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即細顆粒物的簡稱,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隨著PM2.5水平的監測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公開,PM2.5對人的呼吸系統的危害已深入人心,大家爭相購買各種口罩用於防護。那PM2.5對人的皮膚究竟有什麼危害呢?關心護膚美容的人們肯定很想了解這個問題。復旦大學皮膚學博士譚慶梅就有關三個廣受關注的PM2.5皮膚相關問題解答如下。
問題一:PM2.5能進入皮膚嗎?
譚慶梅博士:PM2.5能通過毛孔進入皮膚。PM2.5是對直徑小於2.5微米的空氣懸浮顆粒、液滴的統稱,正常皮膚毛孔直徑在3000-5000納米,2.5微米=2500納米,故PM2.5可以通過毛孔進入皮膚。
毛孔之外的正常皮膚,因為有堅固的角質層自我保護,吸收量甚微。
問題二:PM2.5對皮膚有哪些危害?
譚慶梅博士:PM2.5來源複雜,成分複雜,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碳(OC)、元素碳(EC)、硝酸鹽、硫酸鹽、銨鹽、鈉鹽(Na+)等。它們會直接或間接(誘發光化學反應)刺激皮膚,誘發痘痘、敏感、泛紅、乾燥等不適。
具體如PM2.5中的硫酸鹽,在大氣中經日光照射,容易形成氣溶膠,對皮膚有刺激和腐蝕作用,還可與環境中的金屬離子鎳結合,形成的硫酸鎳會造成皮膚的過敏,過敏率甚至高達24%;硝酸鹽分解出的亞硝酸鹽可與環境中的其他汙染物結合,形成的亞硝酸異戊酯,可刺激皮膚、黏膜,甚至誘發皮膚白斑病。
另外,由於毛孔是PM2.5進入肌膚的主要途徑,硫酸鹽、硝酸鹽等化學物,加上PM2.5中的一些石油、粉塵類顆粒物,共同通過毛孔進入肌膚,會干擾毛孔、皮脂腺導管、皮脂腺、毛囊的正常新陳代謝,誘發毛孔堵塞、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受損等,促使肌膚出現粉刺、黑頭、痘痘、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髮等不適症狀。
問題三:如何抵禦PM2.5對皮膚的危害?深度清潔?隔離?防曬?
譚慶梅博士:PM2.5對皮膚的傷害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亞急性或僅是日積月累的緩慢過程;是否出現傷害、出現傷害的時間和嚴重程度等因素不但與PM2.5濃度和成分有關,還與個人遺傳背景、應急能力、生活飲食、性別、年齡、身體健康狀況等多因素相關。
深度清潔能否防PM2.5?--有一定作用,適當的清潔能洗掉皮膚上附著的PM2.5微粒,但是注意千萬不要因此反覆用清潔(特別是用清潔力強的潔面產品反覆清潔),因為清潔過度會損害角質層,而角質層對PM2.5有防護作用,損害了角質層反而得不償失!
隔離霜能否防PM2.5?---尚無科學研究證實隔離霜能有效隔離PM2.5,相關宣傳基本上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另外,我們也沒法在霧霾天就將自己全身肌膚隔離,或裝在口罩似的密封套裡。
防曬能否防PM2.5?---有一定作用,因為防曬可以減弱光敏反應誘發的間接刺激。因此可以通過戴帽子打傘等物理方法防曬,以及通過塗抹防曬霜防曬,來達到防PM2.5的目的。
從根本上說,PM2.5誘發的所有肌膚不適,都伴隨肌膚細胞內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增加,因此最切實可行的防PM2.5的方法是:減少炎症因子和自由基的產生,加快細胞修護PM2.5對肌膚造成的損害,從而間接抵禦PM2.5。
那怎麼辦呢?可以使用含較多抗炎、抗氧化植物提取物或維生素A、C、E(經典抗氧化劑)的補水保溼護膚品,同時飲食上注意補充抗氧化劑,另外做好皮膚的防曬,以及適度的清潔工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PM2.5對皮膚的損害。
目前嗅覺敏銳的化妝品廠家開始構思打造有助於抵禦環境汙染對皮膚傷害的護膚品。
本文轉自皮膚學博士譚慶梅新浪博客
臺灣寶齡醫學護膚品,倡導確效美容
醫師、藥師、美容師三師共同推薦
>官方網址<
http://www.pbfbj.com
>正品查詢<
400 098 4566
400 096 6680
>合作諮詢<
18610313142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