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1300 字,閱讀約需 2 分鐘
目錄
1.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每天洗澡
2.洗澡時別「強力清潔」,傷害皮膚
3.洗澡時間別過長,小心暈倒
4.洗澡水溫別太高,小心燙傷
5.洗澡時小心滑倒、跌倒
6.警惕洗澡設備、環境是否衛生
7.忘記及時保溼
洗澡對於當代人來說,不僅是一種清潔的手段,更是一個難得的放鬆和思考人生的好時間。
而且現在每家都有熱水器,洗個澡也格外方便,有的朋友甚至養成了出門前、回家後都洗個澡的習慣。
今天就來聊一聊,想洗個乾淨健康的澡,有哪些坑要注意躲避。
正常的皮脂能保持皮膚的溼潤、柔韌和屏障功能,穩定的菌群對皮膚的免疫功能也至關重要。[1],過度清潔會對他們產生損傷。
每天大量出汗或暴露在大量油煙、灰塵之中的人有必要天天洗一下,已經出現皮膚幹癢問題的人,可以在每天洗臉、洗屁股的前提下,適當減少洗澡頻率。
很多人喜歡經常去搓澡,覺得搓下來的灰越多越好,其實並沒有必要。這種傳統可能是過去冬天洗澡的機會很少,難得洗澡要徹底洗乾淨,再加上它特殊的文化意趣和痛覺使人興奮的原因,才保留了下來的。
還是應該溫柔對待皮膚,不建議經常用搓澡巾、 泡沫球和刷子,會損害皮膚角質層。[2]
就算是對於背部痤瘡嚴重的患者,美國皮膚科學會也強調過度搓澡不會帶來任何幫助,反而會讓皮膚更容易感染。[3]
另外,用清潔效果太強的沐浴露洗澡(特別有「抗菌」、「香氛」等關鍵詞的),往往有額外的刺激性,會破壞皮膚的油脂平衡。
這些「強力清潔」的手段會讓皮膚變得幹癢、敏感,更容易感染和過敏。[2]
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美國皮膚科學會建議最好把洗澡時間控制在5-15分鐘,最多也不要超過20分鐘。[4]
洗澡過久除了會傷害皮膚,在通風不佳的浴室過久,還容易出現喘不上氣、胸悶、四肢乏力、頭暈的情況。很多公共澡堂通風設施過少,空間狹小、空氣不流通,這種情況下更要小心。
另外熱水或蒸氣會使血液集中到皮膚,血流變快,腦部容易產生輕微的供血不足,因而出現頭暈。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貧血的朋友要格外小心。
一般出現輕微的症狀就最好離開澡間,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適當緩解。
水溫不宜過熱,40攝氏度左右比較合適,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還會在洗完澡後加劇皮膚水分的蒸發。
南方的朋友如果實在覺得冷想調高點溫度洗澡,最好不要別洗澡邊洗臉,就是別讓花灑直接噴熱水到臉上,長期用過熱的水洗臉會導致臉部皮膚更易敏感。
另外,很多成年人不覺得燙的水,兒童因為皮膚嬌嫩會覺得燙,多詢問孩子感受,不要強迫用自己覺得合適的溫度給孩子洗澡。
還有糖尿病患者對溫度感知沒那麼靈敏,要小心長時間接觸熱水造成低溫燙傷。
浴室因為裝的是地磚加常常有積水,成為了家裡最容易發生跌倒的地方,最近也常常能看到新聞報導有明星摔倒,而且後果也很嚴重.
為了防止滑倒,最好在洗手池前、浴缸邊、淋浴間裡邊放置吸盤式防滑墊,一般的防滑墊容易移動,反倒是會帶來額外風險。
如果家中有老年人,建議在浴室安裝浴椅、扶手。
平時注意監測血壓、血糖,有異常及時就醫,洗澡時也要更小心一點,最好有家人陪同,起碼出現意外能及時獲得救助。
油膩的浴簾、掉漆的花灑、潮溼的毛巾、老舊的熱水器、離馬桶很近的牙刷、很久沒刷的地磚,這些都會讓你「越洗越髒」。
趁著年底,來次更新和大掃除吧!
對於很多人來說,洗完澡3分鐘內塗抹保溼霜也很重要哦!~
你平時多久洗一次澡?用多少度的水?
[1] Larson, Elaine. "Hygiene of the skin: when is clean too cle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7.2 (2001): 225.[2] Havard Health Publishing, Showering daily — is it necessary?. Available at: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showering-daily-is-it-necessary-2019062617193[3] https://www.aad.org/public/diseases/acne/diy/back-ac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