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史正丞)訊,今晚盤前,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將會發布2020年一季度財報,拉開萬眾矚目的美股一季報大幕。
在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的背景下,美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何種程度的衝擊?作為救市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大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壞帳水平因疫情會產生什麼變化?今年二季度的經濟衰退如何反映在財報預期中?這些問題都將從今天開始一一得到解答。
從今年三月中旬開始,各大投行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美股盈利能力)的預測也呈直線滑落,根據高盛最新的預測,2020年Q2標普500成分股EPS將大跌30%。
(今年以來投行對標普500公司EPS預期,來源:高盛)
銀行股財報看什麼?
從今天開始,周二(摩根大通、富國)和周三(美銀、花旗、高盛)將先後發布財報。對於危機時期的市場而言,投資者只會關心一件事情:銀行業會因為此次疫情損失多少錢。
今晚將交出成績單的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在近期的投資者信中警告稱,接下來至少會迎來一次「糟糕的衰退」,混雜著類似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對金融系統帶來的壓力。
根據路透統計,目前華爾街對於華爾街大行的EPS預測,已經從早些時候的同比上升2%,銳減到降低14%-42%。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不僅僅因為疫情因素難以量化,還因為新的會計準則CECL正式落地。
根據最新的CECL準則,銀行必須對所有貸款潛在的壞帳情況進行整體預估,並在當期計提撥備。雖然這一過程需要銀行和會計事務所進行評估,最終結果由市場進行評估。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擁有同樣的帳簿,樂觀的管理團隊與悲觀的團隊在這一準則下作出的決定會有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正反映出了疫情影響的不確定性,新的會計準則成了額外的壓力。雖然美國銀行們對於他們的借款人有著更深入的了解,進而對美國經濟有深層次的洞察。但平心而論,即使是美國的頂級銀行,也不知道這場疫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變化。
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表示,很不巧,在商業銀行需要對貸款損失撥備進行大幅調整的那個季度裡,撞上了次貸危機後最需要調整損失撥備的時間點。
換一個角度來說,各大銀行的財報本身也存在某種程度的博弈。美國頂級投行的高管們正在承擔央行的職責:預期衰退則會引發市場動蕩,而評估「風險不大」則會強烈刺激市場情緒。
市場熱盼銀行給出「疫情數據」
除了不良和撥備情況以外,市場對於這兩天的銀行財報還有額外的期待。
例如銀行如何預測失業率的走向,消費者貸款的不良率將會如何發展;各家銀行手頭有多少石油公司的貸款敞口,其他諸如餐飲/航空公司/酒店的貸款情況如何;對於聯邦政府力推的薪酬保障計劃(PPP),為什麼各家銀行都表露出了略顯遲疑的態度。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Gerard Cassidy表示,本周銀行財報的EPS不及預期20-30%完全可以接受,但如果大幅提高對貸款損失的預期,的確會引起市場擔憂。
投資者同樣好奇的是,摩根大通此前「悄悄」停止了新增貸款的發放,同時提高了按揭貸款的門檻(FICO評分高於700、首付比例提升至20%)。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在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家庭收入銳減的假設下,盡力降低貸款敞口。
彭博社在報導這一事件時,曾將其成為「美國史上最大違約潮」背景下的措施。所以今天Jamie Dimon對於這一行為的解釋,也將展現摩根大通對於「違約潮」假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