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充滿了傳奇,它的誕生、發展、成熟、沒落,包括再被發現。它的身世就像它的藝術風格,充滿了神秘感。仿佛在那遙遠的時代,在篝火與舞蹈之中,傳來陣陣的祭祀之聲,遙遠而模糊,虔誠而又神秘。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為佔卜記錄,用刀刻在獸骨龜甲上,所以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書契」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在甲骨文發現時就是比較成熟的文字了。
甲骨從哪裡發展來,我們不知道,它的誕生與發展仿佛在暗中進行著,忽然大放光芒,我們被它成熟的文字所震撼。由近年發現的遠古時期陶器的「刻畫符號」來看,很可能由原始社會晚期或有史社會的早期陶器刻畫發展演變而來,到殷墟甲骨文大成,發展出一種刻畫文字體系,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甲骨文。
這種刻畫符號主要有:仰韶文化刻畫符號、蚌埠雙墩新石器時代刻畫符號、良渚文化刻畫符號等。
自甲骨文發現以來,湧現出了眾多的愛好者,今人在甲骨文的創作中一改甲骨文刀刻的方式,採用毛筆進行書寫,其書法作品無不透著濃鬱的金石氣息,古樸大氣。
漲墨與枯筆的完美結合,讓甲骨文書法作品別有一番風味。
均勻、精細的行筆亦不失其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