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它能種菜嗎?答案是不能。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
由於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而且有較強的磁場,大部分太陽風都被阻檔在外面,所以,地球上的氦-3就很少,據研究只有500公斤左右。而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而有研究顯示,100噸氦-3所能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
那麼月壤長什麼樣呢?月壤的表面形態幾乎完全是由撞擊作用塑造的:大塊的基巖在小天體的撞擊之下被不斷打碎、混合、翻動,最終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這層細膩的沙土層。它看起來像一層細細的水泥,平均粒徑約為100微米,厚度大約為幾米到十幾米,主要由橄欖石、輝石、鈦鐵礦、斜長石等礦物和膠結質玻璃組成。這是1972年在「阿波羅」17號任務中發現的橙色月壤的特寫。之所以呈現這種顏色,是由月球早期火山過程產生的微小橙色玻璃珠造成的。
今天下午,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還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此前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此次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將作出很多科研貢獻。通過此次研究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