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的成功項目,找自己的創富靈感
記得第一佳大雞排剛開在我住的附近時,天天門口有很多人排隊購買。我也去吃過幾次,很喜歡它家的雞米花。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油炸類的食物,我就很少吃了。偶爾嘴饞的時候,會買點解解饞。最近,聽說這個做出第一家大雞排創始人崔雄,又做了一個叫「雞排哥」的項目,專門做輕食類的雞排漢堡,還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我很好奇的是,雞排漢堡要怎麼做輕食呢?帶著好奇,我們就來說下這個叫「雞排哥」的項目。
雞排哥今年1月份才開始投入運營,定位於「輕食」,主打炸雞漢堡和一些新式的茶飲、咖啡,店內的SKU在20個以內,有點像肯德基。所謂的「輕食」,其實又是個舶來品,強調自然、健康、清淡和均衡無負擔的飲食方法,提倡天然食材,無刺激性食物。簡單來說,輕食就等於:天然食材+健康的烹飪手法+均衡搭配+適量攝入。
聽到這,你就該疑問了,炸雞漢堡能要怎麼做輕食呢?雞排哥首先在原料上保證食材新鮮,在製作工藝上,最大化的降低熱量,做到無添加,並且用新式的茶飲替代碳酸飲料,提高組合搭配的健康度。
截止到2017年,雞排哥在上海開了3家直營店,每家店的規劃在100㎡左右,按照目前店內月流水近100萬元來算,一家店大概在2到3個月就能回本。2017年7月,雞排哥完成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有真格基金和多家機構以及H Captial中國區創始人陳小紅個人跟投。
雞排哥切入雞排漢堡類的輕食市場,能做到單店2到3個月回本,這說明它做的市場在國內還是有很多群眾基礎的。具體來說有這麼兩點:
首先,炸雞漢堡是隨著改革開放才進入中國的西式快餐,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也有了不少忠實的消費者,甚至有些炸雞漢堡的重度消費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中國快餐的消費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17.5%,;
其次,傳統的油炸類食品正在和當代年輕人追求綠色健康的訴求相悖,正在逐漸被淘汰。根據美團發布的《餐飲白皮書》顯示,現在的8090後除了關注飲食的效率,更關注健康,他們更喜歡輕食簡餐;
雞排哥就剛好取了上面兩點之間的平衡,既解決了消費者想吃炸雞漢堡的需求又害怕不健康的矛盾,又滿足了上班族快節奏的生活節奏。不過能夠3個月內回收單店成本,靠的除了外部環境和自身定位,還因為它做對了以下兩點:
首先,採用新鮮食材的同時,也控制自己的出餐時間。
一般來說,新鮮食材烹飪的食物,出餐時間都會比原來晚個1到2分鐘,但是雞排哥通過建立自己的標準作業程序,把出餐時間控制在3到5分鐘以內,節省用戶等待時間;
其次,在空間設計上,注重迎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區別於傳統的快餐店。
不僅店面做到100平米,和一般一二十平米的小型輕食門店有所區別,而且它為廚房和前臺預留了一半的空間。另外在選址上,他也主要開在北京三裡屯、上海靜安寺等好地段,以便快速獲客。
就目前來說,雞排哥的平均單店投入在60萬左右,每個店內有8名工作人員,單店每天的業績峰值有3.5萬元,算下來月流水有一百萬左右,就投入產出比來算,一家店的回收周期是2到3個月。
輕食是這兩年剛興起來的飲食方式,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這塊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擴大。前面我也提到過美團統計出來的一項數據,輕食簡餐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所以,輕食簡餐這塊的市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挖掘。
雞排哥創始人崔雄曾是第一佳大雞排創始人,他創辦的第一佳大雞排靠加盟模式,在全國已經開設了3600多家店,他在線下餐飲店方面的經驗還是比較豐富。如果你想做這方面的創業,雖說不必非得像崔雄那樣有成功開店的履歷,但還是需要你有餐飲管理方面的經驗。
別看現在雞排哥做的還不錯,但其實它在經營中也面臨這麼三個風險:
首先,「雞排哥」這個名字不太符合輕食定位。
在消費者的常識中,雞排就是油炸食物,給人的感覺就是油膩不健康,這個名字可能會阻礙一部分想吃健康輕食的消費者;
其次,雞排漢堡正在逐漸過時,以雞排漢堡為主食的雞排哥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兩年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的銷量連年下滑,他們正在逐漸失去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和品牌號召力。就算是做輕食,但人們對雞排漢堡不健康的刻板印象還是難以改變;
最後,雞排哥後期準備把所有的店面都採取直營模式,而不是加盟,這種方法確實可以保證品質,但是開在繁華地段,前期的開店租金,需要不少的現金流,這就需要創業者有很強的融資能力,或者自己手裡本來就有很多積蓄。如果,你都不具備,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本期的剖析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如果喜歡我們的研究,請記得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