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我們常看到膽汁反流這個字眼,但是膽汁返流到底是什麼?
因胃的幽門功能發生紊亂,幽門括約肌的機能失調。正常在胃的出口有一個「開關」,即幽門括約肌,放鬆時允許胃內食糜通過進入十二指腸。如幽門括約肌「關不緊」,則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可以反流入胃造成慢性胃炎。
1. 油膩過多:肥甘厚膩增多,導致幽門括約肌運動規律失調,且胃的消化功能下降,故而因為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反流。
2. 飲食失調:長期飲食失調,過多或過少,飲食寒熱失調,或刺激性食品等,均可以引起幽門括約肌功能減弱,致膽汁上逆而反流。
3. 情緒失調:情緒失調常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並致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膽汁反流。
4. 腸道和膽功能失調:腸道以及膽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致幽門括約肌壓力過大,也易導致膽汁反流。
5. 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後:可引起幽門括約肌失調。
胃脘疼痛或脹悶,常伴灼熱嘈雜,易飢,有些還可引起胸骨後不適或灼熱,甚至有些上及咽喉,致咽喉如梗,甚至出現嘔吐,出血等。有些患者還可伴精神心理障礙,如焦慮煩躁,失眠心煩等。
1.胃鏡檢查
內鏡下可觀察到反流表現:即胃腔內多量淺黃至黃綠色瀦留液,或胃壁上附較多含膽汁的黏液,或見到含有膽汁的十二指腸液呈黃色泡沫狀或水流狀從幽門口反流入胃、幽門口鬆弛或處於開放固定狀態;胃炎表現:胃黏膜瀰漫性紅色改變,黏膜皺襞水腫,或伴有糜爛、潰瘍。
2.胃吸出物測定
通過從患者鼻腔插入胃管到達胃腔,繼而抽吸空腹和餐後胃液,測定其中膽酸含量,如空腹基礎胃酸分泌量h,膽酸>30μg/ml,則可確診膽汁反流性胃炎。
本病主要通過胃鏡檢查和和胃吸出物測定。也可做消化道鋇餐進行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就可診斷。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甚至促使發生胃癌的發生。
1. 西藥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如胃動力藥物,抑酸,胃黏膜保護劑,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等治療。
2. 中藥治療:膽汁返流在中醫屬胃氣上逆。主要證候包括脾胃虛弱,溼熱蘊結,胃陰不足,瘀血內阻,以及脾胃虛寒等證候引起,中醫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常加降逆之藥,既可以治標,又可治本。能從根本上治癒反流。
1. 飲食方面: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避免飲釅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2. 心理方面:避免精神緊張,保持平靜平和的心態。保持規律的睡眠,以幫助調節心情。
3. 大便方面:保持大便通暢規律。
4. 定期檢查,早期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江西治未病提供中醫知識的普及,養生飲食指導及建議,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