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糧食浪費情況嚴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至關重要。學校積極採取各種措施,防止學生浪費,這本是大好事。但令人遺憾的是,出現了用力過猛、跑偏等問題,尤其值得高度警惕。
據報導,湖南耒陽市正源學校從2015年起對學生供餐不限量,學生用餐後班級派代表進行剩飯剩菜稱重,就餐過程中學校會對學生就餐進行巡查。近日,湖南耒陽市正源學校校長羅湘雲介紹,班級每人每天平均剩飯剩菜超過100克,將會取消學生獎學金評選資格,同時也會對學生個人浪費嚴重者進行罰款100元。
該學校反對浪費工作,抓了長達五年之久,說明極為重視並持之以恆培養學生厲行節約習慣,值得肯定。但不論「班級人均剩飯菜超重取消獎學金評選」還是「學生個人浪費嚴重者進行罰款100元」做法,均讓人難以苟同,不僅用力過猛、跑偏,在法律、情理上恐怕也很難說得過去。
說其用力過猛、跑偏,是因為學生沒有收入,個人浪費再嚴重頂多就是打好飯一口都不吃倒掉,也就幾元至十幾元的飯菜,批評教育差不多了,動輒就罰款100元,「責罰」懸殊過大,當事學生接受不了,也難獲得社會和輿論支持。
客觀而言,獎學金評比主要是以成績論英雄,也就是說,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學生是否節約糧食,與成績無必然聯繫,成績好的也可能不節約糧食,不能因為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剝奪其獲得獎學金的權利。否則,有違獎學金評比初衷。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學校不是執法機構,無權對學生進行經濟處罰。而學校對學生進行罰款處罰,難獲認同,早就飽受詬病,是不能戀戀不忘的。
說來說去,反對浪費是一回事,獎學金評比是另一碼事,只能一碼歸一碼,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具體而言,學生浪費糧食該教育批評,學習成績優秀也該獎勵,即便是發生在同一名學生身上,也不能因為其不節約而取消獎學金。
學校糧食浪費情況嚴重,有學生不懂得愛惜糧食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恐怕還在於「飯菜不好吃」。反對浪費,除了教育學生愛惜糧食,厲行節約之外,更應在飯菜口感上做文章,而不是「捆綁獎學金」「重拳出擊」。
事實上,學生浪費糧食僅僅只是不文明行為,將反對浪費與獎學金捆綁,對學生個人浪費嚴重者進行罰款,看似決心大,實質上是以不文明行為對待不文明行為,本就不值得提倡。
耐人尋味的是,不僅在當事學校看來,此舉竟然成了「先進經驗」」,甚至成了「先進典型」進行大肆宣傳,越發跑偏。
學校本就肩負教育學生厲行節約的職責,面對糧食浪費情況嚴重,反對浪費至關重要。但學校也是培養人才、涵養學生人品的地方,更應該講究人性化教育,尤其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想當然不能玩綁架和拿經濟制裁說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浪費,在任何地方都應該被抵制。學校反對浪費的確必不可少,但不能捆綁獎學金,也不能進行罰款,更不能把「班級人均剩飯菜超重取消獎學金評選」當先進典型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