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拋荒地長出「新綠」——白沙鎮探索村企合作推進土地流轉發展...

2020-12-16 莆田新聞網

  

  圖為村民在整理田地。

  走進涵江區白沙鎮澳東村,冬日景色宜人,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村裡那6.7萬平方米已經整理好的油菜田,10餘名村民在放水、澆灌,田間地頭呈現一派忙碌景象。「原先,這裡一大片都是撂荒地。」澳東村黨支部書記許新華說,區、鎮、村三級共同努力,招商引資,引來莆田碧林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業,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為破解拋荒、撂荒難題,白沙鎮探索村企合作模式,推進土地流轉,僅用2個月,已整治耕地拋荒33萬多平方米。

  莆田碧林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莆田華峰集團旗下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示範、營銷推廣於一體的綜合型農業企業。該公司圍繞綠色產業、創意農業、種植採摘、健身養老、科教普及等項目建設,致力於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該公司項目負責人程獻輝告訴筆者,公司團隊經過考察,發現白沙山清水秀,有著優質的生態資源,適合農業開發和種植。一些村民因進城務工,家裡土地拋荒。對土地頗有感情的公司高層看了心疼,於是下決心把這些土地流轉下來。

  通過土地流轉,目前,該公司已在白沙龍東、龍西、澳東、澳柄等多個村盤活土地100萬平方米,其中,撂荒地33萬多平方米。同時,積極與該區農業部門對接,促成農業灌溉等基礎設施改善,傳統農耕模式與集約化經營管理相結合,以促進當地農業增效、增收、增綠,打造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加大推動現代農業開放招商力度,加大耕地拋荒整治力度,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同時,促成林地流轉,開展鄉村旅遊、康養等項目合作,推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勞動力就地就業、貧困戶穩定脫貧,讓當地群眾鼓起腰包,走上致富的道路。(湄洲日報 吳美琳 柯蓓 文/圖)

相關焦點

  • 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拋荒地變「活」資產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鄞柱平、林少麗、趙麗蓉、記者羅勉報導 從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了解到,該鎮一個新鮮詞彙近來正在村民口中蹦躂:「土地流轉」。一場土地流轉,將零散的「豆腐塊」拼成千畝良田,將拋荒地變成「活」資產,「轉」出了江東農業的新光景。
  • 村企合作,繪就強村富民「彩虹路」
    「昨晚接到一個訂單,我們一大早就組織村民去地裡採摘玉米。」葉家村黨委書記趙建華說話時也沒停下手裡的活計,「今年,我們擴大了種植規模,全部採取訂單式採摘,每天採摘的玉米直接裝車運走,可以說是供不應求。」據估算,今年葉家村僅玉米一項就能創收30餘萬元,村集體收入有望較去年翻番,達60萬元。
  • 常州市新北區薛家鎮葉家村:「村企合作、多元共建」的小康之路
    新北區薛家鎮葉家村曾是經濟薄弱村,但憑著一腔敢闖敢試的勁兒,在小康路上交出來一份優秀的答卷——2019年以來,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走出了「村企合作、多元共建」的小康之路,在如何創造發展機遇建成全面小康、如何健全長效機制守護全面小康兩大問題上積累了「葉家經驗」,為城市近郊鄉村的發展探索出了可靠的「葉家模式」。
  • 全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召開
    談經驗,因地制宜有亮點圍繞村企雙方「有什麼」、發展「缺什麼」、最想「要什麼」,推進會上,部分區縣(市)就「政府如何因地制宜搭好臺,讓村企雙方唱好戲」展開交流發言,總結村企合作探索創新的成功經驗——「憑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先發優勢,蘇州系統梳理村企雙方的需求意向,全面梳理項目資源,推動部署要求快速落地。」
  • 九戶鎮「8721」合作模式:念活土地經,強村富民促增收
    年成立潤成、潤道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以土地入股,村集體整合部分村內土地統一發包,由濱州市供銷社生資公司承包經營。經過一年的規模化經營,糧食長勢喜人,春、秋收進展順利,「8721」模式的成功試點進一步提高了村組織「造血」功能,為村級增收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村民收入穩增長「土地流轉出去確實是好事,今年收入漲了1萬多,還不用自己打理土地。」成家村村民成耀生說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揚中「村企聯建」探索出一條企業放心...
    、共走振興路」行動,西來橋鎮東來村便是乘著村企聯建的春風,探索出了一條企業放心、農民舒心的致富路。東來村村幹部化身店小二,為該項目提供了高效服務:項目從第一次洽談到正式籤約,只用了9天時間;項目正式開工,東來村不光7天內解決項目土地上的遺留房屋和種植物問題,而且,企業訴求均得到「不過夜」的「服務」。
  • 閩侯白沙鎮:鄉村旅遊正當時
    油菜花田意外走紅成為鄉村旅遊發展誘因樓格村的橙、孔元村的花、井下村的紅色記憶、新坡村和上寨村的古民居文化、林柄村的山水、聯坑村的鮮食橄欖……江克告訴記者,白沙鎮25個行政村(社區),幾乎都有獨特的旅遊資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泰州海陵「村企聯姻」,「聯」出小康幸福路
    這個佔地近300畝的養殖基地是泰州海陵區「村企聯姻」結出的碩果,不僅帶動村民致富,還助力企業做大做強,「聯」出幸福小康路。        曾經的張壩社區,由於村民外出務工、走進工廠,有不少農田撂荒。社區黨委一班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怎麼才能既幫助村民解決種田難題,又讓這片土地發揮價值。」張壩社區黨委書記謝強介紹,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引進了泰州市九辰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
  • 「土地流轉」是產業振興的基礎
    土地承包製度是黨在農村的根本制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戰略部署,寫入了「十四五」規劃的《建議》稿,是「十四五」時期我國鄉村的主要任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是一個關鍵課題。如何推動產業振興?
  • 蘇墾農發與海門創新農業合作 助力鄉村振興
    12月23日,「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村企農業合作成果交流會在南通舉行。江蘇省江心沙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江勝、海門市正餘鎮黨委書記鬱逵、鎮長王思等在會上做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農村出現了「年輕人不會種地、中年人不願種地、老年人種不動地」的現象,許多農田被拋田撂荒。
  • 土地流轉能實現增收,農民要積極參與,三個好處看完你就明白了
    這項措施不僅是為了保障農民的土地確權,也是為了方便以後能夠信息化管理。如果農民的土地流轉之後,權益受到侵害時,就可以到相關部門取證,證明土地是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強徵的現象再次發生。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之後,我國也一直在鼓勵農民把土地流轉出去,讓自己實現增收,期間的確有不少進城務工的農民把家裡的土地流轉給村裡的大戶種植,但在一些地區,有些村民外出務工後,並沒有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號召,要麼把土地閒置著,要麼就是種上了果樹和其他的樹木。
  • 安平鎮有效治理耕地拋荒
    紅網漣源市分站5月15日訊(通訊員 劉佔山)近段時間來,安平鎮千方百計開展春耕生產和整治耕拋荒工作。針對過去的耕地拋荒現象,安平鎮專門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及相關專題會議,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的工作方案》《問責條例》等文件,強力推進耕地拋荒治理、因地制宜發展糧食生產。
  • 明確新任務探索新路徑落實新舉措 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區委書記陳勇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最緊迫的任務,這次座談會也是動員會、部署會,全區上下要圍繞新目標、明確新任務、探索新路徑、落實新舉措,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村營收入破百萬全覆蓋」目標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區委副書記毛煒峰主持會議。
  • 村企合作共同發展杜仲種植產業
    2019年,海陽杜仲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我市已種植杜仲400多畝,村企合作的發展模式也讓我市杜仲產業呈良好發展勢頭。盤石店鎮周家溝村是我市杜仲種植面積最大的村莊,村黨支部書記梁成明是最早一批加入到種植杜仲行列的人,他自稱為「小白鼠」,想要親身實踐,來看看杜仲能不能給他們村增加可觀的經濟收入。梁成明說:「杜仲我種了三年,第三年一畝地基本上4000左右,種了二十畝,去了成本,一年可以收入七八萬。在管理上不用人工也不用機械作業。」
  • 孝昌白沙鎮:凝心聚力謀發展,真抓實幹譜新篇!
    今年以來,白沙鎮緊緊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標,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發展社會經濟為主線,落實民生政策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全鎮呈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 睢寧官山:村企聯手同發展 共走鄉村振興路
    不久前,在睢寧縣官山鎮統戰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官山商會成員企業負責人按照「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框架,深入各村調研合作共建,幫助村民制定生產銷售規劃。今年以來,睢寧以增加「兩個收入」為目標,以民營企業、商會為主體,在政府的牽線下,讓企業與村(社區)一對一結對,幫助當地優化產業結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公共事業。
  • 湖南長沙縣陽雀新村創新機制,提高效率 這個村 流轉土地有高招...
    「又要水好,又要連片,還要能保證土地長時間穩定流轉,哪怕我是村裡人,這樣的地方也不好找。」陳鋼說,「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個好地方,還要一家一戶去談流轉,難以協調一致。」想到朋友說起過,江背鎮陽雀新村有一個村裡的土地流轉「交易所」,陳鋼決定去找村黨支部書記譚建軍聊聊看。
  • 臨空經濟區永清片區首批村街徵遷總結暨土地流轉動員大會召開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強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彭敬捷強調,在大戰大考中扛起責任、經受考驗的使命倒逼著我們:必須高揚鮮明的用人導向,一言九鼎確保完勝。要煥發精神激發鬥志,正確用人激活動力,獎懲分明激昂幹勁,容錯糾錯激勵擔當。
  • 規範創新並舉 蹄疾步穩推進——南昌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南昌市引導各村採取組織直接經營或者發包、租賃、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村集體現有的土地、水面、閒置房屋等資源,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回長期被低價發包或侵佔的水面、山林等資源資產重新發包,實現集體增收。
  • 【身邊好人】郴州何銀寶:返鄉農民工撬動老礦區土地流轉新模式
    我們驚喜地發現,桂陽第一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這裡誕生。 桂陽南半縣是湖南有名的煤礦區,從2004年起,桂陽縣逐步依法關停了各種亂挖濫採的小煤礦,農民紛紛外出打工謀生,大量耕地拋荒。太和鎮榜山村農民何銀寶也一樣,他的小煤礦被關停後到廣東打工,由於沒有手藝,根本抓不到錢。2012年何銀寶回家過春節時,看到大片荒廢的田野,心裡非常痛心,他想或許留下來種田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