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是美食之都
肉丸、三杯雞、鐳缽空心菜...
各種美食數不勝數
你都吃過嗎
肉丸是寧都的傳統菜,也是名震全國的招牌菜,所以理所當然讓它先露臉。圖中這一大篩子肉丸一般是過年和辦酒席才有這般排場,每每除夕夜那一大鍋煮著的肉丸升騰起來的霧氣繚繞,就是年味的感覺。
以前是過年過節才能吃到肉丸,現在是家常便飯想吃就吃。閨蜜溫美女就是到市場把豬肉打成糊狀,回家就一手揉搓成丸子,一手用調羹放送到鍋裡煮熟。說實話,很喜歡這個活兒,卻沒沾過手。
溫美女的愛心肉丸做成了!寧都人的家宴必然少不了這道菜,去年回家,溫美女就是用這道菜為我接風洗塵的,當然還有滿滿一大桌地道家鄉菜。
這是酒席上的肉丸,跟家宴裡的肉丸略有不同,酒席肉丸注重顏色品相,家宴肉丸充滿的就是心意味道,兩種都是我的最愛。
水煮肉丸,也是親朋好友聚餐最不容錯過的一道美味。
吃過了象徵團團圓圓的寧都水煮肉丸後,還可以來嘗嘗它的另一種味道,切成片的肉丸和辣椒在一起爆炒又是一種美妙絕倫的味道。
傳統肉丸一般都是以水煮的形式沿襲至今,而小肉丸則是後來慢慢演變而來的。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在寧都的大街小巷常見有人挑著一擔水煮小肉丸當街吆喝,再後來就是以辣拌小肉丸的形式風靡在巷頭的早餐攤上,勤快的人家則在家裡自給自足。
說完肉丸就是魚丸了,魚丸也是寧都的傳統菜,跟肉丸也是稱兄道弟的關係,在酒宴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跟肉丸的濃鬱肉味和嚼勁彈牙相比,魚丸的鮮味和柔軟不輸肉丸,更適合老人家的口味。
這是大廚嬸嬸的「下湖魚丸」,顧名思義,就是魚丸下湯,只不過這張圖片是剛炸好的魚丸,手裡沒有這道菜的成品,但保證這道菜絕對好看又好吃。
成品「下湖魚丸」來了!油炸好的魚丸燒成湯更覺鮮美嫩滑,與水煮魚丸味道真是各有千秋,前幾年回家在永紅姑姑家吃到這個菜,那個美味回味至今。
蒸松圓,土話叫肉圓,這道菜也是傳統菜,把蘿蔔切成丁,用紅薯粉和肉丁交織成一個個丸子,上籠蒸熟再配備調料蘸著吃,或汆或炸,都是一道我該強力推薦的美味。
肉圓青菜湯,細緻柔滑,味道相當不錯!
寧都三杯雞,曾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名次,屬於江西名菜,傳說這道菜與文天祥有關。一杯甜釀酒,一杯豬油,一杯醬油,於是造就了寧都三杯雞的美名揚。
寧都小布紅繞肉,色澤誘人味道一流。小布現在是舊貌換新顏,是江西十大旅遊休閒小鎮,建議大家去小布休閒,可以看到手工製作肉丸,又可以品嘗這美味紅繞肉,小布的紅色旅遊也值得去體驗深思。
乾菜扣肉,香味很濃鬱很濃鬱的一道菜。寧都的乾菜很香,在外面感覺的乾菜就是一個鹹字!
乾菜紅燒肉,有乾菜的親密接觸就會成全肉類的極致好味,尤其是回鍋幾次吃幾天味道更濃鬱。
風香肉,就是油炸好的五花肉,今天才知道這個菜名,想必我離開家鄉太久,還是我孤陋寡聞,都沒聽說和見識這道菜。
紅燒豬蹄,重慶人一般用來煲湯或滷著吃,家鄉人常見紅燒來吃,這一盤就是溫美女的傑作。
釀苦瓜,很漂亮的一道湯菜,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過年時做過一道蒸菜,那時的苦瓜分外苦,小傢伙們都只吃裡面的肉茸,大人專吃苦瓜。😃😃
又是一道傳統菜—魚包肉,這還是半成品,很漂亮吧!
魚包肉要出鍋了!晶瑩的魚片包裹細細的肉茸,在高湯的滋養下成就一道鮮美無比的佳餚。
大塊魚,寧都竹笮的一道特色菜。農家原生製作,味道也是原汁原味,本身愛吃魚的我隨便怎麼做都愛吃。
寧都小炒魚,也是贛州的名菜,前兩年回家,羅同學請我在她店面附近吃過這道菜,嫩滑鮮香,一掃而光!
尖椒炒小魚,最下飯的一道菜。家裡人都愛吃魚,不知道吃過多少次了,也不知為收拾這些魚仔仔費了多少心思。
寧都魚腸,這道菜是我一直在盼望找尋的寶貝佳餚。自從離開家鄉後,我對它的味覺記憶就只能停留在小時候了,因為在外這麼多年來從未見過它的蹤影。昨天在家族群提及,熱心的三嫂立刻在今天現做現拍了這道菜的圖片給我,感激之情還未燃起,口水已經垂涎三尺了!
幹煸泥鰍,很重口味的一道菜。小時候很怕吃大泥鰍,專挑小個小個苗條的泥鰍來吃,還有那配料感覺比主菜更好吃。
黃鱔,很營養的一道菜,小時候吃過很多次。
又是一道獲獎菜品—雙色蛋菇。勤勞智慧的寧都人用雞蛋灌進豬小腸裡,而後就演變成這麼驚豔美味的寧都傳統菜。
蛋菇做成湯也是一道爽滑清香的好菜,看上去很上一個檔次。
蛋皮,用雞蛋和紅薯粉攪拌而來的美味,小時候特別愛吃的一道菜,前兩年回家去過瑞金吃到這個菜,完全沒有寧都的好吃。這道菜是表姐夫的手藝!
蛋餃,記得以前看過媽媽做過一次蛋餃湯,後來自己也學著做了一次煎蛋餃,雞蛋攤成薄餅狀,肉茸放入其中,再把雞蛋餅覆蓋住肉茸成餃子狀就可以了!
絲瓜炒雞蛋,說到這個菜,有人會認為怎麼有這麼稀奇古怪的搭配,像我以前做過尖椒炒雞蛋,人家都說我太隨心所欲了,寧都菜的魅力就在於此,隨心所欲的搭配才能挖掘更美味的佳餚。比如絲瓜炒魚塊就很不錯!
紅雞蛋,是那個年代小孩滿月的必須品,主人給每家送幾個紅雞蛋出於喜慶吉祥喜事齊分享的心意。
鹹鴨蛋,做個網兜套著鹹鴨蛋戴在胸前,是那個年代逢立夏節最美麗的風景。
菱角糖,也是立夏節的應節美味,甜甜蜜蜜,拉拉扯扯是這一天菱角糖的甜蜜寫照。
河蚌湯,小時候時常可見的好東西,每到魚塘退水收魚時,塘底就現出很多田螺和河蚌(家鄉話應該叫七展)吧?然後,美味的炒和蚌或河蚌湯就香飄整條巷子。
很喜歡家鄉豆腐,怎麼煮就是怎麼好吃,平平常常的紅燒豆腐也是手到擒來味道好極了!
玻璃豆腐,很好聽的一個菜名。菜如其名,在紅薯粉的勾芡下,白嫩豆腐變身為晶瑩剔透的美味佳餚。
豆腐泡,用豆腐炸成的豆腐泡,用它來和豬肉皮下湯很是不錯,這道菜是去年回家胡大美女做東請我吃的。
油炸三角豆腐,用來蘸調料味道更是不錯!
剁椒豆腐紅裡透白,白裡透紅,好看好吃,哪天我也試試這道菜。
豆腐腦,滿是清香豆腐的味道。記得小時候的清晨,總有人挑著一擔豆腐腦在巷子裡叫賣,街坊四鄰就各人拿著碗出來圍在擔子邊等候。寧都人喜歡用白糖拌著吃,或用蔥花來燒湯也是一道清香的美味,重慶這邊的豆腐腦則是麻辣味伺候。
黴豆腐,要流口水的感覺。吃遍天下黴豆腐,還是覺得家鄉黴豆腐最好吃,剛才都說了家鄉豆腐特別好吃,更別說家鄉黴豆腐了,尤其想念小時候黴豆腐的味道,埋在裡面的蘿蔔乾特別好吃!
黴豆腐餅,聽家人們說是這個,我感覺好像是豆腐餅,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冷盤,大小宴席都會有這道菜,一道菜吃出幾種味道。
糯米蒸排骨,軟糯芬芳,賣相和味道好得不用說了!
炒碎排,也是陌生的菜名,表妹發來的幾個菜都難倒我了,碎排會不會是斬碎的排骨呢?看這圖片,感覺就是很好的下酒下飯菜。
剁椒雞,酒店裡的做法。寧都的家常菜更多的像是鹽水雞,以前的雞肉很純粹,光有鹽味就覺得很美味,我一般是拿來當零食吃的。
香菇燉雞肉,香菇的濃鬱鮮香和什麼材質都能配合得美輪美奐。
應該是鴨肉吧!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這樣吃鴨肉的時候,還是當零食吃,感覺這樣味道更好。
蒜苗炒香腸,很有腊味的一道菜。寧都香腸吸收了陽光的親潤,味道就不是煙燻香腸可以比的。
蒸香腸,記得二姑做的香腸很美味。
在臘肉香腸上配上剁椒,又是另一種風味。
冬筍臘肉,冬筍本身就是一道美味的佳餚,臘肉也是再香不過的美味,兩種材質驚喜相逢,就能創造出令人驚豔的色澤與口感,雖然我沒吃過這道菜!
臘肉下面配上豆腐餅,蒸出來的香味能香飄十裡。
酸蘿蔔炒大腸,寧都人的大愛,記得建國街裡的醉仙樓這道菜最有名,現在找不到它的蹤影。去年回家,廖美女請我吃了這道久違的名菜,還是一樣的好吃!
涼拌腐竹皮,跟酸蘿蔔炒大腸一樣都是出自于吉祥飯店,分量多味道好,幾個美女竟然吃不完。
幹豆角炒肉丁,乾菜的香味和肉丁的香味組合而成就是一道味覺特別濃鬱的菜品。
油炸茄餅,出自於寧都壹號廚子的菜品。茄子本身就是一道美味,有肉茸的加盟,更能激發它潛在的激情。
涼拌茄子,也是壹號廚子的菜品,很寧都的家常涼拌菜,大熱天吃上這個菜,感覺會涼快不少。
擂砵空心菜,也是名揚贛州地區的寧都菜。雖然各地都種植有空心菜,但寧都的空心菜就是不一樣,爆炒和涼拌都一樣美味爽口。
剁椒芋頭,寧都人與剁椒較上勁了。
酒糟芋泥,這道菜名是自己按照諧音取的,寧都有的土話真不知用什麼詞來代替,反正知道好吃就行。酒釀有點甜有點醉,芋泥又是香滑軟糯,不敢吃多這道菜,怕自己醉倒在芋泥裡。
芋菏炒五花肉,幾十年沒吃過芋菏了,那帶有酸酸的味道很是下飯。
肉皮青菜湯,很滑嫩的一道菜。首先肉皮得先油炸才能成菜。記得小時候看到家裡辦酒席時,爺爺側廳裡就擺了很多一大張一大張的黃燦燦的肉皮,吃起來脆脆響。
這是蘿蔔乾吧!看著就好吃。
不知道是哪種青菜做的,都是分外地香!
整條的乾菜,一條一條撕著吃很過癮。
辣椒醬,小時候最喜歡挑裡面埋著的整個紅椒吃,現在還仿佛記得那個味。
吸螺,夜宵攤上的美味,看別人都是吸得不亦樂乎,我只能用牙籤來斯斯文文吃。
牛排,也是夜宵攤上的美味,看上去就是超辣的那種,只有這樣,才是我們的最愛。
麻餈,寧都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年貨。當然,每年的十月初一也是它唱主角的日子。在那個年代最喜歡看大人們打麻餈了,那個熱鬧場面至今難忘,還有我們爭相搶筷子往麻餈上蘸豬紅的快樂時分。
油炸的麻餈,我吃不了幾個,有些人一餐竟能吃幾十個,真是大大地嚇壞我了!
黃餈,沒見過打黃餈,應該跟打肉丸(寧都土話叫肉撮)差不多,黃餈多半在鄉鎮固厚才有,這黃燦燦的顏色很是勾人食慾。
成品黃餈,記得爺爺最愛吃黃餈湯,湯裡放胡椒,別有一番風味,韭菜炒黃餈也是非常不錯。
月餅,寧都人的傳統月餅,蔥香味的,吃起來總是往下掉的那種,這時候要嘴巴大好。😃😃
牙花子,屬於油炸食品,吃起來崩脆崩脆的,是年貨裡面的一種。
油餅,早餐和夜宵都有,以前很喜歡在夜宵攤吃餛飩,寧都人叫清湯,三毛錢一碗,再埋個油餅進去,感覺就很有富足感了。
油炸果,是不是叫麻圓?反正小時候很喜歡這類東西。
燈盞糕,很富有詩意的名字。用大豆製作而成的美味,寧都人的早餐,好吃看得見。
芋包子,就是重陽節那天我念念不忘的應節美味,也是寧都人的早餐。
擂茶,很熱鬧的一種美食,需要很多的配料才能讓它更美味,也需要很多人一起圍在一起吃,才能更彰顯它的擂茶精神。
臘肉條,擂茶裡面唯一的葷菜。
擂茶的調料—玉蘭片,小時候特愛這個東東。
這調料不知道是什麼,有點像油豆腐絲。
油炸花生米,在擂茶裡面香味最重的配料。
青菜,翠綠的顏色為擂茶錦上添花。
漂亮擂茶,每人一碗,美味盡在不言中。
條條餈,是七月節的應節食品。看到這個就會想起奶奶,我們一幫小傢伙圍在奶奶身邊做這個時的情景,記得還有做過圓餈。
韭菜炒條條餈,是壹號廚子的菜品,應該是創新菜吧!
薯包魚,用魔芋粉包裹魚塊油炸而成,來自鄉鎮的美味,所以我沒吃過,對於愛吃魚的我,肯定也會愛上這個小吃的。
用麵粉炸的美食,寧都話叫「煎魚」,很家常很好吃的麵食。
杯杯子餈,小時候經常在通往罐頭廠的東門橋頭那裡買這個,味道甜甜的。
七層糕,看著也是很舒服的顏色,甜甜的,很厚實,感覺很是有料。
這是嬸嬸做的包子,看到包子就會想起那個年代的東風餐廳,那裡把肥肉餡的包子稱為玻璃包子,很美麗的名字。
柿子幹,絕對美味的零食,可惜幾十年也是久違了!
豆腐渣,選擇用它來做壓軸菜,是因為這造型這品相實在驚豔,漂亮得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豆腐渣。豆腐渣尚且能這般雅致,女人四十豆腐渣是否也該理解為褒義詞了!滿滿一百張圖片已經達到極限,想要了解更多的寧都菜,只能請大家來到寧都小城做客。(其實寧都不是小城,好歹以前還是州來著)。
編輯:寧都新鮮事
訂閱\\\\投稿
① 搜公眾號:nd07970797
② 投稿信箱:2456602009@qq.com
③ 有獎爆料:有機會獲得20-100元現金紅包
爆料\投稿\合作
微信、電話:13033243392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