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個「愛哭鬼」?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2020-12-21 流浪讀書君

前幾天,琪琪因為自己不小心,把姑姑給她新買的玩具摔壞了,哭得特別的傷心,媽媽說再給她買個一樣的也還是不聽,繼續哭。

琪琪媽很發愁,孩子怎麼成了「愛哭鬼」,一丁點的事都會忍不住大哭一場。新買的裙子髒了一點點,哭;心愛的圖書弄破了一個角,哭;跟小朋友玩遊戲輸了,哭……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到了琪琪那裡就成了打擊她的大事。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有時能連續哭半小時。

孩子為什麼總是愛哭?

從兒童成長過程來看,哭,只是一種生存本能罷了。一歲內的嬰兒靠哭來維持生命。一歲以後孩子漸漸就多了感情上的需求。比如委屈、害怕、疲憊、憤怒、受挫了都會哭。而身為家長,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其實都不應該制止孩子哭泣,很多時候,哭只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罷了。

大人總認為孩子是無憂無慮的,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事情。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喜有悲,只是引起孩子高興和悲傷情緒的事情跟大人不一樣。有時,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就是全世界。

面對哭個不停的孩子,很多家長難免心煩。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其實,當孩子處在悲傷情緒時,如果家長橫加指責,孩子不但走不出本來就有的負面情緒,還會更加傷心。

有的孩子懼怕家長的權威,會努力壓抑負面的情緒,忍住表面上不哭,其實內心裡的悲傷一點也沒減少。假如悲傷情緒一直壓在心頭,淤積下來,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不良的影響,比如膽小、抑鬱、自卑等。

兒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決定了他們缺乏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被負面情緒所控制時,家長可以利用「鐘擺效應」的原理,幫助孩子掌握自我調控情緒的方法,帶孩子走出悲傷。

"鐘擺效應":孩子的"喜"和"悲"同樣重要

《兒童情緒心理學》中說:所謂情緒的鐘擺效應,就是指任何人都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種情緒對人的影響呈對稱狀態: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感受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理,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下降。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慢慢地,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正面情緒。孩子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當孩子在看一部悲傷的電影時,孩子不會感覺到悲傷。當自己取得一些成就時,孩子也不會流露出興趣、喜悅等正面的情緒。

父母應該利用"鐘擺效應",教會孩子理性對待情緒

允許孩子宣洩悲傷,接納自身的負面情緒

哭和笑一樣,都是釋放壓力的自然而然的健康的過程,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孩子心中充滿悲傷和痛苦時,孩子用大哭發洩出來 ,可以將負面情緒釋放掉。

所以當孩子哭泣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制止,應該讓孩子把內心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當孩子悲傷情緒蔓延時,不要用任何強制的手段來抑制他,從某種程度上講,壓制孩子的悲傷,就是在消滅他愛的能力。讓孩子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學會排解掉,才能讓快樂駐進來。

引導孩子化解負面情緒

家長應該用愛來讓孩子化解負面情緒。爸爸媽媽可以溫柔的抱抱孩子,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耐心地聽他訴說心中的委屈,分擔孩子內心的傷痛。

藉此機會讓孩子學會接受現實,正視自己心靈的創傷,並幫助孩子學著去修復。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悲傷中走出來,孩子才能真正變得堅強。

在孩子情緒有了緩和以後,再去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引導孩子勇敢面對問題,正確解決問題。

利用"共情效應",接納情緒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父母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小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父母就能夠知道孩子的所知、所想。

比如說,孩子的寵物狗死了。這時,父母萬萬不能說:"沒事的,我們再買一隻就好了。"這麼說,孩子會覺得父母很絕情,很冷漠。

父母應該換一種方式:"寶貝,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這是和你關係最親密的寵物狗狗,它就像是你的朋友一樣。媽媽也很難過,我們明天找個地方,好好埋了它,好不好?"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專家告誡家長,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科學的早教方法,那麼請你把0~3歲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孩子人格,性格,情緒,獨立意識,責任心,意志力,控制力,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上,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品德好,受人歡迎的孩子,這一點就足夠了。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是上天送給家長最好的禮物,他是什麼樣的人,將來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關鍵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100個老師,也比不上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3~6歲是孩子性格特點形成的關鍵時期,請家長抓好這個時機,為孩子鋪好未來的路。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02「鐘擺效應」是什麼?時鐘大家應該都見過,它的鐘擺永遠都不會處在靜止的狀態,只要時間還沒停止,它就會一直擺動。所謂的鐘擺效應,就是人的情緒要不斷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時,偶爾的一次積極情緒,可能就會讓他不知所措;同理,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積極情緒時,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就會讓他的心理防線完全崩潰。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會有哪些較為明顯的危害,通過這些清晰的認知深刻認識負面情緒的危害。
  • 為什麼孩子容易深陷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①感知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當家長心境平和的時候,那麼孩子會更容易卸下心防和孩子面對面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家長要感知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然後在協助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個正確的認知。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情緒的「鐘擺效應」
    情緒的「鐘擺效應」     如果你自信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話
  • 孩子是個「愛哭鬼」?父母的育兒之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01孩子是個「愛哭鬼」,有何負面的影響呢?·孩子的性格變得脆弱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哭,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哭鬼」,說明孩子的性格正在往脆弱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心」,稍微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夠讓孩子的眼淚像瀑布一樣止不住。
  • 壞情緒還只能逃避嗎?——神奇的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低擺蕩現象,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鐘擺效應指當一個人在某一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的強度時,其他的情緒強度也會有同樣的降低。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強度降低了,正面情緒也會同樣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總是一樣的。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每個成員都會不自覺地覺察、體驗其他成員尤其是主要成員的情緒,然後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這就叫做「情緒汙染」,也叫「情緒移入」。
  • 孩子喜歡發脾氣?面對娃的負面情緒,家長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很多父母本山就是有著壞脾氣的「熊家長」,他們在孩子依舊保持自己壞脾氣的本性,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會亂發脾氣的熊孩子。2,家庭氛圍的影響家庭氛圍的壓抑對孩子情緒也會產生負面效應。家庭氛圍不僅指的是親子之間,還有夫妻、婆媳,甚至是親戚之間。
  • 無處不在的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蕩現象,如果人的負面情緒強度降低了,正面情緒也會同樣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總是一樣的。當一個人在某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的強度,他在所有其他情緒的感受上也會相應的減弱。也就是說,當人們刻意麻痺自己對負面情緒的感受的時候,也會感受不到正面情緒。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教你三步正確做法
    文/赫媽育兒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有了負面情緒就要及時的宣洩出來,因為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會影響生活狀態,而且還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由於年紀過小,不懂得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所以很容易被負面情緒所綁架。所以在生活當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多變了,經常亂發脾氣讓父母非常煩躁。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父母就一定要注重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控制情緒。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那麼今天我們就和家長們聊一聊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梳理負面情緒,幫助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 1、客觀地看待負面情緒; 首先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負面情緒,畢竟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心情不好,想發脾氣的時候。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並做了相應檢查後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暴食的情況,其實和孩子的負面情緒有關。 後來孩子才和老張說了實話,原來是孩子前段時間,成績出現了下滑,老師對孩子進行了當眾批評。 所以孩子的情緒出現了波動,甚至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感,因此出現了通過暴食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舉動。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7個技巧幫助孩子發洩和表達情緒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認知情緒,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害羞、嫉妒、難過、生氣、害怕和焦慮等情緒,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庫。2、和孩子一起發現美好事物引導孩子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隨時指出生活中一些值得品味的細節。
  • 可怕的負面情緒,孩子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各位家長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孩子呢?會不會經常走神,做事情漫不經心,吃個飯都要在碗裡劃拉半天,故意把玩具搞壞,甚至動不動就生氣。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如果孩子出現這些情況,不要突然奇怪,也不要坐視不理,這是因為孩子產生負面情緒了。
  • 父母的壞脾氣,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別讓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成長
    父母是海洋,孩子是小船,當父母總是情緒暴躁,就像大海上常常颳起風暴一樣,孩子這艘小船,必然會在風浪的摧殘中,留下斑斑傷痕,父母應該學會控制不良情緒,別讓孩子變成了自己壞情緒的犧牲品。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負面情緒,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
  • 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要知道壞情緒是會傳染的,警惕「踢貓效應」
    有個小朋友看到皮皮拿了一個球,很想過來跟他一起玩,皮皮看到小朋友走近了,就大喊:「你走開,信不信老子打死你!」,小朋友止步,看了一會兒又靠近了,皮皮走上去就把他推倒,還大聲喊著:「滾開!我討厭你!」被皮皮這樣對待,這個小朋友哭得稀裡譁啦,皮皮媽只好拉著自家孩子賠不是,哪知皮皮非但沒有道歉的意思,還吼媽媽「我沒錯!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這些情緒傳染性很強,孩子遇上這樣的情緒也會隨著大人的表現發生共鳴。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是否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爸爸抱著娃靠近門邊,爸爸用自己的手敲了門一聲(模仿孩子頭撞到門發出的聲響),然後爸爸假裝孩子撞到頭了,表現出對孩子的遭遇感到痛惜,並且一邊撫摸寶寶的頭,嘴裡說著:「不痛不痛」。
  •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調節情緒(下)
    孩子到了5、6歲,開始有了自己的多樣情緒。那麼,在他鬧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的自我調節呢?人的情緒應對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以情緒為中心的應對方式,一種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方式。好的情緒調節和管理,就是要幫助孩子,從以情緒為中心逐漸向以問題為中心的調節方式轉化。舉例:孩子考試沒才好,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