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別名忘憂草、金針菜,又因為花蕾和花蕊帶有檸檬色,外國人稱之為「檸檬萱草」。所屬之黃花菜屬的拉丁文屬名Hermerocallis 源於希臘文,表示「一日之美」,以其花一朵多僅開一日為名,從日出開至日落,隔日即換上另一、二朵綻放。
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於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結出來的果子有翅。於食用用途時,需摘下尚未展開、呈淡綠色的花蕾曬乾,常用的食用方法通常是取用乾燥花蕾(呈金黃色),煮成金針湯,或與仔雞等紅燒。
在中國漢朝時,即有栽種黃花菜的記錄,時已稱呼為「萱草」。萱草象徵孩子對母親的親情,詩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即指萱草,在華人世界中視其為母親花,相對於歐美採用的康乃馨。宋朝詩人蘇東坡曾有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撥,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其中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心。又三國的嵇康《養生論》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是以別名作「忘憂草」。
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種一些萱草,希望母親看著這些花,就能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北堂種萱草,花開不見還」之意)。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歷代文人也常以萱草詠吟的題材,因此萱草在中國就成為象徵母親的花。
成語「椿萱並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別代稱父親和母親,因為香椿壽命很長,而象徵母親的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成語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
萱草不等於黃花菜。黃花菜是萱草屬植物的一種,但除黃花菜外的萱草屬植物多半不可食用。我們日常種植玩賞的萱草花不是黃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類;黃花菜一般出現在菜地裡,而非花壇中。切勿從花壇中採「萱草」來吃,以免中毒。
大花萱草
金娃娃萱草
黃花菜和萱草的區別:
區別一:黃花菜花朵比較瘦長,花瓣較窄,花色嫩黃。而觀賞用萱草的花則接近一些漏鬥狀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黃色,有的甚至接近紅色。
黃花菜
區別二:橘黃、橘紅色的萱草含大量秋水仙鹼,怎麼加工都不能食用,即使是在熱水裡燙了又燙,還是不能食用。如果不小心吃了,會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還會有口乾、腹瀉、頭暈等症狀。
萱草
區別三:因為花型相近,很容易把萱草、黃花菜弄混淆了。在採摘之前一定要區分好萱草還是黃花菜,如果說萱草能吃它指的一定是菜地裡的黃花菜,而不是花壇裡的萱草花。
黃花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萱草是不是黃花菜,一定不要弄混呦……因為花形相近,不少文獻都混淆了萱草、黃花菜。請大家牢記,如果文中說萱草能吃,它指的一定是菜地裡的黃花菜,而不是花壇裡的萱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