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顧
【2009-11 生理學 A型題】膽汁中與消化有關的成分是()
A、消化酶
B、膽鹽
C、卵磷脂
D、膽固醇
題目解析
膽汁中雖然不含有消化酶,但是它可以促進脂肪的消化及吸收,這個作用有膽汁中的膽鹽完成。卵磷脂主要參與膽固醇的溶解作用。所以選B。
考點講解
【2015年西綜大綱生理學(六)消化和吸收4. 膽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調節】
一、概念:
膽汁是一種苦味、有色、較稠的液體,肝膽汁呈金黃色,透明清亮,PH約7.4;膽囊膽汁因被濃縮而顏色加深,為深棕色,因碳酸氫鹽被膽囊吸收而呈弱酸性,PH約6.8。成人每天分泌膽汁800-1000ml。
二、膽汁成分(注意單選出題的可能):
成分複雜,除水和各種離子等無機成分之外,有機成分包括:膽鹽、膽色素、膽固醇、卵磷脂等。膽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膽汁中最重要的是膽鹽。膽色素是血紅素的分解產物,是決定膽汁顏色的主要成分。膽固醇是肝臟脂肪代謝的產物。膽汁中絕大部分膽紅素在正常情況下以溶於水的結合形式(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存在,僅1%以不溶於水的游離形式存在,後者與鈣離子結合成膽紅素鈣而發生沉澱,病理情況下可形成膽紅素結石。
三、膽汁的作用(常考點,熟記):
1. 促進脂肪消化:膽汁中的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等都可作為乳化劑,降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腸液中,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積,使脂肪分解。
2. 促進脂肪的吸收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分解產物,如脂肪酸、一醯甘油等均可摻入由膽鹽聚合成的微膠粒中,形成水溶性混合微膠粒,它可以很容易穿過靜水層而達到腸黏膜表面,從而促進脂肪分解產物的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也可溶於微膠粒中而被吸收。
3. 中和胃酸及促進膽汁自身分泌:膽汁中含有HCO3-,當其進入十二指腸後,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膽鹽隨肝膽汁→小腸→絕大部分被迴腸黏膜吸收入血→門靜脈→肝臟合成膽汁→小腸,這一作用稱為膽鹽的腸-肝循環。返回到肝臟的膽鹽有刺激肝膽汁分泌的作用,稱為膽鹽的利膽作用。
四、膽汁的分泌、排放及調節(注意考察多項選擇題的可能,請熟記):
1. 膽汁的分泌:肝細胞持續分泌膽汁。
2. 膽汁分泌與排放調節:由神經和體液調節共同完成,但是以體液調節為主。神經調節:衝動沿迷走神經傳出,通過末梢釋放乙醯膽鹼直接作用於肝細胞和膽囊,使膽汁分泌增加和膽囊收縮;通過促進促胃液素釋放,簡接引起膽汁分泌增加。
3. 膽汁體液調節因素:
(1)促胃液素:可促進膽汁的分泌,作用部位:肝細胞,或進入十二指腸,使之釋放促胰液素;
(2)促胰液素對膽汁的分泌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使分泌量和HCO3-含量增加,主要作用部分:作用於胰腺,促進促胰液素分泌,也可以作用於膽管上皮細胞,對肝細胞分泌膽鹽的作用不明顯;
(3)膽鹽:通過膽鹽的腸-肝循環,促進膽汁分泌,但對膽囊的運動無明顯影響;
(4)膽囊收縮素:可引起膽囊強烈收縮和肝胰壺腹括約肌舒張,使膽汁大量排出。
五、膽囊的功能(注意考察多項選擇題的可能,請熟記)
1. 儲存和濃縮膽汁:這一過程可以使膽汁濃縮4-10倍。
2. 調節膽管內壓和排出膽汁:膽管收縮(壓力升高)和舒張(壓力降低)可以調節膽管壓力。膽囊被摘除後,小腸內的消化和吸收並無明顯影響,這是因為肝膽汁可以直接流入小腸的緣故。
回復「手冊」,可以下載《丁香園醫學考研手冊》,解答你關於西綜的疑惑。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包含十年真題的西綜題庫 App。
醫學考研「醫學考研路上,你不孤單 」
歡迎分享,請勿轉載
有問題請聯繫 app@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