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星巴克,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咖啡和它家年年爆款的網紅杯子。
星巴克眾多高顏值門店裡,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這間位於天津的星巴克臻選旗艦店!
你別以為它是一棟普通的歐式建築,它可是一棟不折不扣的百年老樓,一個真真正正的文化驚喜!
經過星巴克1000多個日夜的反覆推敲,設計團隊在最大程度尊重保護文物的基礎之上,將百年前的歷史建築與現代樣式結合,讓大樓重新煥發了蓬勃生機。
感興趣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看看這一通「逆天爆改」吧!
這間店鋪的前身說來也很複雜。
原建築建成於1922年,位於天津最繁華的商業街,是當時有名的天津浙江興業銀行,距今也有近百年歷史。
銀行的設計師沈理源先生,則是中國第一批留洋的建築師,他曾和梁思成、林徽因是同期同學。他別致的設計風格也曾在民國時期鼎盛一時。
經過時代的變遷,大樓的的主人也隨之變化。先後成為外貿興業商場、永正裁縫店,見證了昔日天津的輝煌歲月。
1997年,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將這棟大樓納入其中,它則成為天津恒隆廣場的一部分,靜靜的矗立一角。
誰能想到,這樣一棟優秀的歷史建築,一空,便空置了十年。
但畢竟是一棟歷史文物建築,「爆改」也相當艱難。
在協商之處,文物管理部門就向星巴克提出了一個極為困難的死命令——只允許在店內打6個孔。
這無疑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如何在遵守規定的條件下,將一座歷史文物建築用作商業而又不顯違和?
整個設計團隊考慮良久,最終確定了這個方案:復原銀行大樓。
經過3年的用心改造,這間古典與現代共存的臻選店鋪終於誕生!
大樓的整體外觀看上去與先前並無太大差異。是一座典型的義大利建築。
二樓的正中間,增加了星巴克標誌的美人魚LOGO,顯眼醒目的同時也與整座大樓完美融合。
更令人驚喜的是,「浙江興業銀行」的招牌竟然又被重新「掛」上,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走進建築,兩旁的14根鎏金大理石柱氣派非凡,搭配圓弧形的穹頂牆面,瞬間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仿佛置身於百年前的歷史漩渦之中。
同時14根石柱也將臺面平均劃分,為每位客人做了一個小小的空間隔斷。
而桌面底下的白玉獅子,也是百年前的文物,所有的石料都是100年前從義大利漂洋過海而來。
石獅面容姿態萬千,流淌著貴族氣質,不失為當時興業銀行的點睛之筆。
它們精雕細琢神態巍然,宛如時空的守護者,靜靜的凝望百年間的變化。
畢竟是百年文物,設計師特地給這些石獅添加了一層透明的保護層,讓客人在近距離欣賞的同時,也能尊重歷史的文化。
建築內部的天花板也是整個設計的亮點之一。
巨大的圓形穹頂氣勢開闊,白色的方磚牆面優雅寧靜。在穹頂的中心,原本垂掛著一臺大吊燈,但是因為年久失修被拆下保存。
如今則被改造成一幅手工繪製的「咖啡樹蔭」畫作。精緻的花紋、古銅色調與整個大廳的風格完美融合。
更引人注目的是,除了建築外牆的原汁原味,大廳內部也保留或致敬了很多百年前的風味。
譬如中間橢圓形的純銅咖啡吧檯,那裡曾經是銀行噴水池的所在地,有著聚財的寓意。
而現在,設計師將其設計成了一個「船型」的操作臺,在原來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同時也正好呼應著天津的港口文化。
而在石柱與穹頂的交匯處,你可以看到一圈純手工打造的古代錢幣石雕,這些也都是銀行原本有的模樣。
在吧檯周圍的12個窗口,則是老銀行曾經的交易櫃檯,這些細節的保留都讓這棟建築的魅力更加深厚。
除此之外,原先的銀行貴賓室,如今被改成了私密茶室。
聽著很高大上對不,其實也就是新劃分的空間~如果沒辦法和玉石獅子一起坐,那就來這邊吧~也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當吧檯的檯燈、大理石柱上的圓形燈齊齊亮起時,更是會有種穿越到上世紀的錯覺!
如此壯觀的內部設計,即便不是想喝咖啡,也值得打卡體驗!
除了喝茶、喝咖啡,你還可以品嘗到不同種類的美酒。
看看這個琳琅滿目的4層酒架。上面擺滿了各國酒品~盡情享受酒精帶來的愉悅吧!
走上2樓,窗外的好風景同樣一覽無遺。站在這裡品一杯咖啡,仿佛轉眼便是百年。
其實,除了天津的這家創意門店。這些年,星巴克一直在嘗試開設不同的個性化門店。
在國內外的很多一線城市中,你都可以發現幾家融合了當地建築文化的門店設計。
東京 · 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
整個設計採用了大量的木元素,與周圍的景色和大自然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在內飾的設計上,選用了日本的國民櫻花為設計元素。
木樓水榭,古色古香的江南韻味便是南京星巴克最大的特點。
門店內裝飾著大量木雕花窗元素,還添置了明式圓桌與茶几。將老南京當地風情與咖啡文化相結合十分有腔調。
原木的基色搭配復古的綠牆,總能在傳統的韻味間又多了一點現代的靈性。
連續的外置斜向玻璃肋將周遭極度豐富的影像切片化處理,紛繁中尋找統一。
看到思南公館門店的第一眼,同樣是濃濃的民國風,但周邊的綠植,內斂的建築都顯得更加小清新一點。
同時也是星巴克在國內開設的第一家咖啡實驗室,你可以在料理臺上,觀看各種咖啡的煮製方式。
看了這麼多獨具特色的門店設計
星爸爸的設計能力果真不同凡響
它不僅僅是一家咖啡廳
還為每個城市留下了不同的建築回憶
你有什麼看法呢?
不妨在評論區和我們討論一下~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文字由白蟻君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