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仍然上線了不少好劇。尤其是在院線之外,網飛的驟然降臨,也成為影迷們的居家必備寶典,院線無法滿足的,就讓網飛來補足尤其在這長路漫漫、無法遠行的2020,影像能夠帶你走得更遠,去到更難以抵達的他方。
而網飛在接近年度尾聲時,推出了一部新劇《后翼棄兵》,對於外行人來說,片名剛開始聽起來讓人有些費解,直到看過之後,才逐漸明白片名的意思。
而《后翼棄兵》在上線之後,便很快席捲各大影視社群和網站,可以說是一部話題性十足的作品。而在豆瓣上,一度衝到9.2的高分,而且一直保持在9分以上,居高不下。不僅只是穩坐熱門影集的排行榜單,認真說的話,或許這就是今年最讓人為之一亮的影集沒有之一。
故事以六零年代為背景,敘述位於肯塔基州、一名天才棋手的生命歷程,如冒險旅程般的對弈之路,以及棋盤之外、真實世界裡的喜怒哀樂。
以天才少年或少女作為主角的故事過去也沒有少過,不過《后翼棄兵》之所以能夠在影視爆炸的茫茫片海中,以及只有七集、篇幅有限的狀況之下脫穎而出,不僅只是劇本、攝影、配樂等技術方面發揮的相當出色。
同時,也精準地將一個角色的成長故事描繪得細緻又完整,既是天才、也是凡人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偶爾能帶入角色,一起共感其中的情緒轉折;偶爾也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側視主角,在旁觀察著她一步步蛻變的過程。
01對弈的精彩之處
影集以西洋棋作為聯結所有角色、極具重要的象徵之一,在角色互相對弈的時候,並不會因為不理解棋盤規則,因而在觀賞過程中失去興趣,儘管沒有太多關於棋盤戰況的詳盡解說,反而是透過數個特寫鏡頭,將焦點放在角色與角色之間,從中窺探整個比賽進行時,隨著棋路變化的情緒的轉折起落。
就算從頭看到尾,始終沒有理解西洋棋是如何從開局、中局到殘局、各種繁雜棋路的進退,你仍可以在角色對弈時,經由一些微乎其微的,演員容貌或是肢體上的神情的轉變,瞥見整個棋局的優劣之勢的走向。
02無關乎性別的性別價值
另外讓人覺得好看、而且使整部片加了不少分的,則是"性別"之於整個影集作品的意義。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要告訴你"女生好樣的"、或是"女權主義有多厲害",諸如此類地刻意掛上一盞強調特定性別的鎂光燈,同時,也不可能無視主角貝絲·哈蒙在性別上"身為女性"的先天差異。
不過正是因為故事對於性別的不特別著墨,這樣的輕描淡寫,反而凸顯了角色在成長途中,所面臨、遭遇的一切,正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成長與自我覺醒的過程。
就像是年幼的貝絲·哈蒙在地下室不經意地看見放在桌上整齊排列著的西洋棋,因為好奇才開始下棋;直至後來,她踏上一條有別於一般青少年的、頻頻參加棋賽的日常生活。
每當報導、眾人紛紛強調著她是一名很有天賦、打破性別、很會下棋的天才"女棋手"的同時,她只覺得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的棋路該怎麼走,才能夠走得縝密、走得自在,走向勝利,比起性別,她希望別人能多將眼光放在她反覆思考後的棋路裡頭。
這無關乎性別,她就是喜歡西洋棋,不是為了打倒誰,又或者是為誰發聲,在由64個方格所組成的世界裡,她可以是國王、也可以是皇后、是主教、是騎士……,不必成為既定的角色,她可以做自己、成為自己,自由地主宰著整個世界。
03不落俗套的成長故事
故事看似以西洋棋作為主軸,但是說到底,講的其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長故事。
每個經過她生命的人都是有意義的,因為這些人們,讓她從中體驗各種不同的感受,有孤單、有挫折、有困惑、有失敗,偶爾仍有欣喜和愉悅。
也因為如此,讓她從一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不苟言笑、總是置身於人群外圍的壁花,變成一個聽到喜歡的音樂時,能夠馬上將聲音轉到最大,並且隨之起舞的人。
無論是非典型的母親或養母給予她的人生經驗,或者是在有如電玩般,一次又一次破關斬將的對弈旅途裡,那些來自各地棋手帶給她的各種意義上的感受,都成為了她在成長中的生命養分。
如同親生母親對她說得,"總有一天你會孤身一人,所以你必須了解如何照顧好自己",母親所指涉的,不僅只是物理上的、而是包含了心理上的照顧,好好照顧自己,才能夠在墜落的時候,適時地溫柔接住自己。
享受人生,善待自己,勇於冒險。
整個故事即是藉由"西洋棋"的穿針引線,道出一個青少年的成長曆程,體驗的不只是有西洋棋的人生,而是透過西洋棋,去學習如何面對過往的童年傷痛與不安,練習如何與自己相處,能夠在懂得孤獨的同時,還能夠療愈自己。
而養母不經意地說出認為生命重要的事的一席話,也成了總結整個故事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