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本徵鐵磁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2021-01-09 科學網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東團隊與山西大學、中科院金屬所、長沙理工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一種少數層本徵鐵磁二維半導體中,利用固態門電壓調控手段,實現了電荷與自旋的雙重雙極全電操控。該成果7月2日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發表。

電調控磁性是自旋電子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磁性材料中如果能賦予門電壓的調控特性,將會為自旋閥等自旋器件增加一個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調控自由度,從而實現自旋場效應。但基於本徵鐵磁半導體二維材料的場效應器件至今研究甚少,而靜電場調製其磁性的研究更是缺乏。

該團隊採用惰性氣氛下原子層厚度的垂直組裝,將一種少數層材料封裝於兩層氮化硼之中,解決了母材料空氣中穩定性欠佳的問題。通過微納米加工手段製備出場效應器件,並進行系統的低溫電學與磁學測量。電輸運測量表明,該材料在鐵磁居裡溫度(~65K)以下,保持了載流子導通性,並且能夠實現電子與空穴的雙極場效應。

研究人員對該體系做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微磁學模擬,計算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模擬表明,該體系中存在特殊的自旋極化能帶,造就了實驗上觀測到的自旋與電荷的雙重雙極場效應。

這是目前首個擁有內稟自旋和電荷態密度雙重雙極可調特性、可集成信息存儲和邏輯運算的二維本徵鐵磁半導體材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反鐵磁材料開展了系列研究,在二維磁性材料居裡溫度提升(室溫鐵磁碳納米片)、二維磁性材料類型拓展(二維有機反鐵磁聚合物)方面分別取得了進展。
  • 褚君浩院士團隊在反鐵磁領域發現普適理論—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該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褚君浩院士團隊在二維反鐵磁領域獲重要突破:在二維A-type反鐵磁中提出了實現100%自旋極化的普適理論
  • 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新突破,天津大學首獲具有帶隙可調控...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目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據悉,封偉團隊通過對CaGe2進行Si摻雜,製備了具有精確配比的Ca(Ge1-xSix)2(x = 0.1-0.9)合金,通過拓撲插層反應實現了-H/-OH封端,獲得了具有一系列不同摻雜比例的蜂窩狀二維鍺矽烷合金。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
  •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7組研究員張穎研究團隊在中科院院士沈保根、磁學實驗室和物理所的支持下,搭建了集微納加工、高分辨磁疇多物理場調控、小尺度電輸運測量於一體的高解析度磁疇動力學研究平臺,自主發展了原位調控拓撲磁疇的新方法。
  • 進展|磁性半金屬EuB6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進展
    拓撲半金屬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研究之一。根據能帶交叉點的簡併度和形狀,拓撲半金屬材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度簡併點的狄拉克半金屬,二度簡併點的外爾半金屬和nodal-line半金屬等。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非磁性材料中發現了大量的拓撲半金屬材料,例如狄拉克半金屬Na3Bi和Cd3As2, 外爾半金屬TaAs, 和nodal-line半金屬Cu3PdN。通過破缺特定的對稱,由對稱性保護的拓撲半金屬態可以轉化為其他拓撲半金屬態或者有能隙的拓撲態,例如,破缺時間反演對稱,狄拉克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破缺鏡面對稱,nodal-line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
  • 進展|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的實現
    大面積且適宜與矽基半導體材料兼容的強磁性超薄量子功能材料對開發下一代納米甚至亞納米尺寸、高性能自旋電子器件尤為重要。近些年,研究者們陸續發現了以Fe3GeTe2和CrI3等為代表的兼具鐵磁性和垂直磁各向異性的範德瓦爾斯二維材料,掀起了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的熱潮。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二維材料家族涵蓋了絕緣體、半導體、金屬和超導體,並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二維材料前沿探索的基礎。
  • 中科院半導體所閆建昌研究員:前沿氮化物深紫外LED研發方向
    近日,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0)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其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這極大地拓寬了使用莫爾扭曲物理實現結構的範圍,並為相關系統如何從二維跨越到一維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提供了一條道路。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免費註冊丨Cell Press Live :代謝性疾病中國研究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四位知名學者——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李蓬,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洪詩雅,首都兒科研究所袁靜,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姜長濤。他們將與觀眾分享自己在代謝性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歡迎大家免費報名參加。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QLED,由於具有更好的單色性、色彩飽和度和較低的製備成本等優點,在顯示和照明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發光亮度、外量子效率(EQE)和壽命等主要性能指標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以往的工作中,器件存在高亮度時效率太低、高效率下亮度太低的矛盾。
  • 超酸是超薄半導體的良藥
    (上圖)顯示了具有結構缺陷(例如缺少表面原子)的二維二硫化鉬(MoS2)半導體。(下)用超強酸處理二維半導體可修復結構缺陷並改善材料的電子性能。 分層2-D半導體的原子薄性質導致了一系列獨特的物理特性,而這些特性在諸如矽的傳統體半導體中通常不存在。這些物理特性可以實現從傳感器到邏輯開關的一系列新設備,與傳統的同類產品相比,它們具有更高的性能。生產無缺陷的二維材料大規模地將基礎科學研究轉化為實際產品。但是,合成二維材料飽受大量缺陷的困擾,這些缺陷抑制了它們的許多有用特性。
  • 福建物構所電致變色氫鍵有機框架薄膜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電致變色氫鍵有機框架薄膜研究獲進展 2020-1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此前,曹榮及劉天賦研究團隊在HOF材料的設計及成膜方面也取得了其它重要進展,如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691–7696;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5, 7218–7224,ACS Appl. Mater.
  • 東北大學材料學院在反鐵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幾年,隨著相關新理論和新技術的發展,反鐵磁材料具有的超高抗磁場幹擾能力以及超快動力學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當前的科學研究普遍認為由於反鐵磁材料內部近鄰磁矩相互抵消,反鐵磁材料中無法產生自旋極化的電流,成為反鐵磁材料應用的瓶頸之一。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年來,少層二維原子晶體CrI3和Cr2Ge2Te6等本徵鐵磁性的發現激發了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熱潮。理論預測單層釩基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VX2(X = S,Se,Te)為本徵鐵磁性材料,單層VSe2的室溫鐵磁性已在實驗上觀測到,然而,隨著層數的增加,VSe2中的鐵磁性迅速減弱,由於其塊體材料的順磁性,VSe2的本徵鐵磁性仍存在爭議。
  • 酸性電解水析氫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半導體學報》被EI資料庫收錄—新聞—科學網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悉,由該所與中國電子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刊物《半導體學報》,近日收到愛思唯爾EI(工程索引)選刊內容團隊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