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位於南京國家農高區的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獲得2000萬元融資,融資投資方為北京經緯創榮投資中心,本輪資金將用於開展細胞培養肉的開發及規模化生產,加速產品應用。該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細胞培養肉」生產研發平臺。
隨著全球肉類短缺危機、健康與環保的消費風潮、食品創新推動等因素帶動人造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開始關注人造肉產業。
去年5月,Beyond Meat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暴漲163%,創造了21世紀以來美國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現,被稱為「人造肉第一股」,同時帶動了A股市場「人造肉」概念股5月中旬的暴漲。
該公司上市後,人造肉市場熱度持續,相關企業獲資本市場追捧。今年3月17日,美國人造肉初創企業Impossible Foods宣布完成約5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Impossible Foods稱,該筆資金將用於基礎研究和產品研發、加快擴展生產規模、擴大零售業務和增加全球主要市場供應,並加快公司人造豬肉產品的商品化進程。
從中國市場來看,今年3月中國植物肉第一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以下簡稱「星期零」)曾宣布獲得由經緯中國和愉悅資本投資的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此後8月,星期零完成千萬級美元A輪融資,雲九資本領投,老股東愉悅資本、經緯中國跟投,Scale Partners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供應鏈完善、品牌推廣和團隊運營等方面。
中國人造肉市場開始發展,但人造肉要真正市場化普及仍需克服技術、消費者心理因素等多重障礙。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有3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對人造肉並不了解,近乎四成受訪者表示對人造肉比較了解或一般了解,選擇非常了解與不了解兩個極端答案人數差異較大,反映中國消費者對人造肉這一創新食品缺乏了解。由於國人對於人造肉的了解度不夠,對其心理接受度不高,所以人造肉行業難以打開國人市場。
而技術不成熟、口感不佳也是降低消費者嘗試意願的重要因素。人造肉要真正走進中國市場,各企業還需將擴大宣傳推廣力度,優化技術手段,從而推動人造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技術手段的革新,人造肉的的製造方式和口感必將有所提高,但由於技術成本、產量等尚未達到可以大規模量產和市場化的要求,產品價格下降空間不大,從而還無法真正走進普通老百姓家中,在人造肉產業發展的短期內,降低成本、實現量產、優化產業結構將會成為人造肉行業投入市場的關鍵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