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膝關節骨關節炎,又稱「肥大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症。多由於局限性、進行性軟骨破壞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所致。
膝部病症,是針灸治療的傳統病症之一。針灸治療膝關節病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報導。但明確表明為本病的,則見於20世紀80年代。
近20年來,膝部病症已成為國內外針灸治療和研究的熱點之一。治療方法上,除了針刺,尚有用溫針、穴位注射、雷射穴位照射等報導。其中,針灸治療以早期效果為佳。
根據我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了本套針灸驗方。大家不妨一試。
zhu
主
xue
穴
髕中穴,內外膝眼,陽陵泉穴,血海穴。
ci
次
xue
穴
足三裡穴,梁丘穴。
cao
操
zuo
作
在主穴中,髕中、(內外)膝眼,每次任選一穴,二穴交替,餘穴均取,配穴酌加一穴。
針刺髕中穴時,先令患者正坐,將患膝略前伸約成135度角,取28號2.5寸毫針,與皮表成90°角直刺,向委中穴方向緩慢進針至2寸深左右,略加小幅度提插捻轉,使關節內有明顯酸脹感,留針。
針刺內、外膝眼時,用28號2寸針,亦與皮表成90°角直刺入1.5~2寸,至得氣。
其餘四穴,以相同針具分別向膝眼方向進針,用導氣之法,使針感儘量放射至膝蓋。
留針時,髕中或膝眼穴加用溫針:
以1寸長之純艾段,插於針柄上自下方點燃,燃盡更換,一般2~3壯。留針20~30分鐘。
疼痛明顯者,可在血海和梁丘穴壓痛明顯處行刺絡拔罐:
用三稜針重度叩刺十數下,以中號火罐吸拔 10~15分鐘,出血量宜在20~30ml。針刺每周2~3次,拔罐每周1次。
以下是我的體會
﹀
﹀
﹀
本方對於疼痛明顯且冬季加重的膝關節骨關節炎人群更為適合。
髕中為經外穴,但一般專業書籍多不載,是我常喜用的一個穴位。
髕中穴和內外膝眼穴均為局部取穴,確可疏膝部經氣,起活血散寒的作用,而加用溫針更可增強此功能。
陽陵泉為筋會,足三裡、梁丘,屬多氣多血之足陽明胃經,血海更能活血逐瘀,加之四穴又在膝之四周。
諸穴合用,可以發揮祛寒活血利膝的協同作用。
針刺時有幾點需要注意,我逐條來講:
壹
選好針具,坐姿準確
針髕中時,針具宜長,坐姿要正確,否則不易進針至滿意的部位。
貳
宜用緩進緩出導氣法
四周之穴要儘可能使針感向膝蓋放散,要達到此點,宜用緩進緩出的導氣法,並不斷調整針尖的方向。
叄
特殊情況,靈活處理
對疼痛明顯者,可增加溫針的壯數和拔罐。
肆
冬病夏治,效果佳
本病最好在三伏天治療,也就是冬病夏治打伏針的意思。
伍
特殊情況,靈活處理
進行刺絡拔罐時,可根據症情決定出血量的多少。
jin
謹
ji
記
本病患者,在症狀消失之後,平時需要多注意保暖、避免登高鍛鍊。
有條件者,可於每年三伏天針灸一療程(大概3~5次)。
值得一提的是,和頸椎病一樣,針灸治療重在消除症狀,而難以治療骨質增生病變。
作者:張仁
插圖:Helen
排版:一隻兔子
原標題:《【醫技傳承】關於「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針灸療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