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喋血街頭的荒誕暴君

2020-12-26 澎湃新聞
「卡利古拉」與「小軍靴」

卡利古拉原名為蓋烏斯·凱撒·日耳曼尼烏斯,「卡利古拉」這一名字是他的小名與諢名。卡利古拉在任期間,一向以「蓋烏斯·凱撒」自居,從未自稱過「卡利古拉」。史學家蘇埃託尼烏斯、塔西佗,甚至於對他厭惡至極的哲學家塞涅卡也都稱呼他為「蓋烏斯」,不曾使用「卡利古拉」來直呼其名。

時至今日,人們早已遺忘了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的真名,所有人都習以為常地稱他為「卡利古拉」,這無疑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歷史現象。蓋烏斯自身十分討厭這個名字,如若有人在他當權時稱他為「卡利古拉」的話,他定會異常憤怒,甚至打擊報復。不過他的統治以殘暴與荒誕著稱,這也許正是「卡利古拉」這一諢名會遺臭萬年的原因。他是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以來最為殘暴的皇帝,而有關他的一切,都可以從「卡利古拉」這一稱呼開始說起。

蓋烏斯·凱撒·日耳曼尼烏斯,出生於公元前12年。他的原名本身便表達了許多關於他身世的訊息。「蓋烏斯」是他的本名,亦是他自居的名稱。「凱撒」則是指他是茱莉亞克勞迪家族的一員,並且是屋大維直系親屬的後裔。「日耳曼尼烏斯」則取自於他的父親,同名日耳曼尼烏斯。

蓋烏斯的父親,日耳曼尼烏斯·茱莉亞·凱撒是一位名揚帝國北部邊防的英雄。如同阿格裡帕與提筆略一樣,日耳曼尼烏斯是一位能徵善戰的將軍。卡利古拉的母親,阿格裡皮娜是屋大維的外孫女,阿格裡帕與茱莉亞的女兒。在當時的羅馬,卡利古拉的身世具備一切繼承皇位的標準。不同於生在內戰時期的屋大維與提筆略,卡利古拉算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茱莉亞克勞迪皇族。

從公元12年至17年間,年幼的卡利古拉一直隨父親與母親待在羅馬北部日耳曼地區的軍營裡。在軍營長大的他,常常會與士兵們打鬧嬉戲,為了有趣,軍營內的軍需官特意為卡利古拉製造了一身小孩子穿的軍裝,牙牙學語的孩童穿著一身肅穆的迷你軍裝時常引得士兵們捧腹大笑。也正是這個時期,卡利古拉得到了這個讓他痛恨終生的小名。卡利古拉一詞源於拉丁語的「Caliga」,意為「軍靴」,是羅馬士兵皮靴的稱呼。卡利古拉的拉丁語為「Caligula」,這一詞可以理解為是「Caliga」加上了一個「ula」的小詞綴,用來表達「小」,結合起來便是「小軍靴」。對小男孩來說,「小軍靴」這一稱看似十分討喜,不過卻隱藏著戲謔與幽默。拉丁語中,陽性詞多以「us」或「e」結尾,而陰性詞則多以「a」結尾。「卡利古拉」這一詞,是陰性詞「小軍靴」的意思。

陰性詞大多是用來作為女性的名字或者用於與女性相關的名詞,又有哪位皇帝希望自己被人以一個陰性詞來稱呼呢?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名字則成為了卡利古拉一生甩脫不去的夢魘。它象徵著年幼時隨父親在軍營中的身不由己,以及來自士兵們的嘲諷。從卡利古拉繼位後執政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十分反感來自外界的嘲諷,或者被人看低一等。如同「小軍靴」中隱含「小」,與低人一等的感覺一樣,卡利古拉不允許自己被他人嘲笑。在卡利古拉的眼中,唯一擺脫這種「低人一等」身份的方式,便是無上限且無止境地提高自身的權力與身份。「小軍靴」這一外號,成為了卡利古拉成年後統治帝國的反面寫照。

羅馬軍靴的圖片。羅馬軍靴是一種露腳的涼鞋靴,朝上的一根根皮帶用來固定腳背

人民與元老院的厚望

公元後31年,卡利古拉被提筆略接到了卡普裡島上,並以皇儲候選人的身份與提筆略生活了五年。和提筆略一起居住的這五年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卡利古拉對於權力與皇位的認識。卡利古拉從提筆略身上學到,皇帝一定要手握軍權,並且一定要與軍隊相伴。日耳曼尼烏斯也是手握軍權,然而死的時候他最信任的北部集團軍並不在身邊。提筆略手握軍權,並且禁軍統領馬克龍常年相伴,想必這給卡利古拉樹立了一個榜樣。卡利古拉還從提筆略身上學到,元老院這一政治機構是可有可無的。提筆略向來與元老院不和,但這似乎絲毫不影響他享樂的生活。掌握軍權與蔑視元老院,這兩個提筆略的「成功」因素影響了卡利古拉對皇權的認識。

在之前討論提筆略時我們曾討論過卡利古拉的繼位過程。提筆略曾在自己的孫子哥梅勒斯與卡利古拉二人間搖擺不定。卡利古拉抓住了這個時機,收買了提筆略最信任的禁軍統領馬克龍。馬克龍在提筆略面前替卡利古拉進言,並成功說服提筆略立卡利古拉為皇儲。而卡利古拉亦通過收買馬克龍,掌控了羅馬的軍權。

公元後37年,提筆略病逝,元老院正式給予卡利古拉皇帝特權。此時的元老院與人民已經受夠了提筆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般的甩手掌柜態度,他們渴望一個有活力與行動力的皇帝。年僅25歲的卡利古拉被人民和元老院寄予了極高的厚望。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年輕的新皇帝,更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死去的父親日耳曼尼烏斯。不同於提筆略,日耳曼尼烏斯與元老院的關係甚好,並且在人民之中呼聲極高,是全羅馬都認可的皇位繼承人。這份對日耳曼尼烏斯的喜愛與期望,也被轉嫁到了卡利古拉的身上。

卡利古拉在位的前七個月回應了元老院與人民的期望。一方面他銷毀了所有提筆略死前遺留下來的那些被懷疑「叛國」的議員名單,聲稱不會再有人有因「叛國罪」而處刑,並同時赦免了所有被提筆略與賽揚努斯流放的議員。這讓在提筆略統治下繃緊神經的元老院議員們鬆了口氣。

在給元老院橄欖枝的同時,卡利古拉推行了更多博取人民歡心的政策。據蘇埃託尼烏斯記載,卡利古拉重新製作了一個羅馬騎士階級家族的名單,並且嚴懲了那些有不法收入或道德敗壞的騎士。與此同時,他又重賞了那些對主人忠誠的自由人與奴隸,因為忠誠,對於卡利古拉來說,是難得可貴的品質。蘇埃託尼烏斯曾記載一個比較有名的特例,有一位女侍從,在面臨詢問的時候對主人的違法行為守口如瓶,保持了絕對沉默。雖然她的主人最後還是被證明有罪並且慘遭非人折磨,但是卡利古拉十分欣賞她的忠誠,賞賜予她100萬塞斯特斯銅幣。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卡利古拉為人的一些特點。首先,卡利古拉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他非但不懲罰女子的知情不報,還給予了重賞。其次,卡利古拉對金錢毫無概念,隨手對女子便賞賜100萬塞斯特斯銅幣。在卡利古拉繼位的前期,他揮霍了大量錢財來犒賞禁軍來保障忠誠,並斥巨資舉辦各種各樣的公共娛樂活動來提高民望。羅馬城內一時間無比熱鬧,一場接一場的角鬥士與競技賽事接連不斷,人民也愈發熱愛這個有個性的年輕皇帝。對於人民來說,卡利古拉可能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對於元老院來說,卡利古拉隨心所欲地花錢與處事將會成為帝國運轉的噩夢。

暴君的誕生

卡利古拉在繼位第七個月的時候生了重病,這場重病差點奪走他年輕的生命。因為卡利古拉一直身體很好,並且年紀輕輕,在當時的羅馬有不少人猜測卡利古拉像父親一樣被人毒害,不過這個觀點仍然只是世人的猜測。

不管原因為何,卡利古拉最終戰勝了病魔,並且很快便康復了。身體雖無大礙,但這場大病也讓他對生命與權力產生了改觀。他開始意識到死亡與年齡無關,並且時刻有人準備著取他而代之。在卡利古拉重病期間,他最信任的將軍背叛了他。禁軍統領馬克龍是卡利古拉繼位的第一功臣,卡利古拉繼位後也對他十分器重。然而在卡利古拉重病期間,馬克龍因懼怕卡利古拉死後帝國群龍無首,秉著不吊死在一棵樹上的心態,他開始支持提筆略的孫子哥梅勒斯繼位卡利古拉。

在痊癒後,得知此事的卡利古拉無比震怒。他立刻下令將哥梅勒斯處死,並逼迫馬克龍自殺,才將這一場奪權風波平息下來。然而馬克龍的背叛,讓卡利古拉對軍隊與皇族有了新的認識,他開始不再信任自私自利的將軍與見風使舵的士兵,更不再信任那些伺機而動的親屬。在處死了哥梅勒斯之後,卡利古拉又先後處死了自己的舅舅與妹夫等人。

公元後38年,所有茱莉亞克勞迪家族的適齡男丁都被卡利古拉處決,屋大維與阿格裡帕的血脈近乎終結,唯有先天殘疾的皇叔克勞迪烏斯倖免於難。

然而在殺光一切皇位人選之後,卡利古拉並沒有收手。他開始越來越疑神疑鬼,越來越不相信身邊的人,生怕有人要毒害他,生怕有人要將他取而代之。這也導致他和元老院與軍隊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在軍隊和元老院都信不過的情況下,卡利古拉開始愈發傾向於討好平民。他繼續大手大腳的花錢,舉辦各種隆重的公共盛宴,擴建自己的私人宮殿,並且在羅馬城內大興土木。議員與將軍們對他又敬又怕,而平民則愈發愛戴這個不斷給他們生活添加樂趣的皇帝。卡利古拉似乎認為他在平民中找到了權力根基。

皇帝卡利古拉

財政危機

提筆略在死前為羅馬帝國留下了巨大的金庫,然而就是這麼一筆空前巨款,卡利古拉在一年之內全部揮霍殆盡。據史學家蘇埃託尼烏斯與卡西烏斯迪奧記載,提筆略所留下的財富在卡利古拉當權後一年內全部揮霍一空。

為了維持奢侈的開銷狀態,卡利古拉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他又重啟了當年提筆略時期的叛國者審判。凡是有錢的議員,被告狀的議員,或者與卡利古拉政見不合的議員,一一被卡利古拉以叛國罪名處死,資產全部充公。為此,卡利古拉偽造了各式各樣的證據,讓許多議員含冤而死。

然而議員的人數與財富終歸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卡利古拉的經濟需求,於是他開始將暴行擴散到其他人身上。率先遭殃的便是帝國內最為富有的騎士與商人。卡利古拉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向他們索要罰款。蘇埃託尼烏斯記載,卡利古拉會直接逮捕富有的羅馬騎士,並直接沒收他們的全部家產。同時會故意提高稅收,藉此來壓榨財富。為了增加收入,他在自己的宮殿內開放妓院,甚至以凱撒之名放高利貸。他會將角鬥場內的角鬥士佔為己有,並且高價強買強賣給議員。他會舉辦拍賣會並惡意提高價格,而後強迫別人競標。而似乎這些依然不夠,他開始壓榨軍隊。他沒收了那些曾經參加過戰役與戰爭的百夫長的全部財產。

這些搜刮財富的行徑確實讓卡利古拉成功維持了他奢侈的生活與開銷。但是與此同時,他與軍隊和元老院的關係也發展到了不可調節的地步。卡利古拉愈發認為元老院瞧不起他,並且暗地裡計劃著什麼。而元老院的議員們則整日惶惶恐恐,生怕失去自己的財富甚至生命。

聖彼得廣場上的梵蒂岡方尖紀念碑,卡利古拉花重金將其從埃及運到羅馬城

元老院的密謀

有一個故事很好地表達了卡利古拉執政時期與元老院的關係。一天晚上,卡利古拉邀請了一些議員去他的宮殿裡吃飯。議員們與客人們一邊吃飯一邊討論著羅馬的事宜。吃到一半,平白無故,卡利古拉開始自顧自大笑起來。未待旁人開口,卡利古拉便自顧自的笑道:「哈哈哈,我才意識到。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砍掉你們所有人的腦袋。」

在卡利古拉的眼中,他的權威、身份、地位都是絕對的存在。他掌握著這些自詡聰明的元老院議員們的生殺大權,舉手抬足間便可肆意處死他人。而在元老院眼中,卡利古拉則是一個殘暴的怪物。在這兩種極端的觀念下,兩者之間的關係惡化到了極點。卡利古拉不再相信他眼中善變的將軍與虛偽的議員。他開始變得只相信出身卑微的自由人與奴隸,並將身邊的許多事宜都委任給他們去做。對於卡利古拉,一無所有且地位低下的奴隸與自由人是唯一不會對他造成威脅的人。

公元後39年,元老院開始密謀暗殺卡利古拉。不同於提筆略時期,此時的元老院已經沒有茱莉亞克勞迪陣營的議員了。提筆略在位期間,賽揚努斯借叛國罪之名處死了大量議員,其中大多都是支持茱莉亞家族的議員。卡利古拉繼位後的一系列針對元老院的行徑更是讓支持皇權的少數議員們紛紛倒戈,加入反對皇權的陣營,卡利古拉徹底喪失了貴族與精英階級的支持。

元老院與貴族們數次密謀,但都被卡利古拉事先得知。卡利古拉的間諜與密探們無論真偽,只要得知任何風吹草動,便立刻上報皇帝。秉著寧錯殺不放過的原則,卡利古拉將嫌疑人們統統處死。39年成為了元老院與卡利古拉矛盾激化的巔峰,卡利古拉從這年後,再也不與元老院為伍,並開始試探「皇帝」的權力上限,時時刻刻尋找彰顯皇帝權力的機會。

帝國元老院議會建築,元老院在此建築內議事

彰顯皇權的荒誕行徑

屋大維與提筆略時期,皇帝對於羅馬人與元老院來說,無外乎是統領元老院的「超級」議員。羅馬皇帝擁有一切羅馬官僚制度裡的最高特權,但這並不代表皇帝壟斷了這些權力。執政官,保民官,監察官等職位在羅馬帝國依然存在,並且依然由元老院擔任。皇帝只是可以在不任職的情況下擁有這些職位的權力,並且是建立在元老院主動將這些權力授予皇帝的基礎之上。對於元老院來說,皇帝是一個擁有大量政治特權的議長,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神選之人。

然而對於不恥與元老院為伍的卡利古拉來說,屋大維所締造的皇權權威還不夠。卡利古拉開始濫用特權,一方面為了打壓那些敢於對皇權提出異議的人士,另一方面為了彰顯皇帝的絕對權威。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卡利古拉下達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荒誕命令。

卡利古拉在擴張皇權上做過諸多荒唐的事件。例如在自己的行宮內建立妓院,或者與其他羅馬男性貴族的妻子偷情並光明正大地大肆炫耀,還有在角鬥場內,將一整個區域的觀眾扔進場內餵獅子等。而這所有事件中,要數三件事最為荒誕,最為離奇,也最讓後世記憶猶新,在筆者看來,接下來要舉出的三件事情無一不是卡利古拉彰顯皇帝權威,提高自身地位,以及打壓反對勢力的最好寫照。

第一件事是卡利古拉揚言要讓他的愛馬「Incitatus(神速)」成為羅馬帝國的執政官。史學家蘇埃託尼烏斯與卡西烏斯迪奧皆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據蘇埃託尼烏斯記載,卡利古拉酷愛賽馬與賽戰車,他對自己的愛馬更是十分照料。他每次賽事開始前,都「派士兵前往他愛馬的馬棚,並禁言整個街道,生怕旁人會打攪Incitatus的休息」。卡利古拉認為Incitatus比元老院的議員們更有用,並揚言要讓他的馬擔任羅馬的執政官。卡西烏斯迪奧也記載了相似的內容,只是更加具體。根據卡西烏斯迪奧記載,卡利古拉會經常「邀請Incitatus與他共進晚餐。在晚餐中,卡利古拉會給Incitatus吃最好的黃金大麥,並給Incitatus用黃金高腳杯喝最昂貴的紅酒。他發誓保障Incitatus的生命與財富,並許諾要讓他成為羅馬的執政官。」並且卡西烏斯迪奧認為「如果卡利古拉能多活一段時間,他一定兌現這個承諾」。

讓一匹馬擔任羅馬的最高行政職位無疑是天方夜譚,但是當元老院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卻一定笑不出來。如果卡利古拉是開玩笑的,那麼這無疑是對元老院最大的侮辱。執政官一職是所有元老院議員們夢寐以求的官銜,但是卻輕而易舉地被卡利古拉拿來開著玩笑。而如果卡利古拉是認真的,那麼對元老院來說,則是一場災難。卡利古拉殘暴的形象已經在元老院議員們的心中紮根,如果卡利古拉真的如此提議,議員們或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如果說讓馬擔任羅馬執政官一職是對元老院的侮辱與打壓的話,第二件事則深深的踐踏了羅馬軍隊的尊嚴。具體年份不詳,但是蘇埃託尼烏斯與卡西烏斯迪奧都記載了卡利古拉曾經組織過一場徵服日耳曼與不列顛半島的大型軍事戰役。

在前往不列顛的路途上路經日耳曼地區。卡利古拉事先吩咐士兵綁架一群無辜的日耳曼部落居民,然後將他們隱藏在河對岸的小樹林裡,隨後親自帶領禁衛軍騎兵衝入林中,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知情的士兵並未跟隨他們的皇帝,一臉詫異的在河邊不知所措。卡利古拉管不上許多,衝到對岸,一陣屠殺過後,「徵服」了日耳曼部落。日耳曼的「徵服」在這場鬧劇中畫下尾聲,軍隊開始開拔前往不列顛半島。

當軍隊到達海邊時,開始安營紮寨準備渡河,然而等待他們的則是更為荒誕的命令。卡利古拉下令,讓所有集團軍士兵在沙灘上採集貝殼,並將這些貝殼稱為「戰果」。高傲的集團軍士兵十分憤怒,但是在皇權的淫威下,也不得不選擇了低頭。一時間,在高盧的海灘上,成千上萬的羅馬重甲士兵面朝沙子背朝天的撿著貝殼。史學家對卡利古拉這個命令的動機眾說紛紜,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既是一場忠誠測試,也是一種懲罰。在這之前的日耳曼「徵服」中,卡利古拉對士兵們的表現並不滿意,許多士兵並沒有跟隨皇帝一同「衝殺」,罰他們撿貝殼亦是一種懲罰。

士兵們撿完貝殼之後,卡利古拉似乎依然覺得懲罰得不夠。在返回羅馬之前,他下令每十人士兵中殺一人。對皇帝早有不滿的兵士哪還能束手就擒,當即譁變。卡利古拉受到驚嚇後在親衛掩護下逃往了最近的城鎮。兵士見卡利古拉脫逃,最後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在這場戰役之後,卡利古拉與軍隊的關係變得難以調和。在卡利古拉眼中,軍隊是靠不住的暴徒。而在士兵眼中,卡利古拉是殘暴的瘋子。

如果說第一件事得罪了元老院,第二件事得罪了軍隊,那麼第三件事便得罪了所有尊重傳統的羅馬人。公元後40年,卡利古拉正式宣布自己為神,並且要求享受神明待遇。對於他來說,屋大維締造的皇權制度已經無法滿足他了。他想像埃及法老一樣,被當做太陽神的人間化身,被當做活神明來受人崇拜。他開始在公共場所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各樣神明的形象,並要求人們崇拜他。他時而像半神赫拉克勒斯,時而像太陽神阿波羅,時而又像主神朱庇特。價值觀保守的羅馬人,無論貴族,騎士,還是平民,都開始對卡利古拉的狂妄與自大產生不滿。唯有那些狂熱的享受著皇帝舉辦的公共娛樂的人民們,願意為卡利古拉喝彩。

浮雕寶石,卡利古拉與擬人化後的羅馬女神並肩而坐

第一個被暗殺的羅馬皇帝

公元後40年末,元老院,幾位有名望的貴族與騎士們聯合了禁軍,三方合謀了一場針對皇帝的暗殺。這三方,代表了羅馬的最高權勢。這是在羅馬帝國創立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元老院,騎士,與軍隊聯手。

公元後41年,卡利古拉在羅馬街頭的一個小巷中被一群禁軍士兵圍上並捅死。傳聞禁軍統領卡西烏斯·沙艾雷率先發動襲擊,他一刀封喉,卡利古拉的脖子瞬間鮮血四濺。隨後無數的禁軍士兵蜂擁而至,紛紛用匕首發洩著對皇帝的不滿,卡利古拉被捅的血肉模糊,當場死亡。羅馬帝國的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終年28歲。

卡利古拉死後,羅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卡利古拉沒有子嗣,所有適齡的直系男性親屬也都被卡利古拉全部處死,所以無法再從家族內選出繼承人。而卡利古拉自身也從未想過自己會在30歲前暴死,所以一直都沒有立皇儲。在沒有明確繼承人的情況下,元老院與禁軍都打起了皇位的主意。屋大維建立的羅馬帝國是基於一切最高權力都在奧古斯都的基礎之上,倘若一旦沒有了皇帝與繼承人,皇帝特權都將不復存在,帝制亦變得搖搖欲墜。羅馬帝國迎來了第一次巨大的政治浩劫。

卡利古拉之死,作者Bartolomeo Pinelli,創作時間:1810年。創作地點:義大利羅馬

卡利古拉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皇帝。他的性格缺陷與人物事跡太過荒誕可笑,以至於當代史學家與近代史學家都對他為人處世的動機議論紛紛。然而在筆者看來,他是一個被絕對權力蒙蔽了雙眼的年輕人,即可恨,又可悲。日耳曼尼烏斯與提筆略,都沒有好好教導卡利古拉如何做人,如何對待權力。卡利古拉的生長環境他沒有給他行政或參軍的機會,這也導致無論是對待軍隊,還是對待議員,卡利古拉都只能用鄙夷與殘暴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繼位後慘遭最信之人的背叛一事也致使卡利古拉不再相信任何人。他為了保障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不惜屠盡所有男性繼承人。在不相信軍隊,元老院的情況下,他將信任交予了自由人侍從與奴隸。在沒有元老院,貴族,與騎士的支持之下,他將權力的根基放在了貪圖享樂的人民身上。但是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沒能為他穩固權力。自由人與奴隸永遠無法掌握議員與軍隊的資源。貪圖享樂的民眾也無法維持卡利古拉的地位,他們在乎的,只是卡利古拉源源不斷舉辦的娛樂項目罷了。

卡利古拉到死或許都沒有明白過來,「皇帝」的身份與特權是先皇給的,但是「皇帝」在羅馬的地位,是需要自己爭取的。羅馬的未來也將會有許多皇帝。他們無一不被授予了皇帝特權,但他們的統治與結果卻大不相同。有些皇帝被人民與元老院愛戴,名留青史;有些皇帝被人們唾棄,暴死街頭。卡利古拉或許是第一個死於非命的皇帝,但不會是最後一個。從很多方面上,卡利古拉挑戰了人們對皇權的認識,也為今後的元首制皇帝們敲響了警鐘。卡利古拉的下場很好的證明:羅馬的皇權是有界限的,但他又並沒有試探出那個「剛剛好」的界限。而對未來的羅馬皇帝來說,如何把握好皇權的界限亦將成為一個不變的難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歐洲歷史上最荒誕皇帝,迎娶一個男孩為妻,封為女皇,寵冠後宮
    但也有些皇帝行為荒唐,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惜毀了他人一生。他就是歐洲歷史上最荒誕的皇帝之一:尼祿。尼祿是著名暴君,羅馬帝國第5位皇帝,出身羅馬貴族。他能登上皇位,多虧他有個厲害的母親。
  • 暴力FPS《喋血街頭2》Steam特惠!僅需3元 支持中配
    由Running With Scissors製作的開放世界暴力FPS《喋血街頭2(POSTAL 2)》正在Steam限時特惠,新史低僅需3元,遊戲好評率95%,支持中配。特惠截止到8月27日,喜歡的不要錯過。
  • 歷史上的今天:《喋血街頭 2》(04-11)
    2003:《喋血街頭 2》《喋血街頭 2(Postal 2,又譯奪命郵差 2)》可以說是遊戲史上「惡名昭彰」的一款遊戲了,不少人了解到它都是因為其暴力以及反社會的遊戲內容
  • 羅馬鞋背後的歷史
    ▲羅馬式涼鞋的多皮帶設計靈感,是來源於其祖先羅馬軍靴羅馬軍靴被稱為卡利加(caliga)。羅馬帝國的第三任皇帝有個非常有名的外號——小軍靴(caligula),音譯過來就是卡利古拉。(課代表提醒:軍靴=卡利加;小軍靴=卡利古拉)卡利古拉皇帝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有點陌生的一名皇帝。簡單來說,卡利古拉是屋大維的親外孫。
  • 《喋血街頭》讓吳宇森虧到絕望,當年不被認可現在來看的確是良心之作
    同樣是1991年,比鄧光榮更鬱悶的,還有剛剛憑藉《英雄本色》系列和《喋血雙雄》晉升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手握3000萬製作費的吳宇森也在前一年拍了一部讓自己和金公主虧到淚崩的電影,相比《阿飛正傳》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喋血街頭》只收穫了一個最佳剪輯獎。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一、查士丁尼的帝國整合願景535到555年,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哥特戰爭」是羅馬帝國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役。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從他的一句著名口頭禪「哥特人如何毀滅了義大利,就讓他們重新在義大利滅亡」中可以看出,身居東境的羅馬人始終對佔據義大利島的侵略者極度不滿。
  • 哥特人跪服羅馬文化,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一、查士丁尼的帝國整合願景 535到555年,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哥特戰爭」是羅馬帝國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役。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
  • 奧託大帝為何被加冕過兩次「羅馬皇帝」頭銜?
    兩次「羅馬皇帝」的說法不對。 確切的問應該是:奧託大帝為何被加冕過兩次頭銜? 第二次加冕的是「羅馬皇帝」,時間是在962年,此時的奧託是歐洲最強大的國王,既抵抗了馬扎爾人,又幫助教皇解決了義大利問題,所以在教皇約翰十二世的加冕下,奧託一世被加冕為「羅馬帝國
  • 愷撒之後的羅馬從三雄並立到皇帝屋大維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以下稱愷撒)打敗了前三巨頭中的二位,集各種最高權力於一身,儘管他在不同的場合表示,自己不願意當皇帝,卻還是為保守勢力所忌憚,最終愷撒被自己的寵臣布魯圖刺殺,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對布魯圖寵愛有加,跟親兒子一樣,為啥布魯圖要背叛自己。
  • 在歐洲,自從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在歐洲,自從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以後,教皇們便有了和世俗政權爭奪權力的資本。天主教思想家宣稱,教皇的權力高於皇帝,教皇是上帝的代理人,皇帝則是從教皇的手中獲得了皇權。這種思想使得羅馬教廷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領導下,開始和皇帝爭奪對西方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和領導權。1075年,26歲的德意志皇帝享利四世上臺不久,格列高利召開宗教會議,強調主教職權不得由世俗君主控制,命令享利放棄任命德國境內各教會主教的權力,宣布教皇的地位高於一切世俗政權, 教皇可以罷免皇帝。他警告皇帝不要幹涉米蘭大主教職位的確定和授職,否則便將其逐出教會。
  • 暴力美學傳萬世 喋血雙雄樹新風——評《喋血雙雄》
    《喋血雙雄》是一部關於風格、理想、正義、浪漫、愛和美的電影,用吳宇森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部哲學式的電影,表達了我心中的正義」。可以說,正是《喋血雙雄》,奠定了吳宇森在國際影壇的地位。從電影美學的角度上來講,《喋血雙雄》對於世界影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確立了吳宇森獨特的個人風格,《喋血雙雄》讓吳宇森終於有機會能夠去拍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理想電影。
  • 被稱為「大帝」的羅馬皇帝,不是凱撒,也不是屋大維,而是他
    他的父親是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當然在他出生的時候,君士坦提烏斯並不是羅馬皇帝,而是當地眾多貧民出身的百人隊長之一。他的母親海倫娜則是一個小酒館老闆的女兒。公元293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了「四帝共治制」,徹底改變了當時還是18歲青年的君士坦丁的人生。君士坦丁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為了被任命為帝國西方的「副帝」,與他的母親海倫娜離婚,迎娶了西方「正帝」馬克西米安的繼女迪奧多拉為妻。
  • 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關於他們的十個冷知識,絕對高危職業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中國人對中國的皇帝當然都是耳熟能詳,那麼對於羅馬帝國的皇帝又了解多少呢?偉大的如奧古斯都屋大維和君士坦丁,賢德的如安東尼庇護和圖拉真,還有荒誕的如卡裡古拉和尼祿…… 來看十條關於羅馬皇帝的冷知識
  • 拜佔庭如何成為西方世界的大門:神學家和皇帝的羅馬
    五賢帝時代的帝國和查士丁尼(被部分學者稱為最後一個羅馬皇帝)時代的帝國,形似神不似,希伯來和希臘文化灌輸注入,拜佔庭的拉丁成分急劇減少。儘管如此,它畢竟是羅馬正統的後裔,繼承了羅穆路斯、凱撒、屋大維的法統。直到1453年亡國後,希臘人仍沒放棄信念,19世紀起義者喊著光復羅馬的口號,進行民族獨立。
  • 德國舉行百萬人狂歡活動,川普被裝扮成暴君尼祿和食人小丑
    現場照片顯示,川普當天「扮演」了多個角色,有恐嚇「瑞典少女」的恐怖小丑,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羅馬暴君尼祿——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尼祿是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暴君,史料大多給予其負面評價。尼祿荒淫無度,對親人、臣民殘暴不仁,世人常稱他是「嗜血的尼祿」。
  • 古羅馬皇帝瓦勒裡安成俘虜後,遭遇了什麼?被關在籠子裡鞭打
    故瓦勒裡安是三世紀危機中,軍人皇帝裡少有的出生高貴的。這讓他不用像其他軍人皇帝一樣冒著生命危險換取軍功,可以憑藉家族的先天優勢,輕而易舉佔據高位。他早年並不出名,也沒有什麼大作為。史書《奧古斯塔史》記載:公元238年,當時的皇帝是馬克西米努斯,戈爾狄安一世在非洲起兵反抗他的統治,瓦勒裡安才有機會以代理執政官的元老身份,與非洲僭帝的使者一起,共同商量討伐暴君的計劃,此時的他已經45歲。
  • 年老體弱的羅馬皇帝,只因做錯一個決定,便被軍隊殘忍殺害
    在他去世之前,羅馬全境的版圖重回葦帕薌時代:北有高盧,西據伊比利亞,東臨小亞,南達埃及。按照時人的眼光來看,羅馬帝國的神祇終於站了出來,派出一位「神子」帶領他們恢復了古代的榮耀。但這位「神子」卻在其最為光輝的年歲裡被刺而亡,羅馬社會於是再次瀰漫起悲觀、沮喪的情緒來。奧勒略去世之後,軍隊竟奇蹟般地服膺於這位皇帝的榮耀,沒有人趁亂稱帝或割據為王!
  • 想當年|我始終把《喋血雙雄》當作武俠片來看
    《使徒行者》《使徒行者》是非常典型的港式警匪篇,尋找臥底、反轉劇情、兄弟道義、黑白雙雄……說起「雙雄」模式,很難不讓人想起吳宇森1989年的那部《喋血雙雄》。《喋血雙雄》海報遺憾的是,翻拍自TVB同名港劇的《使徒行者》,並沒能再現當年《喋血雙雄》中周潤發和李修賢互相飆戲的精彩,能夠撐場面的依然只有孤獨的張家輝。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正因為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文明地位,所以後續的歐洲國家都想把自己跟羅馬帝國掛鈎,這是自己繼承羅馬帝國的標誌,所以有「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的別稱。
  • Supreme x The Killer(喋血雙雄)的雙贏背後,是大兄弟們鐵飯碗的丟失.
    經由 Supreme 在街頭領域無他的話題影響力,《喋血雙雄》這部由吳宇森導演於1989年上映的暴力美學巔峰之作得以再一次的被世代們所熱議。而通過《喋血雙雄》我們也看到了近段時間一直有些「涼涼」的 Supreme 久違的全球性話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