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記載了這樣一個小片段:孔子的學生子張想到社會上去擔任官職,因此請教孔子怎樣才能做好。孔子給子張的建議是「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大致的意思就是:多聽,聽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放下,說話時就算你胸有成竹也請謹慎,這樣就少了埋怨;多觀察,看不懂可以放一放,做事情就算你有把握也要謹慎,這樣就少了後悔。你能做到 這 些 方面,官自然能做得好!
讀《論語》的過程總是能使人驚訝,因為我 們 發 現2 0 0 0 多年前哲學家總結出的觀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高的借鑑價值和 普 遍 意義。孔子給子 張 的 建議,換句話說就是「職場 基 本 原則 」, 難 道不是嗎?一個人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或機會,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善於傾聽,二是善於觀察,與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和理解,可以先放一放,求同存異,說話與做事就算我們有把握、有自信,也同樣要謙虛謹慎,不要咄咄逼人,居高臨下,這樣就減少了衝突和埋怨。《論語》是哲學著作,但與市面上層出不窮的教人如何為人處事的書籍文章相比,《論語》反而樸素的像「大白話」,或許真正的哲學即是如此。作為職場中人,當我們諳熟管理學的各種工具和專業理論之後,回過頭來研習一下《論語》這樣的樸素哲學,則有助於我們從「有效」向「成功」進步。
《論語》還記錄了一段孔子學生子遊的話:「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對於這段話的理解,現代人有不同的解釋,有學者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整天圍著君主,表示你的親近和歸依,那麼離被羞辱就不遠了!如果整天同朋友待在一起,表示親密無間的關係,那麼離關係疏遠也就不遠了!也有學者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向君主諫言,如果說了很多次都沒有被接受的話,就不要再說了,說不定會受到羞辱!向朋友提建議,規勸朋友,如果說了很多次都沒有接受,也不要再提了,否則會造成關係疏遠。其實不論哪一種解釋,都反映了《論語》處世哲學提倡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有「度」。第一種解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職場和生活中,如果我們與上司、同事或朋友走得很近,無論你是不是刻意做出的,都因此而存在著關係被破壞的「風險」,所以人與人交往要本著適度「你來我往」,否則將帶來適得其反,反目成仇的結果。
第二種解釋給出的則是提建議、提要求,事不過三,如果對方不接受或有不同的觀點,那麼就不要繼續強迫對方接受了,否則與對方之間的關係必然會被破壞!從另一個角度想想,與上司、同事和朋友相處是這樣,那麼親人之間相處是不是也要適度呢?答案是
肯定的!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大愛無聲」。親人之間包括夫妻、子女、兄弟姐妹等,如果以「愛」為藉口而過度的施予或索取,以「愛」的名義幹涉別人的生活,那麼親人之間的良好關係被破壞也就不遠了!再親密的關係也要允許對方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要尊重對方選擇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