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著名轟炸機,呼嘯而至的死亡,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2020-12-13 歷史皇太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著名的轟炸機,但很少有一種轟炸機能從戰爭開始一直用到戰爭結束。而由德國容克斯飛機公司製造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是其中少有的精品,從戰爭開始前直至戰爭結束,JU87俯衝轟炸機都在德國空軍中服役。可以說長久以來,它一直擔任著德國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是德國空軍對地支援的主力。那麼這種開發於戰前的俯衝轟炸機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夠成為德國空軍的對地支援主力機型呢?

一、俯衝轟炸機計劃

事實上俯衝轟炸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飛機剛剛投入實戰,所以並沒有根據作戰任務明確劃分出不同機種。不過英國人最先在戰鬥機的機腹處安裝掛彈架,通過俯衝投彈的方式精準地打擊地面目標。此時飛機由45°角向地面俯衝,近距離投彈攻擊目標後拉起飛機。這種投彈方式遠遠要比過去飛行員以水平飛行的方式向地面投彈來的精準,而且無需配備精確的瞄具。

當然了,高速狀態下進行俯衝本身是個危險的事情,不僅飛行員有可能在高速俯衝下出現缺氧問題,就連飛機自身也可能會因為高速俯衝而出現失速的問題,甚至於可能會因自身結構強度不夠而在空中解體。但不管怎麼說,俯衝轟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轟炸方式。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都加強了對俯衝轟炸機的研究。而有賴於航空技術在間戰時期的進步,所以在這個階段俯衝轟炸機的發展也進步了許多。

在發展俯衝轟炸機的諸多國家中,德國也是其中之一。在1933年德國開始著手秘密恢復軍備之後,空軍的重建工作也被秘密的提上了日程,並開始了「俯衝轟炸機計劃」。支持這一計劃的是德國空軍裝備部長的恩斯特·烏德特,他在駕駛過美國寇蒂斯公司的霍克Ⅱ戰鬥機後,就迷戀上了俯衝轟炸機這一概念,並責令容克斯公司研發俯衝轟炸機。

這一命令在德國空軍內部引發了較大的質疑,空軍總參謀部部長瓦爾特·韋佛和帝國航空部常務副部長艾爾哈德·米爾希擔心,普通空軍飛行員恐怕沒有能力完成如此高度緊張和技巧性的動作。即使如此,烏德特憑著對俯衝轟炸的喜好讓德國航空發展將它排到最優先的位置,並且鼓勵所有的中型轟炸機都擁有俯衝轟炸的能力。而最後容克斯公司也是不負眾望,拿出了他們的俯衝轟炸機——JU-87。

二、JU-87俯衝轟炸機

就基本設計而言,JU87俯衝轟炸機遵循一條非常實用的原則——無論任何情況下,俯衝轟炸機都必須簡單且堅固。這是由JU-87的設計總師赫爾曼·波爾曼制訂的。JU87俯衝轟炸機的結構為單引擎全金屬臂粱單翼機,並採用了前二後一的固定式起落架。整個轟炸機的主要結構是金屬與硬鋁蒙皮,至於如襟翼(Wing flaps)等需要堅固結構的區域則是由合金所組成,而需要承受強大應力的零件與螺栓則使用鋼鐵鑄造。另外JU87俯衝轟炸機配備了的機工維修組員的檢修艙口蓋·設計師避開焊接的區域。在任何情況下都可在將已鑄造的零件更換,機身零件設計是要求可以互換以方便維修。

飛機的動力則是由一臺水冷式V型直列發動機驅動,內側的發動機是由外部的2組管狀支柱包裹在2個主要的保護性結構內,骨架結構是三角形的,並由機身散出。主骨架以螺栓固定在發動機上。而骨架由萬向接頭接著防火牆。防火牆本身由網狀石棉製成,在兩邊有薄板。駕駛艙的部分利用設置於機翼中段前的防火牆將其與引擎隔開,在駕駛艙後方的艙壁是由帆布覆蓋住,配置的目的是讓組員可在緊急狀況下破壞艙壁以利逃脫。座艙罩則是由兩塊耐熱樹脂玻璃與一組強而有力的鋼製框架組合而成,兩個成員都有各自的滑蓋,方便必要時逃脫飛機。

飛機最獨特的特徵則是機翼,它是由1個主翼與2個外翼所組成.外翼有4個完整面.主翼屬於負反角至於外翼方面則屬於正反角,這創造了類似海鷗翅膀的前緣。儘管這種設計讓JU87俯衝轟炸機看上去有些怪異,但這種設計帶來的好處是切實的。

機翼的形狀改進了飛行員至地面的能見度,同時亦允許更矮的底盤,每邊的中央部分只突出了3米。在起飛時淺角度的機翼可以帶來巨大的昇力,減少起飛與降落的距離,使得Ju 87更具優勢。另外巨大的固定式起落架也利用了所帶來的的空氣阻力,進一步提升了JU87轟炸機在俯衝的穩定性。

經過航空器驗證中心第5壓力測試小組的測試結果,認定Ju 87具有執行俯衝轟炸的結構強度·它俯衝極速可達時速600千米。在低空飛行的情況下,重量為4300千克,最大速度為時速340千米。俯衝攻擊性能主要是利用雙翼底下的減速板來控制其俯衝速度,這讓Ju 87可以用穩定的速度精準攻擊目標,同時讓飛機在執行俯衝與拉起的動作時,保護乘員免於受到額外G力的傷害。在經過足夠的測試後,JU87俯衝轟炸機在1936年開始正式列裝備德國空軍,而它斯圖卡轟炸機的綽號,也是由「俯衝轟炸機」的德語「Sturzkampfflugzeug」縮寫而來的|「Stuka」而得來的。

三、戰火中的斯圖卡

JU87俯衝轟炸機的第一次實戰是在西班牙內戰時期。西班牙爆發內戰,德國應弗朗哥將軍請求派出了禿鷹軍團予以援助。在此時禿鷹軍團就有裝備最早的JU87-A型俯衝轟炸機。不過當時這種俯衝轟炸機因為常在簡陋的前線機場進行作業,起落架會有陷在泥濘中的問題。

另外假如要搭載500千克炸彈就必須要撤裁機槍手的座位,因此通常將炸彈的負荷量限制於250千克之內。這些問題都迅速地被反饋回容克斯公司,容克斯公司立即針對這些問題作出修改,以便於JU87俯衝轟炸機能更好地適應戰場。

在西班牙的實戰奠基了JU87轟炸機對地支援的地位,此時JU87進入了大規模生產階段,並不斷的做出改進。而在波蘭戰役中,JU87俯衝轟炸機大放異彩,將波軍地面部隊炸得暈頭轉向。缺乏防空火力的波軍無從應對這種打擊,部隊的集結和行進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而在1940年4月9日的挪威戰役裡,JU87俯衝轟炸機擔任了反艦和對地壓制的任務。在戰役中JU87俯衝轟炸機不僅有效的壓制了挪威軍隊,也對後續登陸的英軍部隊進行了有效的壓制,英軍驅逐艦野牛號和阿弗瑞迪號也被JU87轟炸機擊沉。

而在法國戰役裡,斯圖卡轟炸機更是表現出色。尤其是在色當戰役裡,JU87俯衝轟炸機有力地支援了德軍渡過默茲河的戰鬥。可以說JU87俯衝轟炸機的在俯衝時的呼嘯聲,是英法聯軍士兵心裡最為恐怖的存在,因為它預兆著死亡。不過JU87俯衝轟炸機也並非沒有弱點,比如說它自身的防護性脆弱,如果沒有護航的話,註定會遭到慘重的損失。

這一點在法國戰役時尚且不是特別明顯,但在不列顛空戰期間則暴露得十分明顯。因為德國BF109戰鬥機的航程無法提供全程護航,所以參與轟炸的JU87俯衝轟炸機損失慘重。按照德國空軍的記錄,在這6個星期的作戰中,Ju 87共有59架被摧毀、33架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傷,德軍於8月8日至18日中損失的JU87數量就佔了該機種總架數的20%。

這些損失促使德國空軍對JU87俯衝轟炸機做出了進一步的改進,甚至有掛載機炮的版本。這些機型都被用到了後來的北非戰場和蘇聯戰場上,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蘇德戰爭的早期,JU87俯衝轟炸機幾乎統治了整個天空,肆無忌憚地對蘇軍展開轟炸。

當JU87-G這一配備了37毫米BK37機炮,使用鎢芯穿甲彈的攻擊機機型出現時,蘇軍的頭頂威脅也就更為嚴重了。在這一期間,德國空軍出現了許多俯衝轟炸機王牌,而蘇軍也因此損失了大批的坦克和其它戰鬥車輛。

結語

不過JU87俯衝轟炸機雖然結實耐用,簡單且堅固,可它終究是一款開發於戰前的俯衝轟炸機。隨著戰局的演變,JU87俯衝轟炸機在日益增多的同盟國戰鬥機面前越發難以發揮。每次出擊都會面對海量的同盟國戰鬥機,如果沒有己方戰鬥機護航的話,幾乎難以取得戰果。而眾多王牌轟炸機飛行員的隕落,也註定了俯衝轟炸機部隊的覆滅。不過JU87轟炸機這一優秀的設計卻沒有被埋沒,在戰後它的設計和理念給了戰後的攻擊機開發以方向。可以說,這也是JU87俯衝轟炸機所留下的,為數不多的遺產和貢獻吧。

參考文獻:《Barbarossa - The Air Battle:July-December 1941》

《he Most Dangerous Enemy:A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Britain》

《Bomber Units of the Luftwaffe 1933–1945》

相關焦點

  • 呼嘯的惡魔,二戰納粹空軍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最具有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該空軍在二戰期間是非常注重戰術空軍的。其空軍當中的轟炸機、攻擊機主要是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摧毀敵方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線及後勤設施、軍事基地等。德國戰術空軍在二戰前期更是給世界上個一課,快速攻佔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
  • 二戰中第一次空戰勝利由德國轟炸機創造
    1939年9月2日,二戰全面爆發。德軍以超前的"閃電戰"戰術,憑藉地面裝甲車輛和俯衝轟炸機、戰鬥機聯合迅速蕩平了西歐各國。波蘭實力較弱,又與德國接壤——於是在德國的作戰計劃中,波蘭成為被計劃攻佔的第一個國家。9月1日凌晨,德軍數十萬部隊已經部署到德波邊境。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中的德國轟炸機和攻擊機
    該機為1934年試飛的老機,至二戰爆發時性能已落後。波蘭戰役後其常規型號即退出一線部隊,但使用球型增壓倉的Ju 86P高空型尚服役了相當長時間,此型號機頭外觀與常規型區別較大。容克斯Ju 87斯圖卡,該機以近乎垂直的俯衝轟炸能力和極高的命中精度聞名。斯圖卡在戰爭初期配合裝甲部隊作戰,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度成為德國閃電戰的象徵。為增加恐怖氣氛,該機特意安裝了風笛以加強俯衝時的嘯叫。
  • 二戰中,轟炸機有哪些投彈方式?如何準確命中目標?
    二戰中,根據轟炸飛行方式不同,分成水平轟炸、俯衝轟炸、下滑轟炸等幾種方式。一、水平轟炸。指飛機在平飛狀態下瞄準地面目標投彈,是最常見的轟炸方式。二戰後期,人們研製出使用陀螺儀和半自動計算技術的協調式、向量式光學瞄準具。協調式瞄準具準確性高,但瞄準時間長;向量式瞄準具反應迅速,但準確性略差。二戰中有很多出色的水平光學轟炸瞄準具,如英國的CSBS航向設置轟炸瞄準具、德國的 Lotfe7 B/D、美國的諾頓、斯佩裡T-1轟炸瞄準具等。
  • 第三帝國的「鷹獅」,具備俯衝能力的重型轟炸機,He-177轟炸機
    比如美國的B-29轟炸機、B-24轟炸機、B-17轟炸機,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斯特林」轟炸機、哈利法克斯」轟炸機等。而作為世界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當然也有重型轟炸機,只不是在二戰期間德國卻只有一款大量生產的重型轟炸機,它就是He-177重型轟炸機。
  • 美利堅轟炸機,德國末日武器之Ta-400遠程戰略轟炸機
    二戰德國空軍在「閃電戰」理論的條條框框中,始終只能作為一支戰術支援型空中打擊力量,於是就有了知名度相當高的Ju88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很明顯二戰早期德國打的順風順水,陸地可以直接到達地方戰無不勝,不過在英吉利海峽碰上比法國更硬的英國空軍,用He-111這類中型轟炸機沒有達到預想效果。隨著戰爭進入對持,蘇聯、英國、美國的加入迫使德軍必須作出應對,德軍航空部提出了「美利堅轟炸機」計劃,以往不被重視的遠程轟炸能力得到響應。
  • 小眾的轟炸機,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如何?看完你就知道
    轟炸機被發明以來,一直都是空軍的中堅力量。不過再轟炸機發展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分支,就是俯衝轟炸機。今天小編就來簡單介紹一下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在講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首先講一下什麼是俯衝轟炸。
  • 德意志戰車傳奇:「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
    如果要選擇一位能代表德國的球員,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克林斯曼。克林斯曼具有德國人固有的血性和韌性,其大賽上的表現特別突出,是一個天生的大場面人物。說到轟炸機,就不得不提到二戰時期德國最令人恐懼的戰術轟炸機,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其精準的投彈令盟軍損失慘重。
  • 旭日下的流星,舊日本海軍彗星艦載俯衝轟炸機發展
    然而隨著戰事的不斷發展和外部巨大壓力的影響,日本的戰鬥機研發技術陷入了長期的停滯階段,其在俯衝式轟炸機方面的優勢也逐漸被美國人縮小並反超,為了應對太平洋戰場中越來越迫切的反艦作戰需求,日軍開始了一種新型俯衝轟炸機的研發,這一項目的最終成果就是著名的D4Y「彗星」轟炸機。
  • 審視納粹之鷹,蘇聯人眼中的德國轟炸機
    但德國人對其看法正好相反,在西班牙的實戰測試表明該機性能不如He 111,特別是柴油機在戰鬥中不耐粗暴操作。該機在二戰爆發前就退出主力轟炸機陣容,其高空型號還活躍了一段時間,但數量非常有限。雙方結論的不同表明蘇聯人在轟炸機技術發展趨勢上似乎出現了一定誤判。
  • 評二戰十大最強轟炸機
    轟炸機是戰爭中的一大殺器,二戰中,各國使用轟炸機對地面和海面進行定點或大面積轟炸,展現了非常強大的毀傷能力。今天來盼點一下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十款轟炸機。德國HE-177重型轟炸機亨克爾He 177(鷹獅式)是德國空軍的長程轟炸機。這機種是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時期中惟一大量生產的重型轟炸機。
  • 二戰時期德國He 111型轟炸機進口到中國的實戰記錄淞滬上空的鷹
    說到1937年的中國戰場的中國空軍人們第一影響就是霍克系列戰鬥機,該型戰鬥機是當時美國最後一型號的雙翼戰鬥機,由於可以攜帶250千克航彈,於是在中國戰場又擔任起戰鬥轟炸機的任務,其實那載彈量會嚴重降低霍克III型戰鬥機飛行高度和速度,而250千克的航彈載量對比德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載彈量實在是天差地別
  • 不被認可的傑作,蘇聯二戰中唯一的重型轟炸機,Pe-8轟炸機發展史
    提起二戰期間最著名的轟炸機,我們可能會率先想到美國研製的B-29轟炸機。為什麼會率先想到它,它在二戰期間的大名可是無人不曉,它在二戰後期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也奠定了日本投降的局面。這款轟炸機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B-29轟炸機是一款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同時也是當時二戰各國空軍當中最大的轟炸機。
  • 二戰中後期,日本海軍的「彗星艦爆」性能如何?有什麼戰績呢?
    它原本是二戰中後期日本海軍用於替代「九九」艦爆的主力俯衝轟炸機型(日本將艦載俯衝轟炸機稱作「艦爆「,魚雷/水平轟炸機稱作」艦攻「)。日本很多飛機都是引進德國技術仿製升級而來的。比如著名的俯衝轟炸機——九九艦爆,便是在德國亨克爾HE-70轟炸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陸軍的 Ki-61飛燕,更讓盟軍一度以為是BF-109戰鬥機。
  • 世界十大產量最高的轟炸機
    在二戰初期威靈頓主要擔負夜間轟炸任務,從1943年開始逐漸被蘭開斯特取代後多轉為反潛巡邏等輔助任務。至1945年停產,威靈頓共生產11400多架,在近十個國家中服役。威靈頓編隊第五名:佩-2佩-2(Pe-2)是蘇聯佩特利亞科夫設計局研製的雙發三座輕型俯衝轟炸機,1939年12月22日首飛。佩-2原來作為水平轟炸機研製,後改為俯衝轟炸機。
  • 二戰時期!美國「無畏」式轟炸機有多強?日本戰敗的關鍵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日雙方軍力對比差距並不大的前提下,美國海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大捷,除了掌握情報信息先機之外,美軍「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參戰,徹底改變了戰局。據資料記載,在首波魚雷機攻擊失敗後,美國海軍三艘航母派出了數十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一舉突破日本聯合艦隊的防空火力網,對幾艘日本航母造成重創。中途島海戰中,「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一戰成名,這一經典戰例也被譽為改變世界的五分鐘。
  • 希特勒硬要堅持「新式斯圖卡」夢
    二戰末期,世界第一種實際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出現了,它就是德國的Me-262噴氣戰機,其由於空氣動力外形優越,也是同時期噴氣式飛機中性能最好的。但這款新式噴氣戰機卻只有少量參加戰鬥,各型一共生產1430架,在戰爭中僅發揮了有限的作用,未對二戰結局產生扭轉性的影響。
  • 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確實是武器精良,作戰嚴密,要不然在二戰的戰場上,他們不可能佔據優勢。二戰前期到中期時,德國的裝備絕對是非常精良的現代戰爭依靠的是什麼?肯定是精良的武器裝備,又不像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需要把刀磨快。
  • 納粹德國的末日武器,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炸彈的Ta-400戰略轟炸機
    說起二戰期間德國的空軍,這是一個津津有味的話題。因為二戰德國空軍定位是戰術性,其空軍主要戰術使用是支援地面部隊,對敵方的裝甲、軍事集結地等重要目標進行打擊。因此,德國空軍所建造的轟炸機基本上都是雙發中型轟炸機,比如He-111轟炸機,Ju-88轟炸機等,而德國空軍卻由於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在二戰前期取得的優勢在後期也開始不復存在。
  • 重轟匹夫,蘇聯二戰前期生產的重型轟炸機,TB-3轟炸機發展簡史
    眾所周知,轟炸機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由於當時的轟炸機達不到效果,並沒有被很多國家重視。隨著轟炸機多次在戰場的出現,很多國家對轟炸機非常的重視,慢慢的轟炸機以木質結構開始變成金屬結構,載彈量也是越來越大。在二戰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大規模的研發轟炸機,讓轟炸機成為空中主要的進攻力量。到二戰期間,轟炸機已經進入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