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目:
《氣功醫學基礎》共分兩大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其中:
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
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
《黃帝內經》:「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諺語云:「為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是錯」。經絡亦是人體的內景隧道,李時珍講:「內景隧道,唯返觀者察之」。對經絡的研習是從醫入道法之一方便法門,對經絡隱性系統了解亦是通往高層次修煉之路。
(二)奇 經 八 脈
奇經為任、督、衝、帶、陰維、陽維、陰蹺、陽蹺八脈的總稱。由於它們與臟腑沒有直接相互絡屬的關係,相互之間也沒有表裡配合,與十二正經不同,故稱為「奇經」。
奇經八脈交叉貫穿於十二經脈之間,具有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以調節正經氣血的作用。凡十二經脈中氣血滿溢時,則流注於奇經八脈,蓄以備用;不足時也可由奇經給予補充。奇經與肝、腎等髒及女子胞、腦髓等奇恆之府的聯繫較為密切。
任脈,循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諸陰經脈均來交會,故有「陰脈之海」之稱,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
督脈循行於腰背正中,上至心面,諸陽經均來交會,故有「陽脈之海」之稱,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經氣的作用。
任、督二脈是氣功鍛鍊的主要運氣路線,循任、督二脈周流一圈稱為小周天循環,其效應也與「任為諸陰脈之海」,「督為諸陽脈之海」密切相關。陰陽二脈交會流通更有利於重新平衡、調和,使氣血和暢。
衝脈與足少陰經並行,上至目下,十二經脈均來匯聚,故有「十二經之海」之稱,亦稱「血海」,具有涵蓄二經氣血的作用。
帶脈起於肋下,環行腰間一周,狀如束帶,有約束諸經之功能。
陰維脈與六陰脈經相聯繫,會合於任脈(主一身之裡)。
陽維脈與六陽經相聯繫,會合於督脈(主一身之表)。
陰維脈與陽維脈分別調節六陰經與六陽經的經氣,以維持陰陽之間的協調和平衡。
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陰經上行。
陰蹺脈與陽蹺脈分別循行,交會於目內眥,共同調節肢體的運動和眼瞼的開合功能。
奇經八脈是氣功鍛鍊中氣血運行的重要通道之一,這主要和它們的生理功能、統屬關係密切相關,奇經八脈中的俞穴,大多附於十二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專屬的俞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十四經。
往期回顧
經絡學說---十 二 經 脈(續二)
小周天速成法與傳統小周天的區別(續)
經絡學說---十 二 經 脈(續一)
十大常用屬陽食物 ○ 生薑發汗散寒
小周天速成法與傳統小周天的區別
十大常用屬陰食物 ● 空心菜清腸胃之熱
經絡學說---十 二 經 脈
強化訓練的內容、方法及要領
十大常用屬陽食物 ○ 大蔥通陽解表
經絡學說---經絡的分布及走向分布規律
十大常用屬陰食物 ● 苦菜清熱血
經絡學說---經 絡 的 組 成
十大常用屬陽食物 ○ 大蔥通陽解表
圖文編輯:勤 燈
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