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榛子 兩種好滋味(在希望的田野上③)

2020-12-26 人民網

長興村的榛子林讓曾經的荒山披上綠裝。

富林鎮三寶村,榛子大戶鄭民夫妻迎來榛果大豐收。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一顆榛子能改變什麼?在位於小興安嶺南麓的黑龍江省通河縣長興村,榛子既讓荒山披上了綠裝,又讓農戶找到了增收途徑。

從「風吹石頭滿地跑」到如今山上綠意蔥蘢,通過種榛子、套種中草藥、發展生態旅遊,長興村山上的榛子樹成了村民眼中的「綠色銀行」。

黑龍江省通河縣富林鎮,田間地頭,農民三三兩兩忙著農事。長興村的朱長生是長生榛子合作社的負責人,正和大伙兒一道給榛子樹修枝理幹。

「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溼地和草原。」通河縣地處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遊北岸,森林覆蓋率達74.6%。

從2016年開始,長興村在縣裡支持下,發展榛子種植,如今全村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畝。

以前「起陣風就得吃口土」,如今榛子樹上果實壓彎了枝頭

長興村種榛子,最早是從三寶村取的經。

「春來沙塵不見少,風吹石頭滿地跑。」富林鎮三寶村村民鄭民有一片230多畝的坡耕地,早年間種玉米,到了春耕時節,得把自己包裹嚴實才敢下地播種。

「起陣風就得吃口土,上個山給自己整得埋埋汰汰。」鄭民說。

2009年,腦筋活泛的鄭民從遼寧引進人工培育的榛子苗,栽滿了自家這片山頭。到第四年,鄭民種下的榛子樹上,果實壓彎了枝頭。看到效益的村民跟著學起來。

2015年,通河縣決定把大果榛子產業作為立縣富民支柱產業,示範推廣種植。

「通河的黑鈣土肥沃,氣候寒熱適宜,自然條件適合榛子生長,全縣僅野生平榛就有30多萬畝。」通河縣委副書記姜洪斌說。

「全縣森林覆蓋率雖然高達74.6%,但仍有42萬公頃的林間地和坡耕地,推廣榛子種植,既能推動農民增收,又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姜洪斌告訴記者。

富林鎮分三批組織其他村到三寶村考察鄭民的榛子林,長興村村支書王俊福還記得第一次去考察時的情景。

「一畝地能栽80棵榛子樹,平均一棵樹能產乾果5斤,按照20元/斤的價格保守來算,畝均效益也在8000元左右。」王俊福說。

一本細帳算下來,王俊福眼前一亮,說動朱長生和20多戶村民,成立合作社,承包下村裡300畝五荒地,全部栽上了果大、豐產、出仁率高的大果榛子。

「去年第一年掛果,不能讓果子結太多,否則影響榛子樹生長,全村只收了6000多斤乾果,賣了18萬元。今年豐產後大概能收4萬斤左右。」王俊福說。

「當初為了種榛子,我不光掏空了20多萬元的家底,還向信用社貸款10萬元。」王俊福說,「承包土地種榛子,前期投入大、獲得收益慢,這也是一開始許多村民猶豫不決的原因。」

利用好退耕還林地,向荒山荒地要效益,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為了提高村民的積極性,通河縣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在達到一定榛子種植畝數之後,縣裡會牽頭為榛農修路、接電纜、圍護欄,工程費用政府出大頭。縣裡請來的農技專家,電話號碼告知到每一個榛農,加了微信一對一答疑。有了這些支持,王俊福們的後顧之憂消除了,種植質量也提上來了。如今全村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畝。

「種植榛子,需要重點解決好資金、土地、技術三大難題。」通河縣榛子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李國威說。

錢從哪裡來?通河縣將榛子林納入三北防護林工程,在享受國家每畝補貼500元的基礎上,縣級財政再補貼300元,目前已累計投入政策扶持資金1.6億元。「縣政府對規模200畝以上種植地塊通路、通水、通電,榛子林種到哪裡,配套設施就跟到哪裡。」李國威說。

為了解決榛子種植前三年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問題,通河縣積極探索「以短養長、一地多用」模式,利用樹苗4米間距開展間種套養。縣裡引進的藥材加工企業還和村民籤訂了蒲公英收購合同。

地從哪裡出?利用好退耕還林地,向荒山荒地要效益。原來有些退耕還林地和五荒地,被開墾出來種玉米,收益不高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整治後,再通過土地流轉種植榛子,實現了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

技從哪裡學?「榛子怎麼剪枝、怎麼施葉面肥都是學問,為了讓鄉親們少走彎路,去年我和縣榛子辦一起,把從栽種到摘果的每一步都拍成照片,再配上文字說明,裝訂成冊發給每一戶榛農。」最先嘗試榛子種植的鄭民已成為縣裡有名的土專家。

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還在通河縣成立了分所。當地聘請百餘人專家團隊,為大果榛子栽植、管護、病防、撫育等,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技術服務,定期舉辦大果榛子培訓班。

長興村的村民們發現,住了幾十年的村莊,變得愈發美了

一場山雨過後,清風陣陣襲來,山上綠意蔥蘢。55歲的長興村村民吳明利特別喜歡雨後到榛子林裡溜達,「以前這山坡地雨天泥水四處淌,改種榛子後,小雨不見水,大雨清水流。」

新修的道路,規劃有序的平房,房前種著一排榛子樹,遠處青山環繞……這幾年,長興村村民發現,住了幾十年的村莊變得愈發美了。

每到金秋時節,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進山賞秋,30元一斤的大榛子,現摘現賣,供不應求。今年,王俊福和一些村民正在尋思,打算改造幾家有特色的民宿。「這樣明年榛子採摘節我們就能留住客人,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王俊福說。

據統計,2019年底,長興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萬元,比2016年提高了近4000元。眼下,長興村的100多戶榛農中,迎來豐果期的還是少數,但是榛農通過林下套種中草藥、瓜果等經濟作物,以短養長,也能增加收入。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發《關於下達農業農村及新型城鎮化領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的通知》,確定了農業農村及新型城鎮化領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28項,通河縣大榛子產業是其中之一。現在,通河縣已有6800餘戶農戶加入榛子種植行列,榛子人工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2萬畝發展到如今的20多萬畝,約佔全國人工種植面積的1/6。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4日 14 版)

相關焦點

  • 秒殺琅琊榜的榛子酥:榛子新吃法!
    當大家還在沉醉于靖王殿下最愛吃的榛子酥時候,小編已經找到了許多絲毫不遜於榛子的新吃法。哈哈,盡情地享受吧!手工榛子仁夾心巧克力【材料】名稱重量黑巧克力250g黑巧克力80g淡奶油1/4C(量杯上有刻度)無鹽黃油12g金色朗姆酒2T(10ml)榛子仁適量【做法】① 準備材料。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陳濤:在希望的田野上起航
    面對親人的不理解、創業的艱辛,他始終堅守初心,默默奮鬥,他堅信, 家鄉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作為。順河鎮陳濤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由於自己和弟弟相繼考入大學,陳濤的家庭因學致貧,2015年被評為貧困戶。2018年,已經在外工作四年的陳濤決定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家創業,發展養殖。那一年,他才26歲。
  • 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體量小、資金少、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對經濟波動感受尤深。而這一次,受全球疫情衝擊,消費、投資均受影響,海外訂單萎縮尤為嚴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更加凸顯,有些甚至面臨生死考驗。如今,中小微企業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面向未來,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中小企業必將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譜寫壯麗篇章,助力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啟新程!
  • 是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1979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2020年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施俊天教授團隊領銜「希望之光」象徵著施光南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始終迴旋在中華大地,閃爍著音樂藝術的光芒;施復亮、施光南的名字都有希望與光明的含義,父子雙傑,交相輝映,他們始終投身於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該理念同時也代表美好、光明之意,寄託了每一位設計者與村落村民對美麗鄉村的寄託和對當代鄉村發展振興的美好願景。
  • 黃正勇:「紅歌嘹亮」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想用最嘹亮的聲音為之歌唱,在那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經僻陋的破山村成了美麗的新村莊。我的家鄉曾經是出了名的窮鄉僻壤,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村裡上下都是清一色殘破的老舊瓦房。父親曾跟我說那時的他看不到希望,為了養家,背著四百多斤的煤炭走三十公裡路掙不到八毛錢,每一筆錢都滴著心頭的血。後來黨的政策進來了,黨的幹部駐村了,村裡的水、路、電都通了。
  • 劉松泰:紮根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守望鄉土情懷
    寮步素有香市之稱,以兩種香而聞名,一種是莞香,另外一種是醬香,劉松泰努力守護著家鄉的味道,留下家鄉的記憶,讓外界聞香識寮步。撰寫新書講好寮步豆醬故事黃豆是豆製品的主要原料,人們喜歡把豆子磨成豆漿,或者滷成豆腐。而在寮步,這裡有使豆子保存得更持久的方法,那就是釀製豆醬。
  • 伯爵榛子巧克力費列羅
    擠完之後小尖角可以用手指沾清水整理一下蒸烤箱預熱200度,先烤12分鐘定型,轉180度10分鐘,轉150度15~20分鐘,最後烤制過程一定要觀察上色情況,烤到表面金黃就好了。用兩種不同的巧克力一個是為了脆皮顏色更亮,更好看,還有一個是焦糖巧克力中和了黑巧的苦味,味道更佳。
  • 魅力長春人·長春好故事 | ​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魅力長春人·長春好故事 | ​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14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榛子和橡子兩種果實,長的十分相似,有什麼辦法去區分它們呢?
    有很多人可能絕的榛子和橡子兩種果實長得很相似,那麼我們怎樣去區分兩種果實呢?不要再乾瞪眼靜著急了,小編這裡就告訴大家!首先兩種果實的外形不是很一樣。有不少的區別成分在上面,仔細觀察就可以知道。橡子,櫟樹的果實,形似蠶繭,故又稱慄繭。
  •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綻放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綻放 2020-12-28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國江南迎豐收 | 希望的田野上稻香蟹肥三辣鮮
    北國江南迎豐收 | 希望的田野上稻香蟹肥三辣鮮 2020-09-18 20: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弛而不息抓好「鑄魂」行動,通過專題輔導、集中培訓、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幫助農民群眾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憂、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壓,推動道德教育入腦入心,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
  • 祖馬龍-英國的田野
    在許多讀者看來,香水師兼藝術總監祖馬龍(Jo Malone)最近引進的英國田野的想法,似乎是非常鼓舞人心的。香水將於2018年3月推出。陽光穿過金色的田野。那是多麼富饒的田野啊,珍貴的穀物、豐盛的燕麥、毛茸茸的大麥、樸實的黑麥…熱烈而有益的慶祝活動,因鮮花的清新而冷卻:罌粟花、報春花、玉米花,都充滿色彩,快樂地在蟋蟀和蜜蜂的嗡嗡聲中跳舞。英國風景的精華就在五種迷人的香氣中。每一款都很簡單,專為香水組TM而設計。祖馬龍罌粟和大麥大紅罌粟在風中飛舞。紫羅蘭花充滿了色彩,和著黑加侖,用大麥和麩皮做繭、用白色的麝香粉軟化。
  • 雜談|世界配方甄選:隨意揮灑,DB的焦糖榛子慕斯
    ,然後加入溫熱的焦糖黃油攪拌均勻②將麵粉和酵母混合過篩後拌入①③將蛋清加入赤砂糖B後打發,拌入②後放入高6cm的模具中,以165℃烤制熟後出爐放涼,切出兩塊兒φ16cm的圓餅小T解讀:加酵母的比斯起?小T解讀:沙布列常規操作了,黃油最好冷藏後再使用,加入全蛋後勿要攪拌過度,最好用透氣烤墊,不會起泡泡哦!
  • 《希望的田野》:直播助農,我們要授之以「漁」
    12月13日在芒果TV播出的直播助農真人秀《希望的田野》第二集。一方面是農產品的銷售難題,一方面是外界龐大的市場,直播助農節目讓雙方在熱氣騰騰的網絡直播間遇上了。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936.8億元。
  •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別山區尋訪「城歸」大學畢業生
    新華社合肥7月4日電題: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安徽省嶽西縣來榜鎮公山村,汪鏈騎車出行工作(6月24日攝)。村民們直說:「這個小汪鏈,真不賴!」  在大別山區,像汪鏈一樣的大學生「城歸族」正在增多。2013年嶽西縣推出「大學生回鄉工程」,當年僅有55名大學生報名,2019年報名人數增長到295人,今年前6個月就有163名高校應屆畢業生諮詢報名了。全縣目前已有185名回鄉大學生進入村「兩委」任職。
  • ...迎小康 遼寧農民豐收節特別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9月22日...
    由「富虹油品」冠名播出的遼寧農民豐收節特別節目 ——《在希望的田野上》將於9月22日晚19:30 在遼寧衛視歡樂直播,節目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將「遼寧新農人」代表請進直播現場,和您講述遼寧農民勤勞奔小康的動人故事,共同分享豐收喜悅。現場還布置了琳琅滿目的遼寧農產品展臺,有「樹上結的、地裡長的、水裡遊的、圈裡養的」,主持人現場介紹讓您目不暇接。
  • 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先後創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上百首帶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抒情歌曲,並創作大型歌劇《傷逝》《屈原》、芭蕾舞劇《白蛇傳》等。施光南先生與聶耳、冼星海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人民音樂家」,他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獲得「人民音樂家」光榮稱號的藝術家。
  • 深度丨春風拂過希望的田野
    點藍色字關注「新聞株洲」 奮戰一百天 衝刺雙過半 春風拂過希望的田野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備耕正當時。在株洲廣袤的田野,從田間地頭到大棚基地,各地農村到處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3月14日《株洲新聞聯播》視頻眼下,正是翻耕土地的農忙時節。可淥口區南洲鎮泗馬村村民宋洪江卻在為是否改種雙季稻發愁。今年,我市大力推廣雙季稻種植,鼓勵糧農「單改雙」。但很多糧農像宋洪江一樣,心裡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