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用植物與文學的邂逅,詮釋《詩經》最美人文畫卷

2020-12-14 桑者閒閒

古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言下之意,人有感情,草木是沒有感情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讀完《野有蔓草》之後,發現一草一木在《詩經》中皆可傳情。表白時:「參差荇菜」有輾轉反側愛而不得的求愛之情,「白茅純束」男子對心愛姑娘的愛慕之情;祝福時:「逃之夭夭」有對婚嫁女子的祝福之情;思鄉時:「黍離之嘆」和「採薇採薇」有對故土的高歌和思鄉之情;祝酒時:「常棣之華」有表達兄弟之義……

一直覺得《詩經》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古典文學巨作,因為生僻字和通假字太多,如果光看釋義,又覺得缺乏了一些趣味性。然有幸讀到《野有蔓草》這本書,作者藍紫青灰通過介紹《詩經》詩句中出現的植物,從人物性格、歷史典故、地理位置、或美食製作等角度,一步一步帶你走進詩歌背後蘊藏的背景文化,最終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作者引經據典、極具趣味性、自帶科學性,還附帶獨特的美食角度,加之書本精美的手繪彩圖讓你更加體會古典文學之美。

《詩經》中涉及植物有152種,作者在《野有蔓草》中解讀了其中28首中出現的植物。書中介紹了每一種花草樹木都有著自己特殊的屬性,或有著一段特別的歷史典故,它們在那裡搖曳生姿,即使經歷千年,依然傳誦著古老的情感,比如最普通的「桃」。

桃——祝福之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桃之夭夭, 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 宜其家室。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 宜其家人。——《周南·桃夭》

在詩經中,「桃」在這首詩歌中表達的是祝福之情。作者從兩方面對「桃」進行剖析,字義的不同理解,對《桃夭》蘊含的祝福之情也有所不同。

其一,這是一首用在婚禮上的祝賀之歌。

從字上來看,「桃」中有個「兆」,桃花明媚鮮豔,桃樹結子繁多;十億為兆,言其多也。在古代,女子出嫁曰「歸」,用一樹的桃花和滿樹的桃果來祝賀新娘和夫家,祝福他們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其二,這是一首祭祀春神的恭祝之歌。

從文化背景來看,這首詩歌創作的年代是周朝,周朝盛行巫祝文化,也就是常說的卜卦。當時社會風氣極亂,人們相信鬼神之說,而桃樹劈開味辛氣惡,不生病蟲。古人云「周人木德,以桃為梗」,人們相信桃樹有驅鬼鎮邪的作用,對桃樹敬畏有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首歌也許是用在祭祀春神時吟唱的,時間也是在芒種節氣,春神名字叫句芒。在芒種之日,春神退位,人們為春神踐行。此時,桃初成時,滿樹桃子,密密麻麻,他們在樹上掛上彩條,載歌載舞恭祝春神歸位。

識草木,才懂《詩經》。《詩經》中出現的一花一草,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花草,然而當花草遇到詩歌,卻激動出不一樣的情感。古人作詩愛用花草樹木來起興,託物寄情。這些植物不僅具備自身的屬性,還承載了人類豐富的情感,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耐人尋味。

《野有蔓草》用植物與文學的邂逅,把《詩經》中最美的歷史畫卷娓娓道來。讀《野有蔓草》,感受植物們用自己獨特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訴說著先秦百姓們的人生百態和風俗人情,是它們賦予了《詩經》磅礴而沉澱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詩經《野有蔓草》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你漫無目的地看著路上的一花一草,來來往往的人群。突然,有一個眼神,你似曾見過,你再把目光溜回去確認一下,沒錯,ta的目光,你見過,因為在ta的目光當中,你看到了你自己。就這樣,你羞澀地笑了,心裡小鹿亂撞,臉上微微發燙。你希望在ta眼中的你是此生最佳的狀態,你希望ta會走過來,輕聲的說聲:「嗨……」如此,甚好。
  • 邂逅《詩經》裡的「芣苡」:車前草
    一股和著泥土味的稻香直入鼻子裡,展眼望去,田埂上那些熟悉的藥草:紫地丁香、金銀花、車前草……打開手機百度,輸入現場那水靈靈的圖片。百度百科展示著它們全部的信息,靜心讀一讀那已經熟知的中草藥名字,望一望泥土中長出的綠色草木,便覺神清氣爽。迎面邂逅這片自帶詩意的藥草,打開了一個個思鄉的愁緒。《詩經》裡有一篇記載藥草的詩文《芣苡》:採採芣苡,薄言採之。
  • 野有蔓草 | 遇見生命的力量
    讀《詩經》,能多識「鳥獸蟲木」之名,從「關關雎鳩」到「呦呦鹿鳴」中的「鳥」和「獸」。    而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立馬能把蟋蟀這種「蟲」在季節變換中的活動寫得生動而活潑。
  • 鄉土植物|莕菜:詩經中的第一草
    在《詩經》的首篇作品中,它曾被窈窕淑女涉水採摘。而隨著《關雎》的傳唱,它成了寓意愛情之草。如今,人們多見之不識其名,或聞名而不知其貌。但作為水生觀賞植物的它,依然以那點點鵝黃的花,臨風搖曳;以那條條青碧的莖,參差逐波,綿亙著千年的風情。
  • [最美的邂逅]多肉植物第18期
    [最美的邂逅—多肉植物]肉友交流群,全國最有愛和最友愛肉友交流群。
  • [最美的邂逅]多肉植物第19期
    [最美的邂逅—多肉植物]肉友交流群,全國最有愛和最友愛肉友交流群。
  • 用西方音樂技法演繹中國文化經典,大型套曲《詩經·國風》首演
    前來觀看演出的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評價這場音樂會時表示,用音樂的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作品帶向國際舞臺,音樂家談晨為我國「十四五規劃」指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了貢獻。演出現場,作曲家談晨指揮中德牧歌合唱團的演員們。
  • 導遊甘肅丨來永靖的「普羅旺斯」,邂逅最美的馬鞭草花海!
    導遊甘肅丨來永靖的「普羅旺斯」,邂逅最美的馬鞭草花海!眼下,正是馬鞭草的盛開期,細長而直立的莖上綻放著一朵朵指甲蓋大小的藍紫色小花,連成片看起來好像一片紫色海洋,充滿魅惑,與隔橋相望的百日菊一起,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田園風光。即使不去普羅旺斯,小城黃河花堤上的萬株馬鞭草就能給你同樣的浪漫體驗。身處花海,仿佛置身於浪漫的法國薰衣草莊園,美麗溫馨,如夢如幻。馬鞭草的花期很長,她等待著一場又一場的遇見。
  • 《詩經》中最美的句子,都跟它們有關
    日本弘化4年,公元1847年,有一個叫細井徇的日本學者根據《詩經》中描寫的動植物,編寫了一本畫冊,名為《詩經名物圖解》。描繪細膩精美,絕對配得上《詩經》絕美的句子。▲ 葛:多年生藤本植物。葛覃就是葛草的藤蔓。《詩經·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 邂逅經典 誦讀春天——《詩經:越古老,越美好》
    邂逅經典 誦讀春天——《詩經:越古老,越美好》 2020-03-20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5種植物+210首詩詞,這套書帶孩子走進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園!
    105植物,按所在作品,分為《詩經篇》《唐詩篇》《宋詞篇》,每冊35種植物。它一書多用,既是一套充滿靈氣的植物圖鑑,又是唯美的植物百科,還可以作為詩詞書來讀。比起那些枯燥難啃的同類書籍,它是一套更適合孩子的讀物:有料——延伸105個植物背後的故事、植物相關生活常識,囊括植物與文學相關的方方面面;實用——105種生活中常見植物,倍感親切,讓孩子學有所用;詩意——210首植物相關詩詞,帶孩子走進古詩詞中的草木世界;可賞——400餘張高清植物專業攝影圖,拉近植物與孩子與植物的距離。
  • 《詩經》裡最美的10首詩,草木皆情,句句生香!
    讀經典文字,聽世界名著 有人說,最美的情話在《詩經》裡:「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有人說,最美的花兒在《詩經》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那些出自《詩經》的超美二字暱稱
    那些出自《詩經》的超美二字暱稱 燕飛 《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瓊瑤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桃木,報之以瓊瑤」。瓊瑤,美玉。
  • 詩經中的植物都是有靈性的
    《詩經》中的植物是有靈性的。 有人說,一部《詩經》,半部「吃」經。吃貨看什麼都是吃。詩人與農夫,畫家與美食家,同在一株植物面前,所呈現出的畫面和心理到底是不一樣的。 荇(xìng)菜::《詩經·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 今天我要嫁給你了,用《詩經》怎麼說?
    《詩經》中的愛情,流傳了兩千多年,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場面。《國風》中第一篇《關雎》就是最經典的愛情告白,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驚豔了世人兩千年;反之,《摽有梅》是姑娘對小夥子的大膽表白,「摽有梅,其實七兮。
  • 秦風蒹葭萋萋,出自詩經中的女孩名字
    {婉如}出自《野有蔓草》詩經鄭風有美一人,婉如清揚。{桃夭}出自《桃夭》詩經周南裡面的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一句。詩經中有詩意的女生名字賞析而且出自《蒹葭》詩經秦風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一句,十分富有詩意。未晞也寓意著女孩像陽光一樣清澈動人。
  • 《詩經》中的植物,認識幾個?
    單單看《詩經》中的植物,我們認識多少呢?小編給您匯總了,一起來看看吧!講到這些植物,除了想到它能不能吃之外,除了樣子奇特的感到好奇外,其餘的都視而不見了,而我們的先民們卻能觸景生情,完成這樣偉大的創舉。他們定是有著非同尋常的經歷,比常人更加敏感細膩的心思。讓經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十首《詩經》名篇,美了三千年
    《詩經》是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內容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從《詩經》中,我們可以窺見先民們的生活與情感。在《詩經》中,先民們將詩歌與勞動生活緊密相連,使得這些詩歌清新而真誠,至今仍讓人思之。
  • 《詩經》好聽的名字來襲:你的名字,白石皓皓
    鏘鏘~燈火君打算開啟《詩經》重製版,歡迎各位小可愛們捧場~燈火君前幾天重新閱讀了之前發表地《詩經》取名的文章,文章沒有條理性而且看得人眼花繚亂,燈火君實在是不堪卒讀啊……所以呢,燈火君舊坑新開,一起去看看吧~麼麼噠~燈火君有話說:不要嫌我煩呀,如此重複三遍~《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燈火君先開《風》~而《風》也稱《國風》,又包括《周南》、
  • 《詩經》第一草:參差荇菜
    焦裡堂六歲讀《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一日掃墓,舟行湖上,他父親指著一種水草說:此《詩經》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是也。這一株草,便是幾十年後焦裡堂做《毛詩鳥獸草木蟲魚釋》的因緣。我本寒家,兒時蒙在鼓裡,不知有書,所幸鄉間自有一派天機流行,門前清川,屋後池塘,生著一種水草,父親叫它「杏草」,我用一根棒,往水裡來回絞幾下,杏草的莖便絞在棒上,拔起來,曬乾,畀羊吃。長讀《詩經》,乃知此即荇菜,為之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