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草藥:龍鱗草

2021-02-07 杏林健康助手

----

這個圓寶形葉子圍繞著莖左右排列,成對成串生長的植物,既像龍鱗,又像雙排錢串,正是豆科排錢樹屬植物排錢草。別名龍鱗草,午時合等。

午時合之名不是指它的花在午時收合,而是指葉,每天11時到13時葉子就會自動收攏。

花為傘形花序,有花5~6朵,藏於葉狀苞片內。

入藥為地上部分與根。

其地上部分入藥稱幹葉或直接稱為排錢草。性味淡苦平,有小毒,活躍於肺脾肝經。具清熱解毒、祛風行水、活血消腫之效。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關節炎等。

選方:

1、治感冒、發熱:排錢草幹葉9-18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鎖喉風,牙痛:排錢草60g。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鎖喉風發病迅速,病情危重,是喉部紅腫劇痛,呼吸困難,痰涎壅盛,語言難出,湯水難下為主要症狀的喉部急性病證。

3、治關節炎:排錢草60-120g,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4、治腹水:排錢草60-90g。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排錢草樹根,性味淡澀涼,有小毒。活血祛瘀,清熱利溼。可治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肝炎,肝脾腫大、風溼性關節炎等。

1、急性傳染性肝炎:排錢樹根30克,茵陳10克,甘草6克,為一日量,製成浸膏片,分2-3次飯後服。有黃疸的病例加用積雪草、車前草各10-15克,水煎當茶飲,至黃疸消退。

       茵陳是治肝炎的名藥。積雪草清熱利溼,用治溼熱黃疸。車前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共治病症。


       2、血吸蟲病肝脾腫大:排錢樹根30克,加水3碗,煎成1碗,一次服。隔日一劑,7劑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7-14天。


       3、治婦人月經不調、閉經:排錢草根30-90g,老母雞一隻,酒少許。同燉,飯前服。(《泉州本草》)



       4、治子宮脫垂:排錢草幹根30g。燉雞或豬蹄,服至見效。(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5、治風溼性關節炎:排錢草根60-90g。洗淨、搗碎,和瘦豬肉四兩同燉,飯前服,連服數次。(《泉州本草》)


       以上就是排錢草的藥用選方,你見過排錢草嗎?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相關焦點

  • 民間草藥:龍鱗草
    這個圓寶形葉子圍繞著莖左右排列,成對成串生長的植物,既像龍鱗,又像雙排錢串,正是豆科排錢樹屬植物排錢草。別名龍鱗草,午時合等。
  • 每天學習一種中草藥--地膽草
    乾燥全草,根莖短粗,長1~2釐米,粗約0.5釐米,密被緊貼白絨毛;根生葉多皺縮,黃綠色,匙形或長圓倒披針形,疏被白色長毛,紙質稍柔。莖圓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斷,斷面中空,莖生葉少而小。有時莖端帶有頭狀花序,花冠多脫落。來源:本品為菊科地膽草屬植物地膽草,以全草入藥。採集加工:夏秋採收,去雜質,洗淨曬乾或鮮用。選購貯藏:以葉多、無花者為佳。
  • 民間中草藥:金絲草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金絲草的功效與作用吧。2.金絲草的藥性中醫上認為金絲草是一種味苦,性寒,無毒的一種中草藥。3.金絲草的主要功效金絲草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金絲草也可以涼血止血,有很好的利溼作用。
  • 常春藤又稱士鼓藤、龍鱗薜荔、尖葉薛荔、鑽天風、爬樹龍、巖筋、風藤、追風藤、扒巖楓、上天龍、散骨風、三角楓《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別名」 士鼓藤、龍鱗薜荔、尖葉薛荔、三角風、三角尖、上樹蜈蚣、鑽天風、爬樹龍、巖筋、風藤、追風藤、扒巖楓、上天龍、散骨風、三角、風藤草、三角楓。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3、治產後感風頭痛。常春藤三錢,黃酒炒,加紅棗七個,水煎,飯後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4、治療瘡黑凹。用發繩扎住,將尖葉薛荔搗汁,和蜜一盞服之。外以蔥蜜搗敷四圍。
  • 民間中草藥:大甲草
    用量用法:鮮品37.5~187.5克,幹品減半,水煎服使用注意:1.大甲草品種及形狀顏色很多,只有葉中央脈紫色,而葉兩旁綠色及背色綠色的才可以入藥,其他的勿用2.本品民間常稱為八卦草,另有一種八卦草為大戟科的大甲草
  • 民間草藥:無風自動草
    入藥為全草,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性味苦辛涼。歸肝肺經。清熱解毒,宣肺止咳,行氣活血。主治傷風咳嗽,胃脘脹痛,洩瀉,痢疾,水腫,淋濁,瘡癤腫毒,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等。選方:1、治傷風咳嗽:兔耳風6g,虎耳草6g。煎水一次服。(《貴陽民間藥草》)虎耳草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 民間良藥:「白花蛇舌草」的妙用!
    白花蛇舌草是南方地區常見的一味中草藥,在民間很多地方,人們認為毒蛇喜歡出沒的地方,往往也會生長著解毒的良藥。而白花蛇舌草就是其中一種常用的解「蛇毒」良藥,且其成熟的時間開出白色的小花,故而以此為名。其實白花蛇舌草不光在民間具有很多傳說,在傳統的中醫藥書籍裡面,也有很多關於其功效與應用的記載。比如在《廣西中藥志》中有記載說到,白花蛇舌草可解「小兒疳積、毒蛇咬傷,外敷療皰瘡、蛇癩瘡」。《閩南民間草藥》之中則說白花蛇舌草入藥最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對於蟲蛇咬傷之腫痛有較好的解毒、消腫、止痛等效果。
  • 【認識房前屋後的中草藥】---狗尾巴草、咪咪毛草、毛毛草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可從來沒把狗尾巴草當作中草藥,兒時我們都叫它「咪咪毛草」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個玩具,不論是房前屋後、路邊、水邊、田邊及山野林區,隨處都能夠見到,那時我們隨手拔起即可很快的在手裡就可以將它編成小人、小動物、手環、戒指、帽子等想起來樂趣如故啊。
  • 民間中草藥:消渴草(三消)
    18克,白馬齒莧37克,含羞草18克,腰子草18克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2.扁桃腺炎漢方組成:消渴草56克,掇鼻草頭37克,大青葉18克,白馬蜈蚣18克,紫背草37克,崗梅根18克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
  • 我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 筋骨草
    筋骨草:別名:白毛夏枯草、金瘡小草、透筋草、毛緣筋骨草、緣毛筋骨草。【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屬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的乾燥全草。【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基部傾斜或匍匐,上部直立,多分枝,四稜形,略帶紫色,全株密被白色柔毛。
  • 民間草藥:光明草
    全草可在風熱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上叱吒風雲。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等。內用選方:1、治小兒發熱:狗尾草30g,水煎加冰糖服。(《陝西中草藥》)2、治小兒肝熱:鮮狗尾草15-30g,綠萼梅6g,冰糖15g,水煎服。
  • 民間草藥:鹿銜草
    它們分走谷中,銜來一種異草放置在公鹿的嘴旁燻它,公鹿很快得到甦醒。於是土人急鳴金放火炮,驚走群鹿,然後得到此草,用其治病回生。 這個草,便是鹿銜草,為鹿蹄草科植物普通鹿蹄草、鹿蹄草、日本鹿蹄草及紅花鹿蹄草的全草。
  • 民間草藥:千針萬線草
    通常性味甘平的藥材可食用,千針萬線草正是如此。舉人的母親為他縫補好衣物後,便去廚房為他烹飪美味:千金萬線草燉雞。舉人上任後山珍海味嘗遍,卻沒有一種敵得過這鍋雞湯。這不僅是愛,是思鄉,更是極具補益之湯。這是由於千針萬線草有健脾養血,補肝益腎,消腫的作用,能治多種病症。
  • 中草藥之47 磨盤草
    別名:金花草、磨擋草、耳響草、帽籠子、磨籠子、木磨子、磨盆草、苘麻、白麻、磨穀子、磨龍子、牛姑仔磨
  • 民間草藥:三稜草
    所以有三角草,三稜草的稱呼。其聚傘花序開花的時候,為圓筒形或長圓形,長10-25毫米,寬6-10毫米。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小鑽子,也像一把把小梳子,還像一個個小釘子。怎麼命名更形象呢?就叫磚子苗吧!中藥界為它背上小書包,定了學名。分布於長江以南及陝西、臺灣、西藏等地。
  • 兩片葉子貼地對生,好像蝴蝶一般,叫雙蝴蝶,民間稱之為肺形草
    有一種草藥叫肺形草,來源於龍膽科雙蝴蝶屬的雙蝴蝶,這藥小的時候多是兩片葉子貼地對生,好像蝴蝶一般,所以也叫雙蝴蝶,民間則多稱之為肺形草,因其葉面正如肺頁表面一般,故名,這藥在我這也算是珍稀草藥,因為一般只生長在高山頂上,長的也少,所以在我這民間中草醫,用它的也少,故《梧州地區中草藥》一書不錄,今天先把它介紹一下,以後再繼續介紹《梧州地區中草藥》一書裡的草藥。
  • 虎掌草
    虎掌草,藥用部分為毛茛科植物虎掌草和小花虎掌的草的根。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 ​民間中草藥:阿膠
    民間中草藥:阿膠別名:       驢皮膠阿膠以山東省東阿縣所產質量為最好。除此之外,河北、北京、吉林、湖南、安徽、甘肅等地也出產阿膠。製作阿膠的原料是馬科動物驢的皮,製作過程是將驢皮去毛,煎煮,再將汁液濃縮,熬製成膠塊。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肺、肝、腎經。功效:主治:補血,滋陰,潤肺,止血。
  •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與作用_白花蛇舌草的藥用價值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白花蛇草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實乃「清熱解毒」之良藥。白花蛇舌草的藥用附方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2、治黃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兩。取汁和蜂蜜服。
  • 識草知性—磨盤草
    、假茶仔、牛響草、挨礱地堵、磨礱草、磨盤花、累子草、米蘭草、帽子盾、倒紼草、四米草、研仔盾草【藥用部位】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的全草。①《生草藥性備要》:"散風、盤熱。耳鳴、耳聾,煲雞、肉食亦可。②《本草求原》:"健脾,止瀉,同米擂煮黃糖食。③《嶺南採藥錄》:"能升清降濁,開竅活血,又搗敷搭手、癰瘡。④《廣東中藥》Ⅱ:"治小腸疝痛,腎虛餘瀝,小便刺痛或小便渾濁,腮腺炎,骨蒸勞熱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清熱,升清降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