自查,有了上述症狀一定要保持警惕並持續關注,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劉耀提醒,就診時可前往淋巴瘤科、血液科或者腫瘤科。
啟動淋巴瘤全程化管理,促進規範化診療
記者了解到,活動現場,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啟動了淋巴瘤全程化管理項目。該項目旨在對患者進行全程化人文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建立並推行淋巴瘤規範化診療,使患者最大程度獲益。
劉耀表示,作為一種可治癒的癌症,淋巴瘤的早期發現、規範化診療、全程化管理是關鍵。為了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質量,推行淋巴瘤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劉耀希望,通過推行淋巴瘤患者整體管理模式,設立專職醫生及管理護士,規範患者管理,加強醫護患合作,創建國內領先的淋巴瘤全程管理模式,提高淋巴瘤整體診療水平。
何為全程化管理模式?具體來講,入院前,針對初診的淋巴瘤患者開展科普教育,全面提高患者對淋巴瘤的認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住院中,管理員進行專業的1對1管理,全方位解決患者診療疑慮及治療中出現的心理、生理問題;出院後,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健康指導,了解治療後的不良反應、複查評估等,並根據醫囑提醒按時複查。使得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均有專業人員進行全程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