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吾族白眉良,才華動洛陽。觀光初入仕,應宿始為郎。飛螢玩書籍,白鳳吐文章。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張。擇才綏鄢郢,殊化被江湘。高樓臨廣陌,甲第敞通莊。列館邙山下,疏亭洛水傍。昌年賞豐陌,暇日悅林塘。衣冠皆秀彥,羅綺盡名倡。——《同光祿弟冬日敘懷》
一個有才華的人,無論去往何處,都會有他的一席之地。詩人會寫詩歌頌他們的才華;普通人會交口稱讚他們的才華;同樣有才華的人,也會相互惺惺相惜。富有才華的人其實極少有落魄的,但是本世紀就有一位「流浪大師」。他富有才華,擅長作畫和文略,生活方式卻與眾不同,他以拾荒為生。
「流浪大師」的養成
「流浪大師」本名沈巍,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家裡面的小孩眾多,他從小就跟著外祖母一起生活。小時候的沈巍非常喜愛看古時候的詩文和歷史,經常對著那些畫作、文略,一看就是一下午。沈巍醉心於這些東西裡面,但是他的父親卻覺得他有些不務正業,因為這些東西並不能夠養家餬口。
因為父親的阻止,沈巍只能偷偷摸摸地學習這些東西,他夢想大學的時候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只是他的力量終究拗不過父親,父親替他選擇了審計這項專業。儘管不喜歡審計這個專業,但是沈巍還是很努力地學習,在1986年畢業之際,就得到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沈巍的生活就這樣步入了一個正軌,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沈巍,發展了一些為人所難以接受的小愛好。沈巍愛好上了撿破爛。在工作單位裡,雖然沈巍認真對待工作,但是由於他這個癖好,同事們都不是很待見他,幾次三番向上級投訴沈巍。上級實在是不堪其擾,主動給沈巍辦理了病退的手續,要他回家去。
回到家之後的沈巍,著重整理了他撿破爛撿來的古舊書籍,他想擁有一個讓流浪的心靈棲居的地方,只能夠在書裡面尋找了。當然他的親人和鄰居並不能理解沈巍,只覺得一個人不去當公務員,回家來撿破爛,多半是腦子有點不靈光。沈巍就這樣在親人和鄰居的排擠下,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流浪生涯的變化
曾經多少次,你在路上看見衣衫襤褸的乞人,你不會駐足停望,因為你知道他們只是出來謀生的。沈巍卻不一樣,他在路上走走停停,只不過是因為流浪的軀體需要活動,而他的心靈早就得到了滿足。沈巍曾在各地流浪,只要是乞丐和流浪漢去過的地方,他都走過。偶爾會有人和他交流幾句,也都是問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和他談論國學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他仿佛旅人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綠洲,和他們交流起自己的看法來。
而沈巍和人談論國學的視頻被傳上了網絡,許多看見這個視頻的人譁然。不為什麼,只因為一個撿破爛的能夠用標準的國語講述《尚書》和《左傳》,那該是多麼有才華的一個流浪漢啊。大家想要對沈巍的生平更加了解,紛紛去詢問沈巍,為何會講述《尚書》和《左傳》,又為什麼會流浪呢?沈巍一一講述了自己的生平,讓大家唏噓不已。倘若沈巍的父親沒有阻止自己的兒子學習國學,也沒替兒子選擇未來的路,那沈巍就應當是國學研究界升起的一顆冉冉新星。
繼續流浪在路上
沈巍被人發現之後,他的生活卻沒有以前那麼平靜了,發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改變。許多的人找上沈巍,要他出席節目,一系列能夠博人眼球的活動,都在熱烈邀請沈巍前去參加。沈巍心中卻很明白,現在自己並不是因為腹中有經綸而被他們追捧。最為關鍵的是,自己現在的形象,就像是鬱郁不得志的草莽英雄一般,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倘若自己去參加節目,肯定會紅極一時,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
只是出名並不是沈巍的本心,他之前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棄公務員的工作,如今也能夠為自己的理想繼續,而放棄近在眼前的滔天富貴。沈巍拒絕了他們的邀請,依然在拾荒的路上前進著,他在這條路上感覺到了心靈的寧靜和快樂,是許多東西不可比擬的。
結語
沈巍的國學成就或許很輝煌,但是沈巍對於自己心靈的錘鍊,更加讓人嚮往。他能夠拋棄到手的榮華富貴,只為了給自己的心靈尋找一個適合棲居的地方。沈巍就這樣一直在路上奔波流浪著,不畏懼世俗的看法,不被世俗所迷惑。對於世俗的誘惑,沈巍用拒絕做出了最好的解答,不困於心,不困於行。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