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產品隊伍再擴張!大集合資管計劃公募化運作已近千億

2020-12-15 每日經濟新聞

2020年接近尾聲,近期又有多隻券商大集合資管計劃轉公募化運作,記者注意到,除了常見的股基、債基,開始有QDII產品出現。

此外,從目前大集合轉公募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整體進展並不是特別得快,但是大集合轉公募的這些產品,累計規模或已近千億。

大集合QDII產品轉公募

近日,廣發資管旗下的廣發資管全球精選一年持有期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QDII)正式進入到了公募化運作的階段。

作為一隻QDII產品,廣發全球穩定收益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於2013年5月10日開始募集,於2013年5月27日結束募集工作,並於2013年5月31日成立。

2020年11月1日,證監會籤發《關於準予廣發全球穩定收益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合同變更的回函》,準予該集合計劃進行合同變更。

2020年12月2日,廣發全球穩定收益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式變更為廣發資管全球精選一年持有期債券型集合資管計劃。

從廣發資管、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東證資管、招商資管、興證資管等較大機構來看,此前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主要是傳統的股基和債基,QDII產品在此前的公募化改造中並未看到,此次算是首次出現。

除了這隻產品,同樣實施公募化改造的廣發資管平衡精選一年持有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根據合同變更公告,於今日(12月14日)對集合計劃進行份額折算。

此外,還有多隻大集合產品也於近日進行合同變更,國泰君安君得益二號優選基金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於2020年11月16日起,正式更名為國泰君安君得益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信證券股票精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於2020年11月25日變更為"中信證券成長動力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公募化運作產品已近千億

截至12月14日,記者注意到,在上述這幾家較大機構中,已有近30隻的大集合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其中中信證券、廣發資管、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資管是完成公募化改造較多的機構。

具體而言,中信證券旗下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產品數量一共有8隻(單只產品有多個份額只算一隻,下同);廣發資管旗下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產品數量一共有6隻;中金公司旗下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產品數量一共有5隻;國泰君安資管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產品數量一共有5隻。

而從規模來看,首先,記者根據已完成公募化改造且同時已披露3季報的產品進行統計,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記者統計

可以發現,上述這些較早公募化的產品在3季度末的規模已經超過了820億元。

再來看3季度之後新轉公募的產品,據記者最新了解,中信證券臻選回報混合、東方紅啟航三年持有期等多隻產品的規模均接近或超過了20億元。

總的來看,目前已經公募化的產品累計規模至少已接近千億。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各家券商、券商資管旗下大集合轉公募化的節奏也並不太一樣,有的已經轉了一半以上,有的僅轉了一隻。

有券商資管人士表示:「固收類產品的進展比較慢,今年目前已經到年底了,肯定是來不及了,剩下的要到明年才能轉了。」

眾所周知,大集合轉公募化運作本來是到今年到底要全部完成,後來由於資管新規延期的原因,大集合轉公募化也同樣順延一年。對於目前剩餘產品較多的機構來說,明年必須得加快步伐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券商資管加快公募化改造發行 首批已有產品業績比肩公募
    上海證券報獲悉,中信證券資管年內的最後一隻大集合公募化產品――中信證券穩健回報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近日開放了外部渠道的二次發售。據悉,在前期中信證券自有渠道的基礎上,該產品募集很快就接近規模上限。
  • 保證金產品公募化改造正式「發車」 行業存量仍逾千億
    來源:券商中國規模最大的華泰紫金天天發,率先啟動了券商保證金產品的公募化改造。證監會網站顯示,12月17日,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華泰證券資管」)關於旗下產品「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變更註冊的申請材料已被接收。
  •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之路:「大而全」還是細分領域的「精品店」?
    同時,伴隨著公募基金牌照放開、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持續推進,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進而申請公募牌照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券商資管的不二選擇。據了解,不少券商資管都在準備申請材料,有的還在等待「一參一控」相關政策的放開。而在公募化進程之中,券商資管很難有統一的路徑,畢竟各家的資源稟賦不同,公司甚至集團內部的戰略定位也並不相同。
  • 興證資管金麒麟領先優勢——大集合公募化的「三好生」
    今年以來,依據《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及《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各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規範陸續進行。由興業證券旗下興證資管發行的興證資管金麒麟領先優勢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自2020年4月13日起,變更為公募化運作的金麒麟領先優勢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計劃已有近八個月的時間。
  • 中信建投證券首隻公募化產品重磅來襲!
    大幕的開啟,各大券商資管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大集合公募化改造  據了解,中信建投價值增長的前身是「中信建投靈活配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該產品是一隻成立超過10年的老牌產品,同樣也是一隻業績優異的「金牛」大集合,曾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獲得「三年期金牛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獎項。
  • 中泰資管公募業務成雞肋,章飈卸任董事長
    同期,對應託管費和客戶維護費分別為427萬元和1096萬元,合計為1523萬元,佔比近六成,餘下銷售服務費和其他費用分別為123萬元和86萬元。其中,僅客戶維護費佔管理費比例已超過四成,高達41.3%。此前,中泰資管直到拿下公募牌照近一年之後的2018年12月5日才成立了旗下首隻公募產品——中泰星元價值優選,該基金為大盤價值混合型基金。
  • 業績成「爆款」產品試金石中信證券紅利價值公募化「首秀」成績亮眼
    但當發行熱潮退去後,業績始終是檢驗「爆款」產品的試金石。作為中信證券旗下首隻完成公募化改造的權益類大集合產品,自今年11月4日起,中信證券紅利價值距其公募化後首發日一年鎖定期滿,陸續向持有人開放贖回,其公募化「首秀」成績單非常亮眼。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中信證券紅利價值B類份額近一年收益率高達53.80%,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收益率(14.73%),獲得了38.95%的超額收益。
  • 中信證券紅利價值公募化「首秀」成績亮眼
    但當發行熱潮退去後,業績始終是檢驗「爆款」產品的試金石。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中信證券旗下首隻完成公募化改造的權益類大集合產品,自今年11月4日起,中信證券紅利價值距其公募化後首發日一年鎖定期滿,陸續向持有人開放贖回,其公募化「首秀」成績單較為亮眼。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早在2018年底,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對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實現規範發展的標準與程序進行細化明確。經規範後,大集合產品將轉為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持續穩定運作。
  • 景順長城康樂:資管行業回歸本源 公募基金五大維度助力資本市場
    康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打破剛兌、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管行業回歸本源,各行業主體主動管理能力均得到提升, 促進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管行業整體良性發展。  「公募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業績積累,已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基金突出的賺錢效應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 景順長城康樂:公募基金五大維度助力資管轉型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康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打破剛兌、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管行業回歸本源,各行業主體主動管理能力均得到提升, 促進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管行業整體良性發展。「公募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業績積累,已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基金突出的賺錢效應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截至2020年11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6.49%,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6.87%,公募FOF年化收益率9.38%,各類型基金取得了長期良好業績,公募基金成為養老、家庭理財等普惠投資的重要工具,「炒股不如買基金」理念深入人心。
  • ...投研老將攜「價值增長」再度出基—中信建投證券首支公募化產品...
    隨著大資管時代大幕的開啟,各大券商資管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工作。近期,市場不斷有券商獲得改造批文以及產品啟動二次發行的消息傳出。記者從頭部券商中信建投證券獲悉,公司旗下首隻大集合改造產品「中信建投價值增長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價值增長)前期已成功獲批,目前已完成二次發行的準備工作,即將於1月4日以全新的面貌與廣大投資者見面。
  • 公募REITs試點意義深遠
    很多2014年以來發行的PPP項目由於項目尚未運作成熟、所有權或特許經營權不在項目中以及使用者付費模式不健全的一種或多種問題的存在,因此當前還比較難運用到公募REITs中,但是當下運作比較成熟的PPP項目是可以和公募REITs相結合的,尤其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並且已產生穩定現金流的項目值得期待。如何評價優質資產?
  • 公募REITs指引七大要點:明確產品定義與運作模式
    這也意味著,國內公募REITs向前邁出一大步。公募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是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通過證券化方式,將具有持續、穩定收益的不動產資產或權益轉化為流動性較強的上市證券的標準化金融產品。
  • 再融資新規落地兩個月 3家公募「嘗鮮」定增|公募基金|上市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距離今年2月14日證監會公布並實施再融資新規2個月,近日,上市公司世紀華通公告非公開發行結果,國泰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職業年金、社保基金等多條產品線各有斬獲,嘗鮮再融資新規後的公募定增首單。
  • A股公募基金行為分析:公募基金的風格偏好可以持續嗎?
    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公募基金產品開始具備真正的投資價值,此階段公 募產品中股票型基金的佔比最高,基金規模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且絕大多數基金 難以實現超額收益,基金規模沒有明顯擴張的傾向。3)2012 年至今,加速發展期。 2012 年非標擴張帶動貨基的繁榮,公募基金產品的數量和淨值加速增長。
  • 公募REITs試點快來了,不動產資管有哪些機會?華泰資管崔春:這樣的...
    據有關方面透露,目前已有近30家資管機構參加了發改委組織的基礎設施REITs項目答辯,公募REITs產品距離正式面世又邁進一步。「存量時代」下的不動產管理首批基礎設施REITs聚焦在新基建、交通、能源、倉儲物流、環境保護、信息網絡、園區開發七大領域。
  • 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七萬億美元巨頭貝萊德來了
    管理規模超過7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貝萊德集團在境內設立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獲批,表明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資管行業迎來全球機構同臺競技的新階段。這意味著若組建符合監管要求,最晚可於明年2月底前開業,2021年投資者有望購買到貝萊德發行的公募產品。 針對獲批籌建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發言人對中證君表示,貝萊德旨在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投資解決方案,幫助投資者實現長期財務目標。除貝萊德外,提交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的還有路博邁和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