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泡茶,泡出微塑料?

2020-1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期,美化學家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的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性文章「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引起同行議論不斷。

研究稱,用尼龍66或者聚酯(PET)做成的茶葉袋在95℃的水中泡5min,會釋放116億的微米級塑料以及31億的納米級塑料顆粒。

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對此尤為不滿,為此,ACS專門評論,對塑料茶包的使用現狀及研究的準確性提出質疑。

茶包的起源:

紐約茶商託馬斯·沙利文(Thomas Sullivan)時常寄送茶葉的樣品給潛在的顧客群。為了降低成本,他想到一個方法,即將少許的鬆散茶葉裝在幾個絲製小包袋裡面。

當時一些沒泡過茶的客戶在收到那些絲袋之後,由於不太清楚泡茶的程序,往往直接就把這些絲袋直接往開水裡丟。可漸漸地,人們發現這樣包裝過的茶方便好用,便逐漸形成了用小袋包茶的習慣。

有人向他建議絲質包太細密,於是他改用棉質紗布,正式進行商業銷售。1903年,沙利文申請了茶包的專利,到1920年,茶包在美國餐飲業得到廣泛利用。最初的茶包使用絲袋,成本頗高。

後來波士頓商人威廉赫曼遜(William Hermanson)發明了抗熱的紙纖維茶包,在材料上更貼近現代的茶包。一些老牌茶商如twinning和Whittard多採用此類包裝。

原文概述:

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微米或納米類塑料材料的出現逐漸引起來人們的關注。儘管眾多消費者正在積極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一些製造商卻在創造新的塑料包裝以取代傳統的紙張包裝方式,例如塑料茶袋。

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塑料材質茶袋可能在高溫泡製過程中是否會釋放出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我們結果顯示:在95°C下,浸泡單個塑料茶包大約釋放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釋放的顆粒的組成與使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推演結果相匹配。

不難發現,從茶袋包裝中釋放出的尼龍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顆粒的含量比以前在其他食品中報導的塑料負荷高出幾個數量級。通過急性無脊椎動物毒性評估表明,僅暴露於從茶袋中釋放的顆粒就會引起劑量依賴性的行為和發育影響(這些塑料顆粒對水蚤的影響研究表明,三天後發現暴露在這些顆粒中的水蚤發育畸形、無法形成甲殼、運動機能受限、生殖能力下降)。

ACS評論:

德國明斯特大學、化學獸醫檢驗局 (CVUA-MEL)的Darena Schymanski教授指出,加拿大科學家們的研究中描述了在泡茶過程中從尼龍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茶袋中釋放出的微米和納米顆粒,特別是微米和納米塑料的形式。

儘管通過SEM(掃描電鏡)檢測到大量小顆粒等份,並將其推斷為報導的數量,但化學分析僅證實了塑料茶包泡茶瀝出液中存在合成聚合物,沒有給出關於塑料和非塑料微粒/納米顆粒之間的比例的信息。

因此,加拿大研究團隊提出的化學分析(在整體水平下執行)與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單顆粒水平下執行)檢測到的所有顆粒實際上是尼龍低聚物,由於這些低聚物具有可溶性,因此不應將其視為微塑料。

而文章中將其都劃分為微米/納米塑料的觀點是不具有說服力的。德國科研人員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們懷疑觀察到的大量顆粒實際上可能是結晶的低聚物。

加拿大科研人員還提出:未浸透的茶袋材料和用SEM觀察到浸泡在95°C的茶袋之間存在明顯的光學變化。

但是,重要的東西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顯而易見。相反,它可能表明微塑料主要附著在茶包表面,而不被釋放。德國科學家通過SEM觀察得到了證實:浸泡後未發生明顯降解,未處理樣品與處理後樣品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

為了進一步驗證茶袋釋放出多少微塑料,德國的科學家們使用μ拉曼光譜法計算出:一個茶葉袋釋放的微塑料顆粒總數在5800至20400之間,與加拿大科學家報導的230萬個顆粒相比,要低2個數量級。

LC-MS / MS方法分析遷移中的低聚物濃度數據表明,茶袋中的顆粒濃度範圍為24.7μg/ L至167μg/ L。這表明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的顆粒可能是由可溶性低聚物組成的,當乾燥瀝濾液進行SEM分析時,這些可溶性低聚物已經結晶。

因此,可以肯定,大量或所有的亞微米顆粒由低聚物組成。由於這些低聚物是可溶分子,因此不應將其視為微塑料。

最後,針對本次研究,德國科學家們指出,空氣中的微塑料汙染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科學研究應注意規避這些問題,注重科學的嚴謹性。當然,我們也發現,儘管可能沒有那麼多,但是茶包泡茶真的會泡出微塑料。

參考文獻:

DOI: 10.1021/acs.est.9b02540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53,1230012310

來源:生命科學前沿

相關焦點

  • 美化學家協會(ACS)置評:茶包泡茶,泡出微塑料?
    儘管眾多消費者正在積極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一些製造商卻在創造新的塑料包裝以取代傳統的紙張包裝方式,例如塑料茶袋。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塑料材質茶袋可能在高溫泡製過程中是否會釋放出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我們結果顯示:在95°C下,浸泡單個塑料茶包大約釋放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
  • 最近研究揭示:一個塑料茶包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但假如告訴你,權威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一個塑料茶包,會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 一個茶包泡出140億個微塑料?
  • 最新研究,用茶包泡茶,會讓你喝下140億塑料!
    大家都用茶包袋泡過茶吧。一包一泡一扔就是一杯養生茶,方便快捷又美觀。 但誰能想到看起來環保綠色的茶包卻有著它不為人知的驚人秘密?! 各式茶包泡出養生茶?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懶癌晚期,喜歡喝茶,又嫌洗杯子麻煩……那就用茶包?趕緊住手!根據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最新研究,用茶包泡茶,你會喝下去數百億塑料微粒。目前,市場上有4種類型的茶包,包括無紡布、尼龍、玉米纖維、濾紙等。其中,無紡布和尼龍以塑料為原料製作而成。
  • 慎用塑料茶包泡茶!研究:或吞下數十億顆微塑料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近日,加拿大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一包塑料茶包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顆塑料微粒,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料數量,但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料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 茶包真的安全嗎?加拿大研究:泡茶包高溫下釋放百億塑料顆粒
    大家平時可能都會喝點茶,有些人感覺泡茶,茶渣比較麻煩,不如用茶包方便。但是你知道這樣安全嗎?近日,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指出,估計每個茶包衝泡的茶水中,每杯含有116億顆微塑料和31億顆納米塑料顆粒。研究於9月25日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發表。
  • 用茶包泡茶等於吃塑料?警惕日常生活中「白色汙染」危害
    不過為了讓喝茶更方便,近年來,不少商家生產出了便捷的袋茶,不但便於隨身攜帶,而且使用起來極為簡單,想要喝茶的時候,把茶包往茶杯裡一丟就可以隨時喝。因為這種快速便捷的衝泡方式,讓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很是喜愛。美小護偶爾也會使用袋茶來衝泡茶水,尤其是辦公室來了客人,用茶包泡茶快速便捷,再方便沒有。但是今天下午的時候,有朋友發了一個視頻來,說是喝茶包等於喝微塑料!
  • 用茶包=喝塑料?信息落後造成認知偏差
    袋泡茶是低端茶做的,袋泡茶不能長時間浸泡,和袋泡茶就是在喝塑料,袋泡茶影響茶葉的風味口感……這些年對袋泡茶的「誤解」聲和反對聲時不時出來轟炸一番,「袋泡茶不好」這件事情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思想鋼硬。但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袋泡茶真相的呢?
  • 你還在用茶包泡茶嗎?喜歡喝茶的人都改用它了,方便好用
    所以,大家只能夠被動使用茶包泡茶,那到底有什麼方法能夠代替茶包,還能經常有茶可以喝呢?喜歡用茶包泡茶的人,無非是覺得茶包方便將茶包放入杯子之後,衝上開水,上下提幾次,一杯帶有濃濃茶香的茶就泡好了。辦公室的時光,是少不了這一杯茶的。茶包足夠方便,人們就足夠喜歡。
  • 喝茶包茶飲就是喝塑料?研究發現:一袋茶包可泡出上百億塑料顆粒
    不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再也沒有閒心坐下來細細品味茶的味道,而商家為了迎合人們對茶的需求,開發出了許多茶品,如茶粉、茶包等等。其中,由於茶包簡單易攜帶,且沒有對茶葉進行額外的加工,保存了茶味,使其更受人們的歡迎。製作茶包的材質主要以塑料、聚丙烯和棉布為主,但研究人員對它們進行了相關調查和研究後,發現它們可能並不環保,且對人體有不可預知的傷害。
  • 加拿大最新發現,一個茶包竟泡出幾十億塑料微粒!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在喝袋泡茶時,同時會喝下數十億塑料微粒。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在工業化時代人們不經意就會吃下或喝下大量微塑料。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你在喝高溫水衝泡的茶包時,可能喝下了數十億顆的塑料微粒。
  • 加拿大新研究發現部分茶包衝泡時會釋出逾116億塑料微粒
    加拿大新研究發現部分茶包衝泡時會釋出逾116億塑料微粒  Winnie Lee • 2019-10-02 17:03:02 來源:前瞻網 E4490G0
  • 好好泡茶,別辜負小茶包背後的大製作
    歐漏,我覺得有必要拯救一下她了,活了二十多年泡個茶包都能錯得這麼徹底,還怎麼為人長姐?我們一起來解鎖下正確泡茶方式,喝出茶包最好的味道。稍等片刻,提起吊牌,輕輕提拉茶包,使其在熱水中上下浮動,促使茶汁儘快滲出;約1分鐘後,將茶包提起扔棄,一杯湯色正亮,香氣宜人的茶就泡好了。還有很多人比如說我姐……把茶包泡進杯裡,就不再拿出來,喝完再泡,泡完再喝……你們都以為袋泡茶是「炫邁」麼,喝了那麼多泡還指望喝出「還有味道?!」
  • 茶包一直泡著是錯的!浸泡時間影響口感
    許多人都會為了方便衝泡,就會購買茶包來衝泡,而大多數人都是把茶包一直浸泡在茶杯或茶壺中,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的,就有專家指出,茶包的浸泡時間很重要,根據不同茶種就需要浸泡的時間就不一樣。茶道老師就分享四個衝泡茶包的小秘訣:一、 不能用紙杯許多人為了方便會用一次性紙杯來給客人泡茶,但用紙杯泡茶的話,紙的味道會跟茶葉的清香混在一起,因此不建議。
  • 研究人員發現,茶包在高溫下釋放百億塑料顆粒,這類速食產品慎用
    品茶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現代生活節奏太快,坐下來慢慢泡一杯茶的時間越來越珍貴,很多人都選擇了方便速泡的茶包。但是9月25日外媒的一篇報導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有一項研究發現,茶包在高溫下回什邡數百億的塑料顆粒,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
  • 不起眼的茶包,卻讓我焦慮了
    小小茶包的發明是商人的無心之舉1904年6月,美國紐約茶商託馬斯·沙利文為降低生意成本把少量茶葉樣本放在小絲袋,給客戶寄去。疑惑的客戶嘗試把裝著茶葉的小絲袋一同浸泡在滾燙的開水中,發現這種泡茶方法十分便捷,很是讚賞。沙利文在此事中嗅到商機,用薄紗布代替絲綢製成今日袋泡茶包的雛形。
  • 奶粉泡一泡,泡出百億「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會進入大腦
    01微塑料已經遍布全球微塑料很難被發現一直被人類忽視,然而當人類有了微塑料概念時。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現在土壤湖水裡的微塑料含量已經超過海洋表明的總量,人們一再追求科技帶來的方便外,卻對環境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甚至影響到了未來人們的生存微塑料到底來源在哪呢?一種叫原生微塑料他被製造出來時體積就非常的小,磨砂洗面奶以及牙膏生活用品的柔珠。
  • 茶包泡的茶都很難喝?那是沒用對方法啦!茶包正確泡法瞬間變美味
    而茶包的出現,讓衝泡茶葉的步驟變得更簡單,另一優點是,可運用多種茶葉來調配出不同的口味,像是英國出產的茶包,就是用在世界各地採購的茶葉調配而成不同風味的英國茶。如此方便的品茶發明,卻因為常有廠商混入品質低劣的茶葉,導致在衝泡過程中釋放更多丹寧,尤其大家常常都是把茶包一直浸泡在水中的這個錯誤動作,讓茶喝起來較為澀口,導致讓茶包所泡出的茶就是比較難喝的刻板印象!
  • 喝立頓茶包泡的茶,真的很Low嗎?
    ↑1952年的美國報紙,立頓宣傳旗下劃時代茶包產品如何幫助主婦「更好更快地泡好一杯茶」但茶包其實並不是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飲茶方式。就袋泡茶消費佔比而言,世界平均水平為23.5%,歐美發達國家袋泡茶消費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歐洲為80%,美國和英國高達90%。
  • 加拿大研究:茶包在高溫下釋放百億塑料顆粒
    9月25日,據外媒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表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茶包在高溫下會釋放數百億塑料顆粒。 茶包,指用紙或布包著茶葉,可以長期儲存,使用時用水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