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誰都會在孩子剛出生時期許過自己的孩子是個不世出的天才。直到開始上小學,絕大部分父母才開始認命地接受自己的孩子不過普通人這一事實,繼而開始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或許很少有人想過,若自己的孩子真是個天才,在他/她的成長道路上或許要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痛苦,人生也未必會比普通人更幸福。若你還不信,可以去看看網飛的新晉封神之作《后翼棄兵》。該劇用一種手術刀似的視角剖析了天才少女伊莉莎白(暱稱:貝絲)在巨大的聲名背後一塌糊塗的人生。
作為天才當然是指那些極具天賦的男人和女人。可僅有天賦卻不足以讓人成為真正的天才。在《后翼棄兵》中除了主角貝絲之外,其實給我們展示了其他同樣具有天賦的女性。比如貝絲的親生母親用有數學博士學位,是極具天賦的數學家。她的養母從小彈鋼琴,演奏能力超群,水平足以加入任何專業樂團。還有貝絲在高中時的女同學,曾是學校的社交皇后,在文學上也極具才華。但她們的這些天賦都沒能讓她們最終功成名就,反而在日常生活中走入平庸,埋沒了自己一身的才華。因此,天賦的激發和擴展也和行軍打仗一樣,需要集中優勢兵力才能各個擊破。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則會造成兵力分散,最終一事無成。
貝絲在西洋棋上的天賦之所以能被最大程度地開發出來,正得益於她沒有像她的兩個母親和同學一樣生長在優渥自由的環境中。在肯塔基州孤兒院孤獨而封閉的環境中,小貝絲長年累月穿著同樣的制服,上著枯燥乏味的課程,接觸的人也非常單調。這樣枯燥到極點的生活讓小貝絲百無聊賴,平靜的外表下積蓄著無處發洩的憤怒。於是當她第一次看到校工Shaibel先生獨自一人自得其樂地下象棋時,便被棋盤上的殺伐之氣所吸引。
如果貝絲和她的額高中女同學一樣,生長在外面那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有更多有趣的,五彩的事等待貝絲去體驗,從而分散了貝絲在下棋這間事上的專注力。這種被外人看來用於娛樂的棋盤遊戲不會對小貝絲展現出如此大的誘惑力。即使貝絲表現出在西洋棋方面的天賦,也太多的世俗、偏見和陳規陋習束縛貝絲的思想,她的兩個媽媽無疑就是這樣的犧牲品。相反在孤兒院那種孤獨而封閉的環境中,西洋棋是她唯一的樂趣,也是唯一情緒宣洩的出口。同時,與世隔絕的生活環境,讓她少了許多來自外界世俗的幹擾,能心無旁騖地在下棋這件事上盡情地馳騁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陳規陋習的約束。於是貝絲在西洋棋方面的天賦才被徹底激發。
這種潛能激發的過程在茨威格的小說《象棋的故事》中也充分地進行了描述。在小說中,那個隱世的象棋高手本來是個普通人。只因隔離審查被獨自關進了一個看不到任何風景的房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久了,人的精神會崩潰,於是審查者便可輕鬆得到他們想要的審訊結果。為了讓自己的頭腦時刻保持清醒,這個人便開始研究一本偶然偷來的棋譜。用這樣的方式鍛鍊自己的思維敏捷度,同時避免精神崩潰。因此,早就天才的往往不是過於豐富的物質條件或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而是單一而封閉的環境。這種環境下造成的孤獨感,讓人不得不在某一方面得到突圍,於是這一方面的潛能便會得到徹底的開發。
在潛能開發後,如何才能讓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呢?就必須有不斷的鼓勵。有句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對,也不對。「對」是在於,在開發潛能方面確實需要不斷的激勵來樹立自信,增加興趣和動力。但「不對」則在於,並非所有的誇讚都會起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在孩子經過努力獲得成功後的誇讚才是真正的動力助推器。
在《后翼棄兵》中,校工Shaibel對於小貝絲的天賦開發與培養就很值得家長學習。Shaibel先生並非從開始就給了小貝絲鼓勵。相反,第一次當小貝絲正式向他提出想玩象棋時,他的回覆是「西洋棋不是女孩子玩的東西」。但這是這種拒絕激發了小貝絲的鬥志,於是更加用心地看Shaibel下棋,並從中摸到了各類棋子的運作規律。當小貝絲通過了Shaibel第一課的考驗後,Shaibel正式開始教她下棋時,也沒有將鼓勵說出口,而是像說書人一樣,總是不斷地吊著小貝絲對於象棋的興趣,從基礎的東西教起,包括下棋的禮儀,基本規則,再慢慢上升到難度較高的棋局。當他覺得自己已經沒什麼可教的時候,便找來自己的朋友,將小貝絲介紹到更大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實力。直到這時,Shaibel才由衷地說出了那聲讚美:「你的天賦令人震驚」。
天才之所以稱之為天才,其行為和思維必然卓爾不群。對於喜歡黨同伐異的普通人而言,這種不一樣便是一種怪誕,會加以嘲笑和誤解。因此作為天才,要面對的社會壓力會比普通人大得多。而長期面對這種不被理解和被排斥的環境,天才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瘋狂。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就是這個道理。
在《后翼棄兵》中,小貝絲在學棋的過程中正好趕上孤兒院濫用鎮定劑。鎮定劑產生的副作用讓小貝絲能在某種迷幻的狀態下在腦海中反覆推演棋路,於是便讓她誤認為這種藥是激發她靈感的來源。於是每當大戰,或是自己感覺把握不大時,她都習慣性地想要藉助藥物來激發自己的靈感。但其實,她後來每次重大的失誤都與濫用藥品和酗酒有直接的關係。正因她承受著比常人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期許,才讓她常常處在崩潰的邊緣。而一旦面臨情緒崩潰,她便會陷入嗑藥和酗酒的惡性循環中。若不是有閨蜜喬琳的交心相伴,藍顏知己們的鼓勵和幫助,她估計從巴黎鎩羽而歸後就會從此廢掉,一蹶不振。
所以當我們看《后翼棄兵》讚嘆天才的成功時,我們也該看到,天才背後的艱辛和困頓。這樣的人生雖然精彩,但卻如同在走鋼絲,隨時有可能跌落深淵。了解了這樣的天才之路,你還會希望你的孩子是天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