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厲害的人,越懂得在這三件事上「用力」。
1
控制欲望。
不懂得控制欲望,就會被欲望吞噬。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
但欲望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欲望越多,陷阱也越多。
許多人,都敗在一個「貪」字。
欲望是人之本性,但欲望過甚,變成了貪婪,就會左右人對利害的判斷,面對危機時不夠警醒;也會讓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當初為了什麼出發。
剛起步的時候,每個人的目標都很堅定,越往上爬,誘惑越多。如果不懂得克制欲望,就會被欲望帶偏,走上歪路。
欲望過多而不知滿足的人,永遠都找不準自己的方向,左右他們的只有一顆功利心,或貪名,或圖利。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人整日跪在神的腳下唱讚歌,祈求得到神的賜予。
一天,神對人說:「你整日在我的腳下唱讚歌,什麼時候才能唱完呢?」
人一邊把神賜予的東西撿起來裝進口袋一邊說:「什麼時候我的口袋裝滿了,我的讚歌就唱完了。」
神又問「你的口袋什麼時候才能夠裝滿呢?」人回答道「我的口袋是永遠裝不滿的。」
人生本來不苦,因為慾念過多才苦 ;人心本來不累,因為想得到太多才累。
有人曾說:那些衝著賺錢去的人,多半都沒賺到錢,反而是那些認真做事的人,在把事情做好的時候,順道就把錢賺了。
過分貪圖名利的人,多半都會為名利所累,付出了代價。
想要的越多,能得到的越少。
越厲害的人,越能克制自己的貪慾。無論走多遠,都不忘初心,才能走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前些日子,馬雲宣布「卸任阿里巴巴CEO,回歸教育」的消息一出,舉世皆驚。
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忍不住問馬雲:你為什麼退休了?
是啊!支付寶、淘寶……大街小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阿里巴巴還處在穩步上升期,馬雲這時候「退位讓賢」,是不是太傻?
其實,這才是他的高明之處: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適可而止。
馬雲退休卸任、回歸教育,不能說他就沒有了欲望。
像他自己說的:
「我創業19年,做了一些事,但還有更多熱愛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他抽身離開,出於「回歸教育」的願望!
他克制了 「繼續賺大錢」的欲望,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翻開中國歷史,就能發現有很多像馬雲一樣的人物,如範雎,曾三次在他人生最巔峰的時期主動隱退,成為傳奇;比如曾國藩,雖然居功卻不自傲,一直在適可而止,從而功成身退,人生順利著陸。
人生最美是淡然,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渴求的少。
道理很簡單,因為就算我們擁有了整個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
內心的貪慾與幸福是成反比的,對物質和私慾的追求越少,內心才有越多的空間感受幸福。
2
控制情緒。
在壞情緒面前,不是你控制它,就是它控制你。要想生存,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在不順利的情況下,能夠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是一種生活智慧。
人一輩子所犯的錯誤,80%都是因為沒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如果事情已經發生,再多的抱怨也都於事無補,所有的失敗都是為成功做準備。
抱怨和洩氣,只能阻礙成功向自己走來的步伐。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最大標誌之一,就是有足夠強的情緒管理能力。
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人,容易在狂躁時失去理智,在沮喪時失去鬥志,既看不清成長的障礙,也看不到前進的光明。
情緒不穩的人,做事情先看心情,但生活中不可能一直順心如意,難免會有氣憤、悲傷、委屈等負面情緒。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駕馭,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會讓你手足無措。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但有些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簡單粗暴,不要讓自己,栽在自己的脾氣中。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
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
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
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其實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很多人明明不滿意,卻還不好意思說,明明有情緒,但又不知道怎麼表達,表面看起來平和,內心藏著個炸彈。
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放任負面情緒的滋生,影響的不止是你的工作和生活,你還會傳染給周圍的人,使工作和生活變得陰暗且滿滿的負能量。
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去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惜大多數人沒有想透徹。
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安家》中,房似錦能從業務員一路升職到店長,跟她是個情緒控制高手很有關係。
馮玉華知道了闞文濤買了一套別墅送給小三之後,衝到靜宜門店發飆,並狠抽了房似錦一巴掌。
馮玉華還諷刺說:你為了自己那點可憐的提成,什麼錢都敢掙,真不要臉。還被同事說:一個巴掌,開一單,值!挨打挨罵之後,房似錦卻沒有爆發,默默承受,在座位上消化情緒。
厲害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懂得控制情緒。
把握好自己的內心,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的節奏,也許脾氣來了,福氣也就走了。
控制了脾氣,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3
忍耐。
熱播劇《我是餘歡水》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看到下大雨,餘歡水想要請假早點下班,去接孩子放學。
他早上剛遲到,下午又要請假,領導趙覺民生氣說:「公司是你家開的呀,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甚至還嘲諷他:「接什麼孩子呀,混成這樣,還有臉接孩子」。
最後威脅他:「你今天要是敢走出公司大門,明天就別再來上班了」。
領導一再觸及他的底線,餘歡水卻一聲不吭,內心無比憤怒,卻還要忍氣吞聲。餘歡水的忍辱負重,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在工作中,再氣憤也要忍著,再興奮也要藏著,再委屈也要憋著,心裡一顆炸彈,臉上卻要一潭死水。
忍耐,過程是痛苦的,結果是美妙的;不論是逆境,順境都要忍,肚量能容事,善意會化解,就會雨過天晴。
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忍耐不是軟弱,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自我的超越。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身懷絕技,期待著一鳴驚人,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施展拳腳,其實他們的懷才不遇,都不過是眼高手低。
急躁,是成長路上的大忌。整天想著做大事,看不上身邊的小事,最後只能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因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小事鋪墊而成。能把小事情做精湛的人,才有可能把大事辦得完美。
況且,想要在一個領域裡做出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越是要走得遠爬得高,越是要把腳下的每一步都踩穩。
大多數人的失敗,都是敗於實力不足,卻求勝心切。心急就容易付出慘痛的代價,熬不到翅膀硬的那一刻就起飛,註定是要摔跤的。
當我們的能力與野心不夠匹配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積累,耐心等待。
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越是光明的前景,越是要經歷坎坷,如果不懂得忍耐成長的低谷,就要忍耐生活的困境。
忍耐的精神與態度,是許多人成功的關鍵。在吳越之戰中,越王勾踐敗在了吳王夫差手上,本想當場尋死。
後來,他在謀士文種的勸說下決定忍一時之辱,與文種一起設計回到越國後,他用臥薪嘗膽的方式提醒自己積蓄國力,最終一舉擊敗了吳國。
若是越王勾踐沒有了忍辱負重的勇氣,何來臥薪嘗膽的佳話呢?
忍,一個字,上刃下心,忍既是鑽心之痛,不止是意圖自刎的勾踐,我們都不會喜歡這種感覺。
但是當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戰勝困境的時候,就必須學會忍耐。
正所謂「忍常人不能忍,得常人不可得」。
推銷生意時,不管對方的人怎樣的傲慢無禮,總不會廢然而返,這種商人,總能得到勝利。一次推銷不成,兩次,三次,四次。
最後,對方不但要欽佩他的勇氣與決心,並會感到他忍耐與誠懇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顧他的生意。
在商界中,能做最多的生意,得最多的主顧,銷最多的商品,只是那咱不灰心,能忍耐,不在回答中說「不」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在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上費心費力,懂得百忍成鋼的道理,並付諸實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