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隱龍
傀儡:藝術與民俗《火影忍者》中的大部分忍器都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武器為原型,但有一種令人驚豔的武器系統其背後雖然同樣有著複雜的歷史脈絡,但其原型卻與武器無關,這便是傀儡。
早在「中忍考試篇」中,勘九郎便作為傀儡師出現了。所謂傀儡師,通常指都是利用雙手釋放出查克拉線進行操縱傀儡——當然強大如赤砂之蠍,其身軀都已經被改造成了傀儡,自然也不需要雙手進行操作。早期的勘九郎有三具傀儡,分別是烏鴉、黑蟻與山椒魚,而這三具傀儡通通出自於天才傀儡師赤砂之蠍之手。
《火影忍者》中提及的傀儡共有四名,其中有三名出場,分別是勘九郎、赤砂之蠍與千代婆婆;而未出場的則是初代傀儡師門左衛門——也正是門左衛門這個名字,表明了傀儡的原型即是繁盛於江戶時代、與能劇、歌舞伎並稱為日本三大國劇的木偶淨琉璃。
後期的勘九郎
淨瑠璃原本是說唱藝術的一種,其原型為室町時代的讀本《淨琉璃御前物語》搭配曲調後的產物,後來和木偶戲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表演藝術。因《淨琉璃御前物語》影響甚大,故之後的故事也統稱為「淨瑠璃」。淨瑠璃一詞原指曲調,後來又指它的腳本,後亦可做劇種的名稱;而表演淨瑠璃的藝人則被稱為「傀儡子(木偶師)」,也便是《火影忍者》中傀儡師的歷史原型。
淨瑠璃與木偶戲的結合也是一種偶然。十六世紀中期,木偶藝人中出現一個被稱為「夷舁」的群體,這些供奉商業之神惠比壽神的藝人流落各地,表演木偶戲,其作品多為多為祈福禳災的劇目。享祿年間(1528—1532),淨瑠璃與夷舁的木偶戲相結合成為現代意義上淨瑠璃。傀儡(木偶)並非門左衛門所創造,但在而在淨瑠璃的發展過程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劇作家確實名叫近松門左衛門。
淨瑠璃
近松門左衛門原名杉森信盛,別號巢林子,近松門左衛門是他的筆名。他出身於沒落的武士家庭,青年時代作過公卿的侍臣,後因各種原因,毅然決定投身於被人所鄙視的演戲藝人的行列,從事演劇和劇本創作活動。近松門左衛門生於江戶時代初期,正逢杉山丹後掾和薩摩淨雲將淨瑠璃大加推廣的時期,而在決心獻身於演藝事業之後,近松門左衛門以近五十年的歲月共創作淨瑠璃劇本110餘部、歌舞伎劇本28部,被後世稱為「日本莎士比亞」,並與井原西鶴、松尾芭蕉並稱為「元祿三文豪」。
在近松門左衛門筆下,淨瑠璃具備了真正的戲劇衝突,其人物也擺脫了木偶的外殼,所以在另一個角度來論,近松門左衛門的確給了傀儡以靈魂。《火影忍者》將傀儡師的始祖設定為門左衛門,千代婆婆的術「白秘技·近松十人眾」也以近松門左衛門命名,從中也不難品味出近松門左衛門後日本文學的深遠影響。
千代婆婆的"白秘技·近松十人眾"
作為《火影忍者》中最先出場的傀儡師,勘九郎的「貓耳鬥篷」也正是日本歷史上傀儡師的傳統服裝。在古代,傀儡師以臉上所塗的不同花紋以區分等級,而勘九郎不同時期臉上所呈現的不同花紋,也從側面顯示了勘九郎的成長與強大。
值得一提的是,淨瑠璃本為佛教用語,淨瑠璃世界即是藥師佛的淨土。而在「白秘技·近松十人眾」之中亦有一合體技「三寶吸潰」,也借鑑了佛家三寶「佛」、「法」、「僧」的概念。總體而言,《火影忍者》中的傀儡術在歷史雖並非真正的忍術,但其設定卻很好地關聯了日本民俗與宗教文化,的確稱得上匠心獨具。
與《火影忍者》相似的技能也出現在另一部日漫《聖鬥士星矢》中,冥界三巨頭之一米諾斯的絕招便是「星辰傀儡線」——用一種看不見的線將對手操縱,被操縱者完全成為傀儡而自己無能為力,米諾斯則可以通過無形的線隨意折磨甚至殺死對手。不過相比於《火影忍者》繁複華麗的文化背景,「星辰傀儡線」的設定顯然有些蒼白無力,不及前者的深沉了。
星辰傀儡線
忍者六具:現實與理想華語音樂「鬼才」周杰倫在其第二張專輯《範特西》中曾創作過一首名為《忍者》歌曲,歌詞為另一個「鬼才」方文山所作,其中有一句並不引人注目的副歌:「いちにさんし,黑夜裡偷襲,去攻擊,煙霧當武器!」
這句歌詞在整首歌中一閃而過也不算出彩,但卻最符合忍者的真實形象。《火影忍者》所勾勒的那種陽光而燦爛的忍者世界只是作者美好的想像,作為歷史上曾真實存在過的一種職業群體,忍者長期處於「高風險低低入」的狀態下,與武士階層的光鮮截然相反。與此對應,忍者使用的忍器也實用、樸素、廉價為首要標準,根本不可能如包括《火影忍者》在內的大部分忍者文學作品中所描繪地那麼華麗。方文山歌詞所描述「煙霧當武器」其實並不酷炫——相反,當忍者使用煙霧時大多只是利用障眼法逃竄,畢竟比起戰士,忍者更接近於一名間諜,而當間諜需要煙霧甚至刀劍時,縱然任務沒有失敗,自己的身份也基本暴露了。
周杰倫《忍者》
所以,忍者最經典的「忍者六具」不是手裏劍、苦無、忍刀等戰鬥型忍器,而是一切最為平常的物件:鬥笠、鉤繩、石筆、手拭、打竹、藥品。
鬥笠為忍者必備之物,原因之一是可遮風擋雨,原因之二是能隱藏身份。與普通鬥笠不同,忍者鬥笠的編織工藝較為特殊,所有枝條向外部傾斜,故縱使遮住了臉,使用者依然可以透過鬥笠的縫隙看清外部的事物。在傳遞情報時,鬥笠也是一個很好的密語書寫載體,一個好的忍者鬥笠會讓忍者顯得毫不起眼。
《火影忍者》中最出名的鬥笠有兩種,一種是五影的鬥笠——上面分別寫著「火」、「水」等「國號」;一種是曉組織的鬥笠,鬥笠的邊緣繫著獨特的風鈴。無論是影鬥笠還是曉鬥笠,其文字與聲音都成了獨特的身份標識,與意義與歷史上忍者鬥笠的功效可謂背道而馳。
影鬥笠
鉤繩是在繩子前端或兩端安裝鐵鉤的工具,主要用於攀爬,也可用於進攻。在城市地形中,擁有鉤繩可以很輕易攀爬亭院周圍的圍牆;而在山林地形,鉤繩既可以用來抓住牆頭樹木攀援,也可以在障礙物間建立高空通道,還可以作為物品甚至俘虜的傳送帶。資深驢友口耳相傳的俗語「出門一根繩,萬事不求人」在忍者界也適用,只是這裡的繩加上了鐵鉤成為了更加得力的工具。
《火影忍者》中幾乎沒有出現這樣的鉤繩——對於一群一躍可至數米高的忍者來說,很多刃具「多功能」的特性都可以忽略,鉤繩的功能大多讓位給神奇的術了。
打竹是照明用具,是一種存放火種兼作手爐的竹筒或者銅筒,其功效與中國武俠小說中常出現的「火摺子」相似。忍者經常在夜間行動,打竹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為了應對各式各樣的任務,打竹相對於一般的照明用品也做了一定改進:圓筒一般帶有通氣用的透孔和蓋子,這樣即使放在懷裡也不危險;打竹裡面有火種,由 「和紙」及各忍者的秘方組成,燃燒時間極長,在寒冷的季節,打竹還可以取暖禦寒。
曉鬥笠
石筆即小石灰石,用於留下記號與暗語。雖然忍者有自己的符號系統,但如果能輕易消除顯然更為安全。在「中忍考試篇」中,第七班之間尚用過暗號與暗語相互聯繫與辨別,而當遠程聯絡的忍術與器械發展起來之後,《火影忍者》的世界裡也便容不下一枚小小的石筆了。
手拭,又稱三尺手拭,因以蘇木水浸染而呈深紫紅色,用於包紮時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功效。時常處於危險之中的忍者很容易受刀劍之傷,所以手拭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與此相對應,六具中的最後一「具」便是藥品。這裡的藥品主要有毒藥也有解藥,更有兵糧丸、水飢丸等類糧食。忍者對日本藥學頗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當然醫藥系統在《火影忍者》中極為簡略,基本被整合進查克拉系統了。
「忍者六具」居然沒有一件戰鬥型忍器,這實在是一件很耐人尋味的現象。事實上,《火影忍者》是將忍者過度地「武士化」了。忍者的忍器分為「真」與「草」,事先製作好的如手裏劍、苦無之類為「真」,就地取材現場製作的叫「草」,事實上「草」才是體現忍者綜合能力的主要考核標準。除了「忍者六具」,忍器的種類之多難以窮盡,但歸根結底,真正用於戰鬥的只是屈指可數的幾種,絕大多數忍器都是用於攀爬、渡河、開鎖、破壞等間諜性任務的。
第七班
結語岸本齊史成功地將原本隱藏在黑暗中,用世界上最強大的毅力和最艱辛的努力去做最密不可宣和隱諱殘酷的事情的忍者,描繪成了太陽下最值得驕傲最光明無限的職業,這是《火影忍者》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真正的忍者倒更像《火影忍者》中的亞反派、暗部培訓部門根一樣,是一群團藏口中「沒有名字、亦無感情;沒有過去、亦無未來,心中只有任務」的人形工具,而在《火影忍者》中被弱化的武士,才是泱泱日本戰國史中真正的主角。
在歷史黑暗角落裡滋生的花朵,卻在文學作品中被賦予的無上的神秘與榮耀,對於那個已經不復存在的忍者集團來說,卻不知帶來的是幸運,還是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