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覽室|浮世之繪,繪就江戶時代的風情萬象

2021-12-20 眼緣藝志

▲歌川國芳作品

提及浮世繪,你能想到什麼?是不是覺得它古老又枯燥呢?腦海中僅存的印象便是否是那些穿梭於花街柳巷的美人,或是梳著奇怪髮型,造型古板的日本武士?總而言之呢,就是知道,但並沒有概念,畢竟這種藝術形式並不像水彩、油畫、國畫等那樣被世人所熟知。究竟浮世繪是怎樣的一門藝術?我們又該如何欣賞呢?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歌川國芳作品

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浮世繪,其實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也是日本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浮世繪涉及的題材範圍甚廣,包括社會時事、古典名著、民間傳說、戲曲場景等等,有些畫家還特別好以浮世繪的形式描繪婦女、藝伎的生活。縱觀江戶時代所創作的浮世繪,有點生活類百科全書的意味,畫中所描繪的故事皆是當時人們的所看、所思、所想。

▲月岡芳年作品

▲伊東一作品

▲伊藤新水作品

▲笠松紫浪作品

浮世繪從字面理解,意為「虛浮的世間繪畫」,浮世一詞本源自佛教,意指虛浮縹緲,但在日本的語言體系中,「浮世」除了這個原意外,又被附加上「既然世道無常,不妨及時行樂」的享樂甚至是放浪的思想。因此,日本的浮世繪總離不開女性和性感美。浮世繪正是以這種特殊的色彩與創意結合的方式,將日本當時獨特的社會風貌和文化背景描繪出來。其實在欣賞浮世繪時並不需要太多苛刻的眼光,它的本質便是率真地反映當下現狀,直觀地表達人性。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川瀨巴水作品

興起於17世紀的浮世繪為日本留下了大量的書畫記錄,而當西方攝影技術傳入日本後,使得浮世繪一度失傳,當代許多浮世繪畫師,基本是自學成才。與此同時,也有很多藝術家或團體在持續研究這些流傳下來的藝術珍品。就比如成立於1975年的Egenolf畫廊,該畫廊致力於研究那些精美的木版畫以及17世紀以來的藝術大家所繪製的浮世繪作品。同時Egenolf畫廊也會以售賣的方式出售這些名家的作品,每年三月,也會攜珍品參加一年一度的、旨在展示亞洲頂級藝術藏品的「紐約亞洲藝術周」。

▲河瀨涉水作品

▲宇多川博重作品

▲宇多川博重作品

▲宇多川洋重作品

浮世繪創作對於構圖有著極高的要求,通常講究透視、留白、對角線構成。由於當時的工藝限制,浮世繪所能使用的顏料種類非常有限。早期多以黑色的墨摺繪和紅色的紅摺繪為主,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種植物、礦物性顏料,後來還加入了進口的化學顏料。隨著幕府頒布禁奢令後,浮世繪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色彩鮮豔變得更加質樸,畫面的描繪基本上運用青色、藍色、綠色、黃色、紅色五種顏料。

▲大原浩臣作品

▲大原浩臣作品

▲安藤廣重作品

▲小林清彥作品

在風景畫中,浮世繪作品多由淺至深來展現,且應用大量的漸變色進行描繪。當畫面背景以藍色為基調時,畫家會加入暖色調的紅色或黃色來保持畫面的色彩平衡,這樣也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

▲鳥井又助作品

▲宇多川邦三作品

創作一幅浮世繪作品很是繁冗,需要原作者、雕版師、刷版師三者分工協作完成,由原作者勾勒繪製原圖,雕版師在木板上雕刻出圖形後,刷版師進行上色,將圖案轉印在紙上。而且會根據色彩的多少決定板數的數量,因此顏色越多,製作工藝就越複雜,一般一幅浮世繪作品需要印刷10-20次左右。

▲歌川國貞作品

▲月岡芳年作品

浮世繪從其興起到興盛再到隕沒,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大家,比如學界公認的浮世繪版畫創始人菱川師宣;並稱為「浮世繪三傑」的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安騰廣重;浮世繪早期代表人物鈴木春信;歌川派晚期大師歌川國芳.浮世繪創作能敏感地捕捉到人們內心的欲求,並結合藝術家獨特的審美、筆觸,創作出絢麗的藝術之花。幾百年歷史轉瞬即逝,古老的浮世繪創作讓我們得以一瞥彼時日本的社會萬象,也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得見江戶時代的世間風情。

相關焦點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左:《大橋驟雨》歌川廣重 右:梵谷臨摹作品關於浮世繪的代表人物、歷史和故事,你了解多少?
  • 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原版浮世繪在滬亮相,被譽為江戶時代「百科...
    「浮世物語——日本浮世繪巨匠原版版畫展」將於9月8日至17日亮相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展出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東洲齋寫樂、歌川國貞等浮世繪巨匠的48件原版版畫。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東洲齋寫樂原版版畫在國內的首次亮相。
  • 《浮世貓百景》+《浮世花鳥繪》:品味江戶時代的「俗世之美」
    在日語中,「浮世繪」中的「浮」字與「憂」字同音。在「憂」字之後加上「世」便成「憂世」一詞。平安時代末期,「憂世」一詞增加了「世事無常」的含義,受到漢語「浮生」一詞的影響,「憂世」一詞逐漸被「浮世」所取代,用來表達「世間無常」之感。
  • 江戶時代風情華麗再現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 浮世 " 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泛指人間世相、社會百態,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浮世繪深刻反映著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審美趣味、價值取向、社會文化的流變等特徵。浮世繪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古典文學、風景、怪談、肖像、靜物等應有盡有。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創作,一幅圖看盡人生百態
    浮世「:日本佛教術語,相對於「淨土」。也含有及時行樂的意思,暗藏情色意味。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生活萬象,概括起來說,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
    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二百六十餘年,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日本的浮世繪最初是指代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一直表達著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與中國的春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初的浮世繪主角通常是娼妓和藝伎,後來浮世繪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浮現出更多內容,除了美人畫以外,風景畫也成為了浮世繪的主要題材。
  • 繁花繪浮世——日本浮世繪的極致解讀
    自成一格的吉原區很快成長為一方獨有的天地,就像我們現在的好萊塢或者拉斯維加斯,各種醉生夢死的娛樂消遣應有盡有,因此這個地區和這種奢靡的生活就稱為「浮世」。南山博物館在展館門口就用心地布置了充滿風情的燈籠陣,讓人一下子穿越回江戶的吉原,浮世繪的誕生之地:
  • 江戶時代的種子,神奈川的海浪,浮世繪文化在珠寶中也很有地位
    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常見的一般為版畫,匠人將畫好的畫刻在木板上,批量拓印,也有少量的手繪作品。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由葛飾北齋繪畫的非常著名的神奈川衝.浪裡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這副傳世之作,在流經的這幾百年歲月裡,依然吸引著無數的人,並且給予了無數的靈感。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這裡附近的海域,"浪裡"是說船隻在巨浪下面,海浪繪製的非常真實,漁夫的渺小讓人對大自然心生畏懼,遠遠的富士山佇立在那裡,寂靜又莊嚴。整幅畫仿佛被沉默包裹,深沉的藍溫柔又有力量。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片:《怪化貓》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它反映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 跨越400年,「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來魔都啦!
    ,140餘幅浮世繪經典原作,匯集各個時期的流派名家,跨次元重現江戶歷史風情,讓人真正看得懂的浮世繪展。 展覽中獨特新穎的展陳和策展理念,越發地能讓人讀懂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浮世繪精品,並將對日本浮世繪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從而真正地看懂浮世繪。即使對浮世繪文化懵懵懂懂的人,也能從浮世繪紛繁複雜的歷史長河中、栩栩如生的作品中、靈動的文字中攫取到浮世繪藝術的精髓。 2020年7月3日,讓我們一起開啟江戶的秘密之旅!
  • 浮世繪:梵谷的信仰
    歌川廣重《江戶名所百景—大橋暴雨》1857年浮世繪 ,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樣式。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浮世可繪,被封存的浮世繪紋身
    浮世繪的精髓在於活在當下,這些反映世俗生活風俗畫也反映了當時市井的主流思想。簡簡單單,紛紛擾擾,喧喧鬧鬧造就了一幅又一幅的浮世繪,靈巧生動,那麼淺顯那麼複雜。帶有情色意味的浮世繪「浮世」一詞也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嗚呼,我愛浮世繪,苦海十年為賣身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涕,憑依竹窗茫然看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喜,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地停留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醉。」
  • 新書丨《浮世美人繪》:品味浮世美人繪中蘊含的日本趣味之「粹」
    早期的日本浮世美人繪借鑑了中國唐代仕女畫的藝術風格,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畫面中仕女凝脂的肌膚、華美的服飾和高貴典雅的風情都能在早期的肉筆浮世美人繪以及成熟期的美人繪中窺見其「內在的相似性」。在日本寬永到寬文年間(1624—1672年),初期的浮世繪作品受中國風俗畫的影響很深,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出現了類似的藝術風格。
  • 浮世繪的起源 始於情色
    但是浮世繪內容其實非常多,所以我儘量去繁化簡把浮世繪的歷史,種類,工藝,價值等等做一個簡明扼要的介紹。如果這之中有什麼問題歡迎通過私信或留言的方式一起交流。浮世繪是始於江戶時期的平民風俗畫,從起始到終結共發展了近200年。其實在江戶時期浮世繪並不是什麼貴价收藏品或藝術品,直到明治時期浮世繪在西方國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出現了「日本主義」的藝術風潮。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據說這種畫最初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將和歌描繪成蘆葦或流水模樣的葦手繪。文字繪也被編入富有遊戲之趣的繪歷中。2020年2月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日本的江戶時代是一個市民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可看可玩的江戶意趣畫集書中匯集充滿江戶百姓遊戲精神的200餘幅遊繪作品,從平面、立體、線條、語言四個方面帶你細品娛樂之心。
  • 浮世繪越來越火,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浮世繪嗎?
    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因此浮世繪在誕生之初主要的製作媒介就是通過木版進行刻印而成。葛飾北齋『章魚與海女』1820年另外,還有些描繪同性戀情、野外遊戲等腦洞大開的繪畫,可以看出江戶時代人們開放的性觀念。《浮世繪》一書的作者潘力教授說過:中國畫較為「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