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時59分,攜帶2公斤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樣品。上一次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此次嫦娥五號載回的月壤與美國、蘇聯帶回的月壤不同,因為嫦娥五號是從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挖掘的,此前的探測器從未到訪過此處。這裡存在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對人類來說是全新的月球樣本。
此次載回的月壤到底都含有什麼成分呢?這是世界各國非常關注的。
此前美國和蘇聯一共取回380多公斤月壤樣本,經檢測,發現月壤中有鐵、金、銀、鉛、鋅、錫、銅、銖等成分,以及由鎘、鋅、鐵、錳和硫結合而成的硫鎘礦等,但並沒有發現稀土。估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認為探月已無實際價值,這才轉而去探測火星。
此次帶回的月壤包括土壤和玄武巖。相對於土壤來說,玄武巖要年青的多。玄武巖是構成月球的主要巖石之一,是由月球外層約200公裡深處形成的巖泉,經多次噴髮結晶而成。玄武巖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鎂等,其中二氧化矽佔到了50%左右。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其成分與地球相差不大,因此,小編大膽猜測,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不會有太多新元素發現,主要成分還是金、銀、鐵、鉛、鋅、錫、銅、錳、矽、鋁、鈣、鎂等。
關於月球的形成,小編在此提出一種新的觀點,叫做「聚集說」,即各種小行星相撞爆炸後形成的碎片、粉塵,在宇宙大氣流的漩渦作用下不斷旋轉、團聚、凝結,最終形成了月球。地球也是這樣形成的。
其實人類對科學不斷探索的過程,就是人類不斷毀滅自己的過程。人類把地球鑽得千穿百孔,早已影響了地球的運行規律和氣候生態環境;人類在生產各種高科技產品時留下了巨量工業汙染物都是不可逆的,表面上看,這些汙染物通過技術處理了,實際上根本沒用,它又隨著氣化、降雨過程又降解到了地面,最終被人類自己吃進肚子裡。
小編這些觀點是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與中國古代 「天人合一」觀念有契合之處,即人是自然萬物的一分子,自然氣候、環境的變化影響著人體的生理變化,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恰恰具有超前的科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