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貓百景》+《浮世花鳥繪》:品味江戶時代的「俗世之美」

2021-12-27 有書至美

在日語中,「浮世繪」中的「浮」字與「憂」字同音。在「憂」字之後加上「世」便成「憂世」一詞。平安時代末期,「憂世」一詞增加了「世事無常」的含義,受到漢語「浮生」一詞的影響,「憂世」一詞逐漸被「浮世」所取代,用來表達「世間無常」之感。

到了室町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前朝的「厭世」思想驟然改變,人們開始追求享樂主義,比起虛幻縹緲的「來世」,追求「此世」幸福、活在當下才是明智之舉。此後,人們開始以「浮世」指代「當世與現在」。

這一認知貫穿整個江戶時代,可謂江戶文化的根源。而「浮世繪」作為江戶文化的代表,體現了江戶時代的人們尋求改變而形成的代表「現在」的新風格,可謂當時人們追求享受、肯定現世的象徵。

日本的浮世繪分為美人繪、役者繪、風景繪、武者繪等多種類型,若想從浮世繪中看見日本的精神內核,你可以從花鳥繪和貓繪開始——

跟著浮世繪大師雲吸貓,趣味解讀多位畫師的百餘幅經典作品,直觀領略浮世繪與貓文化碰撞的魅力

有書至美  編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浮世花鳥繪大觀,十餘位畫師、百餘幅經典畫作,花鳥繪發展軌跡+歷史+趣聞+故事,一本全通!

有書至美  編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驕傲的貓、優雅的貓、野性的貓、慵懶的貓、神秘的貓、搗蛋的貓……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家貓,還是瀟灑不羈、不為任何人停留的野貓,都在各位大師筆下栩栩如生地展現,仿若一場貓咪派對。

有的時候,貓會以人的形象出現,它們造型百變,時而是擔著貨物的貨郎,時而是風情萬種的歌舞伎角色,時而又是來到溫泉泡湯的客人。

這種擬人化的貓繪現在看來頗為詼諧,但是在江戶時代,幕府對平民的生活、言論有嚴格的管理,以貓擬人作畫,其實是一種為了規避審查的方式。

「錢湯」由溫泉延伸而來,簡單來說就是公共浴池,主要提供給附近的居民而非遊客使用,是日本文化的代名詞之一,錢湯的使用者必須遵守浴場禮儀,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泡澡的好心情。

但隨著現代化家庭衛浴設施的普及,傳統錢湯的數量大幅減少。這一次,就讓我們藉由這幅作品,來感受一下貓世界的傳統浴場吧。

錢湯的入口其實可以有很多種設計,但最傳統的就是圖中的樣子,掛著紅色或藍色的日式掛簾,上面用漢字或者假名寫著「熱水」(ゆ)等字樣。圖中的掛簾是紅色,一般來說就代表了女浴池。可以看到正在往裡走的貓咪均為女性。

入口便是鞋櫃,然後就分別通往男女更衣室了。圖中右下角的臺子叫作「番臺」,是個長方形或L形的臺子,上面通常擺放或掛著一個大型時鐘,方便計時。 

更衣室大約十平方米,通常會鋪蓋上榻榻米並設有放置衣服用的柜子,有時候還會另外設置一個專供熟客放置泡湯用具的架子。

日本的浴場分成洗、泡兩大空間,正確的做法是先將身體清洗乾淨才可進入浴池泡澡。洗身體的地方有水龍頭、洗臉盆和凳子,浸泡的地方通常設有幾個水溫不同的浴池,可供多人同時使用。在更衣室脫掉所有衣服後,去洗身體的地方洗淨身體,有的錢湯還會提供付費的擦背服務。

最後,終於可以進入浴池了,但要注意不可將毛巾拿到浴池中去。在江戶時代的錢湯裡,都會在浴池的前上部蓋上隔板,客人可以彎腰穿過下面進入浴池的入口,這個設置叫作「石榴口」(ざくろぐち),是為了不讓熱氣溢出。

明治時代以後,因為覺得這樣不衛生,所以這種形式的設置基本都拆除了。

浮世繪中的貓咪有的時候還懂得玩「文字遊戲」。由於貓身體柔軟,姿態百變,畫師巧妙將其設計為各種文字。

這類作品脫胎於浮世繪中的「套畫」(はめ絵),即只賦予圖形最外側的輪廓,內裡自由設計的一種畫法,這在江戶時代末期的日本非常流行。

還有深受人們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以教育為主要功能的「玩具繪」(お もちゃ絵),也是由貓咪老師擔任主角。

歌川國芳在日本有「武者繪的國芳」(武者絵の國芳)之稱,因其以武者繪在浮世繪界牢牢佔據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國芳也創作了很多讓人看了發笑的浮世繪,比如有把貓咪設計為各種文字的,也有把很多個人湊在一起做成人的臉的,還有用貓的不同姿態來暗指一句俗語的……

各種各樣的創意隨處可見。「貓之當字」系列目前已知的共有五幅作品,都是以貓和魚的各種姿態巧妙湊成文字的。

不同於同系列其他幾幅作品中貓咪緊緊抓住魚不放的姿態,這幅《河豚》中的貓咪與河豚保持著良好的「社交距離」,大約河豚發起火來連貓咪都要退避三舍吧。

河豚(ふぐ)的「ふ」,正中間就是一條氣鼓鼓的河豚,「ぐ」的濁音兩點則由兩隻團成一團的小貓擔任,那圓滾滾的身影非常喜人。

在歌川國芳的弟子中,有一位愛貓程度不亞於他的人,那就是歌川芳藤。歌川芳藤原名西村藤太郎,最初他以「一鵬齋」為號,萬延元年(1860年)改名「芳藤」。除了美人畫和武者繪,芳藤還創作了各種「玩具繪」。 

這幅畫中扭頭看的三色貓,是由十九隻姿態各異的小貓組合而成的。這種把各種人或動物湊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大的人或動物的畫,稱為「寄繪」(寄せ絵),芳藤就留下了好幾幅充滿玩心的寄繪。

雖然乍一看大貓的樣子有點嚇人,但其實每一隻小貓的姿態都很溫柔。看來芳藤不僅從他的老師國芳那裡繼承了幽默感,還繼承了對貓的憐愛之心。

浮世繪中的貓,也不總是那麼溫馴可愛。江戶時代,妖怪熱潮興起,無數隻存在於傳說中的妖怪在浮世繪畫家們的筆下有了具體的形象。

其中,貓妖佔據了妖怪畫的一大主題,它們巨大、兇狠、令人戰慄,畫家那豐富多彩的想像力由此可見一斑。

《獨道中五十三站》的衍生作品有很多,以「古寺」「巨大」「貓妖」為關鍵詞的故事,在其他歌舞伎劇目中也有登場。

這幅作品取材自天保六年(1835年)在江戶市村座上演的《梅初春五十三驛》(『梅初春五十三駅』),打破御簾出現的巨大貓妖、以老婦人形象出現的貓妖以及在老婦人歌聲中起舞的貓妖,國芳把這三種不同的貓妖刻畫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而在原本的舞臺上,貓妖由當時的著名演員三代目尾上菊五郎飾演,背景處出現的巨大貓則是用玩偶來代替。

在這幅作品中,三種風格完全不同的貓妖在復仇的舞臺上各顯身手,破簾而出的巨大貓妖和身穿十二單的恐怖貓妖老婦固然是本作的重點所在,但那兩隻小小的、頭纏紅巾跳舞的貓妖也是不可忽視的點睛之筆。

明明應該是恐怖的場景,這兩隻小貓妖的加入卻讓整個畫面活潑了起來,甚至能感受到一絲可愛的味道。

日本的花鳥繪在吸收中國花鳥畫的基礎上,融合了大和繪的手法,在畫題上也有所拓展。「花鳥」 一詞中的「花」代表植物,「鳥」代表動物,所以不僅是花、鳥、魚、蟲,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甚至是傳說中的神獸都被歸為日本花鳥繪的範疇。

美人與花鳥均為美好事物的代表,美人配花鳥的組合在對日本產生深遠影響的中國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自然繪師們很快就將這種聯繫帶入了作品中,如此便產生了大量的美人花鳥繪。

牆外寒梅獨自飄香。不同於靜夜之梅的靜謐深幽,天氣晴好之日的梅花也別具一番韻味。春信愛梅,在這幅《美人折枝圖》中春信又向我們展示了頗為靈動的梅花的另一面。 

牆外寒梅朵朵,俏皮活潑的少女可不願錯過這自然的美意。她身輕如燕,借侍女之背,欲「折得梅花伴曉寒」。少女的紅色振袖和服與灰色的牆壁、侍女的茶色的小袖和服形成鮮明的對比,頓時賦予少女以青春活力。

此外,覆蓋在牆壁上的瓦片與牆面本身都以規則的幾何學圖案呈現,更襯託出圖中兩個少女身姿的纖細與線條的柔和。在這幅作品中,梅花本是配角,但春信精妙的設計使其成為點睛之筆。 

梅枝越過高牆本是自然的無意之舉,但圖中的梅枝卻似多了一絲俏皮玩性,竟產生了和少女嬉戲一般的靈動之感。在春信後來的作品中,有參考這幅作品構圖的其他畫作問世,活用相同構圖營造不一樣的意境也是春信的特色之一。

作為前一種結合形式的代表,在日本,早在平安時代便有了歌繪,即以和歌為題材創作的繪畫作品。還有繪卷物也是典型代表。

各種以經典物語為藍本創作而成的繪卷物,以長繪卷的形式,展示了故事性,使文學作品以繪畫的形式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本圖的主角是鶉與雲雀,皆是體形小巧的禽類。鶉,今多指鵪鶉。其在日文中的名稱為「uzura」,意為聚集於草堆之中的鳥兒。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此名稱源於其叫聲。

在日本,鶉從古代開始便是狩獵的對象。在江戶時代,人們開始飼養鶉,還會舉辦品評其叫聲的比賽,可見江戶時代的民眾對鶉的喜愛。據說在西方,人們會根據鶉的叫聲數量判斷結婚年齡以及預測穀物價格。

雲雀的日文名稱為「hibari」,意為在晴空中鳴唱之鳥。中文中的「雲雀」二字也可以理解為高飛至雲間之鳥。雲雀還有別名「告天子」,也為飛向遼闊天空之意,可見雲雀自然而然代表了一種自由、無拘無束的形象。

本圖中的雲雀並未在天際展示其身姿,而是以寫實性極強的線條表現了各個細節,望向天空的姿態或許是表現了其對天空不滅的眷戀吧。旁邊的一對鶉鳥一隻默默覓食,一隻引吭高唱。江戶人沉迷於其鳴叫之聲並非沒有理由。

「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汝同歸。」畫贊出自《和漢朗詠集》(日本平安時代所編纂的一部收錄了漢詩、和歌佳句的詩集)。本幅圖便應畫贊繪下了「皓月懸於空,大雁北飛」的場景。

本圖幅是廣重的花鳥繪中較為少見的大判作品,在較寬的畫面中,廣重描繪了一幅似包含著故事情節一般的畫作。

月明,周圍一圈墨藍色的光暈更加突出月亮的潔白。以漸變的深淺藍色暈染出澄澈的夜空,背景的淡藍色表現出天空的悠遠與無止境。

近乎以黑白兩色描繪的三隻大雁線條簡潔利落,可見廣重下筆乾脆、筆鋒蒼勁有力之感。整幅畫的意境隨著遼遠的夜空無限延展開來。

「時值春季,皓月當空,大雁成群向北飛去,而我卻不得不前往南方,何時才能與大雁同行回歸北方這令人懷念的土地呢?」畫作空寂的意境與詩意達成了完美 的融合。但其實廣重只是借了畫贊中的「月與雁」的主題,畫中所繪之景應是秋天,與詩中的春天是不同的。

解讀隱藏於畫作中的各種隱喻與時事,透過浮世繪描繪江戶時代平民的衣食住行,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民俗行事。

從這裡,你會發現生活的獨特意趣。

有書至美  編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有書至美  編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快來書中欣賞浮世繪之美吧!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知美君

相關焦點

  • 新書丨《浮世美人繪》:品味浮世美人繪中蘊含的日本趣味之「粹」
    飽覽24位畫師百餘幅名作,美人繪源流+發展+典故+逸聞,品味日本趣味之「粹」《浮世美人繪》有書至美 唐麗麗 編著2021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在這本書中,讓我們通過這典型的「唯美世界」藝術來看看日本民族最深處的美是如何在畫紙上得到詮釋的吧~菱川師宣從小就師從父親,學習繪畫描圖。
  • 新書丨《浮世花鳥繪》:花鳥風月,人間雅事
    早在《萬葉集》的時代,日本人便以淳樸情思詠唱自然風物。《源氏物語》詠嘆繁華落幕的「物之哀」與萬物枯榮的規律相契合,而《枕草子》傾訴的季節變化之趣則是直接採擷自然之精華抒己之懷。日本源遠流長的和風自然情懷在受到中國傳來的花鳥畫的影響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花鳥繪。日本的花鳥繪在吸收中國花鳥畫的基礎上,融合了大和繪的手法,在畫題上也有所拓展。
  • 悅覽室|浮世之繪,繪就江戶時代的風情萬象
    ▲歌川國芳作品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浮世繪,其實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也是日本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浮世繪涉及的題材範圍甚廣,包括社會時事、古典名著、民間傳說、戲曲場景等等,有些畫家還特別好以浮世繪的形式描繪婦女、藝伎的生活。縱觀江戶時代所創作的浮世繪,有點生活類百科全書的意味,畫中所描繪的故事皆是當時人們的所看、所思、所想。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使用天然材料,無需過多修飾,這種重要的美意識也成為日本人的倫理規範,摒棄奢靡,崇尚簡樸舒適,受禪宗影響深刻的鎌倉時代的武士階層也是如此。日本中世的美,可以概括為簡素、寂靜之美。我們所熟悉的懷石料理、枯山水、茶道都是這般幽玄寂閒的意境。那麼,為什麼到了近世,江戶時代的審美就徒然一變了呢? 日本的中世鎌倉·室町時代(1185-1467),戰爭頻發,無常觀深重。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 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原版浮世繪在滬亮相,被譽為江戶時代「百科...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生活萬象,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在藝術史上,浮世繪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300餘年,影響遍及歐亞。
  • 「夢回江戶」上海展出:看浮世繪的黎明、高峰與頹廢美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展現浮世繪的發展脈絡自古以來,日本受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和中國類似的形態。然而發端於江戶時代(1603—1868)的民間木刻版畫浮世繪卻一枝獨秀,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美術樣式。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它流行了幾百年,並深刻影響莫奈、梵谷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創作,也曾多次出現在周作人、魯迅、張愛玲等中國作家的文字中。左:《大橋驟雨》歌川廣重 右:梵谷臨摹作品關於浮世繪的代表人物、歷史和故事,你了解多少?
  •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
    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二百六十餘年,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日本的浮世繪最初是指代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一直表達著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與中國的春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初的浮世繪主角通常是娼妓和藝伎,後來浮世繪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浮現出更多內容,除了美人畫以外,風景畫也成為了浮世繪的主要題材。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片:《怪化貓》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它反映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 刺青Psychedelic art與浮世繪
    細細品味,浮世繪中處處都是和風之美,點點皆是庶民之樂.僅此而已!它們不但廣泛流傳於江南一帶和全國許多地方,而且傳播到了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日本借用這些技術方法發展創造出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繪文化。浮世繪最初以"美人繪"和"役者繪"(戲劇人物畫)為主要題材,後來逐漸出現了以相撲、風景、花鳥以及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的作品。畫面的著色,開始只有黑白兩色,逐步發展為簡單彩色,最後成為多色的"錦繪"。"
  • 浮世繪欣賞:從不同主題品味繪師感性
    美人圖:江戶時代的明星畫片部分浮世繪作品在江戶時代其實就是「美女薈萃圖」,功能近似今日明星畫片、時裝雜誌。初期的「美女圖」多是遊廓女上榜,到寶曆末期(1751―1764)至明和年間(1764―1772)因鈴木春信等畫師的活躍,而使庶民生活實景以及民間美女的登場機會漸漸增多。
  • 繁花繪浮世——日本浮世繪的極致解讀
    即平安時代表現貴族女性的繪卷、德川時代初期以京都為中心描繪平民女性的風俗畫、以及江戶時代表現藝妓舞女的浮世繪。」前方高能警告:吉原乘風破浪女團出道了!浮世繪不僅僅是繪畫,而是綜合的美學產物,它集繪畫藝術、雕刻及印刷技術、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和卡通漫畫敘事於一身。特別是浮世繪中的美人圖,看的不僅僅是畫中女子的美貌,還有妝發服飾的設計,布料選用的顏色花紋等等,就像現在的時尚雜誌,不斷引領著江戶的潮流。我們來看看不同時代的美人圖所代表的時尚風格:
  • 江戶時代的種子,神奈川的海浪,浮世繪文化在珠寶中也很有地位
    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常見的一般為版畫,匠人將畫好的畫刻在木板上,批量拓印,也有少量的手繪作品。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由葛飾北齋繪畫的非常著名的神奈川衝.浪裡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這副傳世之作,在流經的這幾百年歲月裡,依然吸引著無數的人,並且給予了無數的靈感。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這裡附近的海域,"浪裡"是說船隻在巨浪下面,海浪繪製的非常真實,漁夫的渺小讓人對大自然心生畏懼,遠遠的富士山佇立在那裡,寂靜又莊嚴。整幅畫仿佛被沉默包裹,深沉的藍溫柔又有力量。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浮世繪,日本風格的繪畫。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和表演。它生動地表達了當時平民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時尚。在滿足公共娛樂需求的同時,它也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時間記錄,是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據說這種畫最初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將和歌描繪成蘆葦或流水模樣的葦手繪。文字繪也被編入富有遊戲之趣的繪歷中。2020年2月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日本的江戶時代是一個市民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可看可玩的江戶意趣畫集書中匯集充滿江戶百姓遊戲精神的200餘幅遊繪作品,從平面、立體、線條、語言四個方面帶你細品娛樂之心。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創作,一幅圖看盡人生百態
    浮世「:日本佛教術語,相對於「淨土」。也含有及時行樂的意思,暗藏情色意味。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生活萬象,概括起來說,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