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為什麼留辮子?像豬尾巴這麼醜的髮型,其中大有深意

2020-09-15 洞鑑五千年


引言


小時候讀到魯迅的文章,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因為留著長長的辮子而備受歧視。這是滿族男子特有的髮型,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在其還還未入關之前就留著辮子。在滿人入主中原後,為了讓中原的漢人臣服,還強迫其剃髮來表示歸順。

剃髮是女真傳統


滿族的主體是建州女真。滿族的形成除了建州女真外,還結合了蒙古人以及朝鮮族等融合而成的一個民族。女真人在宋朝的時候稱為是金人,在這時他們就有了剃髮的傳統。

史書記載:男子辨發垂後,耳垂金銀,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金為飾。


這就說明了金人女真人的髮型早在宋朝就有在後面留辮子的傳統,金人的髮型就是在頭頂是不留頭髮的,只是在兩鬢各留兩條辮子。但是隨著金人逐漸漢化程度的加深,其髮型也逐漸跟上了時代的潮流,也留上了漢族的髮型。所以後來在考古發現金人的髮型與漢人是類似的。

金人髮型

建州女真人在組成滿族後,將原來兩鬢的辮子留在了後邊。金朝的女真與清朝建州女真是同族,原先都是通古斯族,在先秦時期都是肅慎人,而通古斯族的成員就有剃髮的傳統,也梳著辮子。

傅斯年先生認為,一個民族的髮飾有著特殊的意義。

古代每個民族都有原始的圖騰崇拜,滿人的遠祖的傳說也是仙女在吃了神鵲的蛋後,生下了一名男孩,這就是愛新覺羅氏,滿洲最早的先祖。


因為獨特的圖騰崇拜,遠古的人類就會可以模仿先人的著裝,比如說身上插上羽毛,或者畫上色彩。所以女真人就根據先祖鳥類的形象,也留著髡髮

清朝人髮型

民族特殊的環境

漢人對自己的頭髮也特別重視,自古就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在滿人入主中原之後,依然有著留辮子的傳統,並且對於其也是非常重視。


清朝有一個著名將領明瑞,是乾隆時期的伊犁將軍,在與緬甸人作戰的過程中,不幸戰死。在異地戰死後,將士們將明瑞的辮子以及印信、隨身的帶子以及扳指帶回去,將其髮辮帶回去可見滿人對自己髮辮的珍視程度

髮型的演變


除此之外,滿人留辮的原因還與其特殊的環境有關,當時的古人並不像我們一樣有洗髮水。由於當時的衛生條件比較差,所以當時的人頭上經常會長蝨子。頭上長出蝨子後,自然是非常難受,為了將其遏制在搖籃中,所以當時的許多少數民族都會將頭髮剃掉。

建州女真以及先祖女真在很長時間以來都是遊牧民族,靠打獵為生。而極其落後的生產力,頭髮就是非常長的,不可能像我們在理髮店中理髮。

但是時間長了,長長的頭髮還是不方便,在打獵過程中擋住了視線,作為馬上民族的女真人跑起來也非常不方便。所以就直接將額頭的頭髮剃掉,久而久之這樣的傳統就一直留下來了。像其它民族也會有類似留辮的傳統,雖然具體髮型雖然有一定的區別,但還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清朝的剃髮令

清朝人入關後,按理來說應該尊重原來民族的傳統。但是滿人在相繼收服漢人直至入主中原之後,都讓老百姓剃髮。只要剃髮,就表示歸順清廷。當時的漢人則認為留著傳統的髮型是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就引發了民族之間的矛盾

尤其是清朝入關前,多爾袞強迫漢人實行「剃髮令」,但是這一行為引發了漢人的不滿。後來在吳三桂等漢族官僚的建議之下,多爾袞又將這項政策收回,這項政策又緩解了滿漢之間的矛盾,對多爾袞順利進入中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清軍屠殺漢人

隨著清軍入主中原之後,剃髮令又開始繼續推行。為了鎮壓不服清朝的官民,在順治年間,全面推行這項政策,這項政策,遭到很多漢人的反抗,當時的漢人為了反抗,甚至喊出了:「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的口號。

強烈的反抗,以至於清朝政府不得動用武力將其實施,著名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無數反抗的漢人死去,令人驚愕。清朝政府這樣的鎮壓下,老百姓不得已都留著滿人的辮子,一直到清朝滅亡。

剛開始,清朝人的辮子並不像電視劇中的那樣,而是將頭周圍的頭髮全都剪掉,只留下小小的一撮紮成辮子,到了後期,辮子才成了我們傳統認為的一大撮。


國民政府在幫人民剪辮子

當然,也有腦洞清奇的網友認為,這是因為愛新覺羅氏為了掩蓋自己是地中海的事實,才會讓全國人民留了這樣怪異的髮型。

到了近代,西方的思想觀念傳到了東方,一些有識之士就向政府提出了剪辮的建議,康有為是第一個向皇帝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一些受到西方教育的青年也剪掉辮子,表示與清朝政府抗議,但是這並沒有普及。

末代皇帝溥儀


結語

這樣的傳統直到末代皇帝溥儀才被打破。溥儀受到外國老師莊士敦影響比較深,不僅給自己取了英文名字,因為莊士敦覺得辮子醜,還將其滿人視為重要的辮子剪掉,這一行動讓當時的老人和滿人極為生氣。


清朝滅亡之後,中華民國建立之後,這一留辮子的習俗才徹底被廢除,像豬尾巴這麼醜的髮型徹底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參考文獻

《三朝北盟會編》

吳美鳳:《「頂上風雲」:滿人髡髮源起》

侯傑、胡偉:《剃髮.蓄髮.剪髮——清代辮髮的身體政治史研究》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剃光前面頭髮,留下辣眼的辮子頭,清朝為何會選擇這麼醜的髮型?
    看過清宮劇的人都被裡面的「阿哥頭」辣過眼睛,甚至於現代人開玩笑調侃脫髮都會說:你看你這髮型,在以前絕對是個王爺!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麼醜的髮型,清朝人為何還要選呢?清朝男人留這個髮型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為了日常方便行動。
  • 老外給清朝辮子起一外號,只有3個字,卻羞於提及,學者:國恥啊
    一提起清朝,很多人都會想到「辮子」。清朝人喜歡綁辮子,還互相攀比誰的辮子好看。可當老外來到中國時,卻給清朝辮子起了一個羞於提及的外號——「豬尾巴」(英語寫作pigtail)。比如契丹人就喜歡一種類似於禿頂的髮型,還有一種綁兩個大辮子的髮型。女真人就喜歡把頭剃得幾乎精光,然後在後腦勺留兩根小辮子,名曰「金錢鼠尾」。
  • 清朝影視劇中辮子留法很多都是錯的,它經歷了鼠尾巴豬尾巴牛尾巴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初在電視中看到辮子頭時覺得有些古怪,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加之主角光環的「加持」,竟然莫名覺得辮子頭還有些帥!那麼歷史上的辮子頭也像電視劇中那樣「別有一番風味」嗎?
  • 這麼醜的髮型,為什麼所有人都在留
    大家晚上好,最近明星們仿佛約好了一樣,集體更換了同一種髮型,然而前幾天有個帖子討論此髮型,5300名網友參與投票,5000人都投給了醜。哈哈哈,但是依舊擋不住,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留這個髮型,而且它還有一個古怪的名字[ zī ]..
  •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01滿洲人於明末之際突破山海關入主中原,因為其為東北遊牧民族,在風俗習慣上與漢族擁有較大的區別,因此自周代以來男子束髮的現象被制止,替代的就是「留辮」。這一點我們在時下很多的清宮劇中都能看到。有很多朋友稱這種獨特的髮型為「陰陽頭」,其實很形象,前半部剃光,後邊則有長長的辮子。
  • 清朝人為什麼要把前面的頭髮剃掉?
    清朝男人的髮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好看的一種髮型了。清朝規定男子必須要剃髮,不從者斬。據說清初真的為此斬首了不少人,不是因為髮型奇怪,而是因為這與當時的世俗觀念有衝突。網絡配圖中國歷史上無論哪朝哪代,中國的漢人都在留長髮。上古時披頭散髮的人比較多,之後人們開始講究髮型,成年男女都把頭髮盤在頭上,隨著朝代的更替梳成特定的髮式。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若是不從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
  •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
  • "我們被清宮劇騙了,清朝辮子頭其實是這樣的,難怪有人要反清復明"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清朝人的辮子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樣,我們都被清宮劇給騙了。清軍入關之後,順治皇帝強制漢人剃頭,剃成像他們一樣的髮型,不然就要殺頭。也就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大部分男人都是非常牴觸這件事情的。其中原因不只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更是因為,滿人剛入關的時候,髮型實在是醜不忍堵。
  • 清朝髮型遭美化了?別被忽悠,真實髮型是這樣子的
    從年代來看,他們當時都在中年,可以說壓根沒什麼時代差距,那麼他們的髮型為什麼不一樣呢?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呢?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這樣的髮型都是非常的醜,所以指令一發便引起了南方諸多百姓的堅決抗爭,這耗去了清軍十餘年的平定,可想而知造成的災難之大。
  • 【名家】孫紅:麻花辮子
    漂亮的姑娘會梳頭,人家今天扎個大馬尾巴,明天編倆辮子,倆辮子不粗不細,不長不短,再穿上我媽專門給大妮買的漂亮衣服,她真是挺好看。大家都這麼說,她就越發來勁,今天編三股的,後來編四股的,六股的她也會,編出來頭髮就像麥穗一樣細密,再在辮梢綴倆紅豆豆,她常常把右邊的辮子拉到胸前,咬著倆豆豆笑,美的很!我看她那樣卻覺得來氣,扔給她倆字:臭美!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1644年清朝入關,當時聽從奸臣的蠱惑,決定頒布「剃髮令」,規定只要是清軍到了的地方,在十日之內都要剃髮垂辮,當時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中國古人遵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滿人的髮型到底有多難看呢?想到一個詞:韃子。
  • 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
  • 時尚的明星同款髮型,王子異、易烊千璽同款辮子髮型,帥就完了
    許多人應該都覺得扎辮子是女生的專利,不過最近流行起來的男生扎辮子真的是霸氣外露啊,而且新生代藝人的出現,讓男生扎辮子這一時尚潮流變得更加常見。像王子異、易烊千璽、白宇、許凱等等男星都嘗試過辮子髮型,效果也是十分出眾,既顯得十分個性,還帶著一股霸氣,看著就很Man呢。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面對自己留了幾十年的辮子,牴觸情緒油然而生,於是乎舉起了反抗的大旗。叫著一個口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在古代,頭髮對中國人很重要,一直留著長辮子。還成為了一種重刑,是對精神的一種折磨。在1647年的時候,《剃髮令》規定: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 大清頭髮政治,漢民族的時代悲劇: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但經過兩百多年的洗禮後辮子美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當孫中山發布"剪辮令"時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許多百姓像前人們當初反抗剃髮那般反抗剪辮,為何在著兩百多年的時間中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這條辮子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魔力?
  • 蒙古人的辮子
    而女性,則無疑是梳辮子的。在各種匈奴墓葬中都有挖掘出土。關於匈奴人是否為蒙古語部族,我會在以後的文章或視頻中系統論述。隨葬品中,有北齊辮髮騎甬。一位騎馬男子梳著很多細細的辮子,頭髮披在肩上。 頭部兩側和後面留著頭髮,把這些頭髮在頭的周圍編成辮子,下垂至耳。」【元代壁畫】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的辮子和電視劇裡反映的一樣,元末留三根、兩根、一根的都有。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髒到讓英國傳教士直呼噁心?
    說起清朝時期男子的辮子,大家也許會覺得很髒,但其實清朝人的髮型,比起前朝男子的髮型來說,算是比較清爽乾淨的了。 我們都知道,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時期中原王朝的男子,基本都留著長而密的頭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古人將隨意剪髮視為不孝,但也不是不修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