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川國芳作品
提及浮世繪,你能想到什麼?是不是覺得它古老又枯燥呢?腦海中僅存的印象便是否是那些穿梭於花街柳巷的美人,或是梳著奇怪髮型,造型古板的日本武士?總而言之呢,就是知道,但並沒有概念,畢竟這種藝術形式並不像水彩、油畫、國畫等那樣被世人所熟知。究竟浮世繪是怎樣的一門藝術?我們又該如何欣賞呢?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浮世繪,其實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也是日本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浮世繪涉及的題材範圍甚廣,包括社會時事、古典名著、民間傳說、戲曲場景等等,有些畫家還特別好以浮世繪的形式描繪婦女、藝伎的生活。縱觀江戶時代所創作的浮世繪,有點生活類百科全書的意味,畫中所描繪的故事皆是當時人們的所看、所思、所想。
▲月岡芳年作品
▲伊東一作品
▲伊藤新水作品
▲笠松紫浪作品
浮世繪從字面理解,意為「虛浮的世間繪畫」,浮世一詞本源自佛教,意指虛浮縹緲,但在日本的語言體系中,「浮世」除了這個原意外,又被附加上「既然世道無常,不妨及時行樂」的享樂甚至是放浪的思想。因此,日本的浮世繪總離不開女性和性感美。浮世繪正是以這種特殊的色彩與創意結合的方式,將日本當時獨特的社會風貌和文化背景描繪出來。其實在欣賞浮世繪時並不需要太多苛刻的眼光,它的本質便是率真地反映當下現狀,直觀地表達人性。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興起於17世紀的浮世繪為日本留下了大量的書畫記錄,而當西方攝影技術傳入日本後,使得浮世繪一度失傳,當代許多浮世繪畫師,基本是自學成才。與此同時,也有很多藝術家或團體在持續研究這些流傳下來的藝術珍品。就比如成立於1975年的Egenolf畫廊,該畫廊致力於研究那些精美的木版畫以及17世紀以來的藝術大家所繪製的浮世繪作品。同時Egenolf畫廊也會以售賣的方式出售這些名家的作品,每年三月,也會攜珍品參加一年一度的、旨在展示亞洲頂級藝術藏品的「紐約亞洲藝術周」。
▲河瀨涉水作品
▲宇多川博重作品
▲宇多川博重作品
▲宇多川洋重作品
浮世繪創作對於構圖有著極高的要求,通常講究透視、留白、對角線構成。由於當時的工藝限制,浮世繪所能使用的顏料種類非常有限。早期多以黑色的墨摺繪和紅色的紅摺繪為主,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種植物、礦物性顏料,後來還加入了進口的化學顏料。隨著幕府頒布禁奢令後,浮世繪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色彩鮮豔變得更加質樸,畫面的描繪基本上運用青色、藍色、綠色、黃色、紅色五種顏料。
▲大原浩臣作品
▲大原浩臣作品
▲安藤廣重作品
▲小林清彥作品
在風景畫中,浮世繪作品多由淺至深來展現,且應用大量的漸變色進行描繪。當畫面背景以藍色為基調時,畫家會加入暖色調的紅色或黃色來保持畫面的色彩平衡,這樣也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
▲鳥井又助作品
▲宇多川邦三作品
創作一幅浮世繪作品很是繁冗,需要原作者、雕版師、刷版師三者分工協作完成,由原作者勾勒繪製原圖,雕版師在木板上雕刻出圖形後,刷版師進行上色,將圖案轉印在紙上。而且會根據色彩的多少決定板數的數量,因此顏色越多,製作工藝就越複雜,一般一幅浮世繪作品需要印刷10-20次左右。
▲歌川國貞作品
▲月岡芳年作品
浮世繪從其興起到興盛再到隕沒,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大家,比如學界公認的浮世繪版畫創始人菱川師宣;並稱為「浮世繪三傑」的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安騰廣重;浮世繪早期代表人物鈴木春信;歌川派晚期大師歌川國芳.浮世繪創作能敏感地捕捉到人們內心的欲求,並結合藝術家獨特的審美、筆觸,創作出絢麗的藝術之花。幾百年歷史轉瞬即逝,古老的浮世繪創作讓我們得以一瞥彼時日本的社會萬象,也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得見江戶時代的世間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