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只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何不留辮子?

2020-12-11 李家萬事興

「易服剃髮」主要是針對的漢人群體,對新疆、西藏、蒙古這些地區反而沒有嚴格的控制。因為清朝入主中原後,漢人是主要群體,地處偏遠的地方,即使命令達到,也很難達到管理的目的。

而且各個民族中的關係也盤根錯節,其實那時候很多少數民族也並未遵守「易服剃髮」的規定,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特點,所以這道命令反而只能約束人口眾多的漢人了。

回疆剃髮反而是賞賜

和中原地區的強制不同,回疆的剃髮是一種賞賜,這是至高無上的獎勵。漢人一開始也不接受這種怪異的習俗,甚至發生過很多流血事件,因為在漢族人的思想觀念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是清兵入關就要求漢人改變習俗,這確實容易引起方感。

除卻漢人習慣外,早期的「金錢鼠尾」造型確實也不太好看。對於新疆的剃髮政策又大異於漢族,新疆的伯克們反倒不得輕易蓄留髮辮,生活在新疆的漢人、漢回不得隨意剃去髮辮,這一部分人是要蓄留髮辮的。

從這些不同的政策來看,清朝統治者是以拉攏的方式對待少數民族,又以強制的手段在控制漢人。

清朝的頭髮變遷。所以在新疆的漢人還是會被強制留髮辮,對於非漢人政策不同,有些在新疆的漢人為了逃避剃髮還會冒充少數民族。

總之,民族要求與政策不同,所以新疆的蓄留髮辮的情況也有所區別。各城回子王公以下之有世職,及盡忠有功伯克之子孫,願留長髮辮者,準其蓄髮。其餘伯克之中,如有願留髮辮者,亦會獲得準許,而四品以下概不準蓄留髮辮,以示限制。

入主中原的政治需要

清政府入主中原後,立刻頒布了「剃髮令:「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

雖然命令是出了,可是響應者寥寥無幾。滿清雖然入關,實際上天下尚未穩定,很多地方都還是地方政權說了算。

南方少數民族,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地區,完全還處在地方政府的統治之下,不要說新疆、西藏、蒙古了,就說湘西苗族、四川彝族等等,哪一個少數民族是立刻就被徵服了。

對於那些無法立刻就掌控的地方,只能採取懷柔政策,蒙古跟滿族很早就結盟了,強制與否都不重要,留不留髮辮都無所謂。

但是已經加入八旗的蒙古人,就必須嚴格遵守剃髮令,對於正在拉攏的漠南蒙古,就從王公貴族開始實行。對那些尚且沒有被徵服的蒙古人,清政府就慢慢的熬他們,等到他們周邊的人都剃髮易服之後,他們也會改變自己的習慣。

正因為有了這諸多的問題,清朝統治者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在能強制的地方儘量強制,不能強制的地方也只能順其自然。

新疆、西藏這些民族複雜的地方所採取的辦法與蒙古差不多。最好的辦法就是熬,等大家都差不多了,易服剃髮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至於那些勞神費力的地方,他們也懶得去管理,畢竟又偏遠,又沒有什麼好處。

統治者不是一味的要用武力去統治天下,如果損失大於收穫,他們也不願意去冒那個險,要坐穩江山,不打兩手算盤,去權衡利弊,怎麼能保住江山無虞。

相關焦點

  • 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
  • 滿人為什麼留辮子?像豬尾巴這麼醜的髮型,其中大有深意
    這是滿族男子特有的髮型,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在其還還未入關之前就留著辮子。在滿人入主中原後,為了讓中原的漢人臣服,還強迫其剃髮來表示歸順。在滿人入主中原之後,依然有著留辮子的傳統,並且對於其也是非常重視。清朝有一個著名將領明瑞,是乾隆時期的伊犁將軍,在與緬甸人作戰的過程中,不幸戰死。在異地戰死後,將士們將明瑞的辮子以及印信、隨身的帶子以及扳指帶回去,將其髮辮帶回去可見滿人對自己髮辮的珍視程度。
  • 老外給清朝辮子起一外號,只有3個字,卻羞於提及,學者:國恥啊
    一提起清朝,很多人都會想到「辮子」。清朝人喜歡綁辮子,還互相攀比誰的辮子好看。可當老外來到中國時,卻給清朝辮子起了一個羞於提及的外號——「豬尾巴」(英語寫作pigtail)。三種辮子的示意圖公元1644年,滿清八旗入關。多爾袞為了強化滿人的統治,在佔領區內頒布了「剃髮令」。剃髮令就是讓平民老百姓把頭髮剃成滿人那般模樣,後腦袋留兩根如同老鼠尾巴的小辮子。
  • 滿清時除了漢人滿人留長辮子,其他少數民族也這樣嗎?
    滿清入關後,就開始強迫漢人剃髮留長辮子,改變了漢民族幾千年來的髮式和著裝習俗。當時處於滿清統治下的其他少數民族,有沒有像漢族一樣,也被強迫剃髮易服呢?剃髮易服,是滿清取得統治權後進行的一項政策,主要是想從精神和肉體上摧殘其他民族的抵抗。
  • 大清頭髮政治,漢民族的時代悲劇: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滿清開國時,一道"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打破了傳統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衣冠禮法。最初這如同晴天霹靂的剪髮令讓無數漢人揭竿而起,驚恐又憤怒的漢人們高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但經過兩百多年的洗禮後辮子美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當孫中山發布"剪辮令"時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許多百姓像前人們當初反抗剃髮那般反抗剪辮,為何在著兩百多年的時間中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這條辮子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魔力?
  • 清朝都留大辮子,那麼禿頂的人怎麼辦?
    這個政令主要就是從容貌上著手改觀,讓全天下的人都按照滿人的習俗來更改自己的冠容,而最為根本的就是削髮留辮。對於幾千年來習慣了華夏衣冠的中國人來說,突然要讓自己的腦袋上頂著一個「豬尾辮」,這樣無疑是奇恥大辱,因此很多人都非常牴觸這樣的政令,可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老百姓不願意,但是天下卻已經是清朝的天下了,因此對於不肯屈服的人,清朝用嚴刑峻法強制推行「削髮令」,不留辮者,不留頭,要留頭者,先留辮。
  • 剃光前面頭髮,留下辣眼的辮子頭,清朝為何會選擇這麼醜的髮型?
    看過清宮劇的人都被裡面的「阿哥頭」辣過眼睛,甚至於現代人開玩笑調侃脫髮都會說:你看你這髮型,在以前絕對是個王爺!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麼醜的髮型,清朝人為何還要選呢?清朝男人留這個髮型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為了日常方便行動。
  • 清朝強迫百姓必須留一條辮子,那天生就不長頭髮的人該咋辦?
    而朝廷的態度非常強硬,表示還想留一條小命,必須剃頭留辮子,可問題來了,那些長頭髮的人倒是可以留辮子,可要是光頭或是禿頂,哪有頭髮綁辮子,難道這些人必死無疑了嗎?不過,清朝早期並不是留這種頭型,而是「金錢鼠尾辮」,即整個頭只留一個銅錢大小的區域留長辮,其餘地方全部剃光。很顯然,這種辮子對發量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夠留條小細辮就行。因此,哪怕是禿頂的人,也能在後腦勺擠出個小辮子來。後來,與辮子相關的制度開始放寬,而辮子的形態也在發生改變,男子的髮型漸漸朝著陰陽頭的方向發展。
  • 怪事:大清建立,漢人寧死不剪頭髮;大清滅亡,漢人寧死不剪辮子
    中國歷代王朝,雖說是分分合合,強者替代弱者,登上那權力的登峰,但中原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漢族人手上的,只有元朝和清朝是少數民族所統治的王朝。清朝是滿人當家作主,當滿人奪得皇位,徵服中原之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他們大肆屠戮漢人,但凡是那些不肯降的漢人,都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為了自己的皇權統治,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還下令所有漢人梳辮子。這個命令一下,立馬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面對自己留了幾十年的辮子,牴觸情緒油然而生,於是乎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叫著一個口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在古代,頭髮對中國人很重要,一直留著長辮子。還成為了一種重刑,是對精神的一種折磨。在1647年的時候,《剃髮令》規定: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 晚清小夥辮子到底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絕不能靠近
    韓菼是清朝官員,他曾在《江陰城守紀》中寫道:「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在清朝,不按規定剃髮就會被處死,俗稱「剃髮令」。1645年,清順治皇帝發布了剃頭令,規定任何人都必須剃髮,不得以任何藉口來躲避剃髮,拒不剃髮的只有死路一條。
  • 滿族人為啥剃光頭還要留辮子,答案看完真浪費時間!
    今天和大家說一個知道了會覺得根本沒什麼了不起的的答案,而這個答案的問題就是——清朝的滿族人為啥要留個小辮子。當年,聽劉寶瑞大師說君臣鬥那段單口的時候,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解釋,說清朝人留辮子有一個寓意叫做「掃去四夷,定鼎中原。」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正因此,即使清朝開始,人們普遍需要剃髮,剃頭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這個行業由於與漢人的傳統衝突,被作為下九流的行業之一,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滿清入關之後,為了強調對整個帝國的統治權,為了漢人與滿人之間的差異縮小,因此強制要求漢人全部剃髮易服。
  • 清朝男子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認為,身體的每一處都是父母饋贈的,加之「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剪髮剃髮是一件罪過很大的事情,因此在提倡剪髮易服的時候,是很不順利的,能接受新潮思想的只有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清朝人是抗拒的,為了抵抗剪髮甚至還發生了很多的慘案。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清朝未入關之前,中國男性的頭髮都處於天然狀態,飄逸柔順。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
  • 清朝時大男人都留辮子,到底如何打理,髒了怎麼辦?
    我們和古代之間的時間距離從清朝結束開始算起,也只有一百多年而已,看似只是短短的百年時間,不過我們的生活卻和古人的生活相關不多。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和百年前的清人之間,遠遠比一個清朝人和數千年前的秦漢人之間的差別要來的大的多,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科技的飛躍已經讓我們的社會絕然不同於古代,我們看似順理成章的東西,在古人眼中就可能是不可思議的。
  • 清朝時期留辮子的人多久洗一次頭老外有一股老鼠惡臭味!
    清朝時期留辮子的人多久洗一次頭?老外:有一股老鼠惡臭味! 在古代大部分人的觀念中都認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不管是身體也好,頭髮也好都要保護好,千萬不能出現損傷,不然就是大不孝!
  • 清朝人為什麼要把前面的頭髮剃掉?
    清朝男人的髮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好看的一種髮型了。清朝規定男子必須要剃髮,不從者斬。據說清初真的為此斬首了不少人,不是因為髮型奇怪,而是因為這與當時的世俗觀念有衝突。網絡配圖中國歷史上無論哪朝哪代,中國的漢人都在留長髮。上古時披頭散髮的人比較多,之後人們開始講究髮型,成年男女都把頭髮盤在頭上,隨著朝代的更替梳成特定的髮式。
  • 清朝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清朝宮廷劇開始成為導演、觀眾們的寵兒,清宮劇一茬接一茬,從之前的《康熙微服私訪》、《康熙大帝》到後來的《還珠格格》、《甄嬛傳》、《金枝欲孽》等等,幾乎就從來沒有被冷落過,從帝王、嬪妃甚至到太監都是這些清宮劇的主角,看過這些清宮劇的觀眾都知道,在劇中男主的髮型雖然是陰陽頭但是還是很帥的,但是歷史上真的是如此嗎?
  • 清朝髮辮解密,滿族人為什麼要剃頭,又為什麼要紮起辮子呢
    而且古代還沒有那種專門的洗髮露來保護頭髮,所以很多人的頭髮都是很乾燥的。但是,儘管如此,漢人還是很少去剪自己的頭髮。但是,為什麼滿族人卻是剃了頭,扎了長髮辮。而在薩滿教裡,頭部代表的是靈魂的安放之地,而頭髮是生長在頭部的。所以,一旦剃髮,自己的靈魂就會受到幹擾和傷害。同時,他們還認為,頭部代表的是智慧,剃了頭髮,就等於削掉了智慧。不僅如此,其實滿人在很早之前便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以輕易毀壞父母給的頭髮。這是對祖先,對父母的一種孝敬之道。滿族人對於頭髮的重視程度體現在,當有滿族人戰死沙場時,屍骨可以不帶回,葬在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