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鏡頭】
位於南昌航空工業城的中國商飛南昌基地裡,十幾名工程師正在一架國產C919大飛機的機艙內忙碌著——安裝行李箱、調試座椅、測試線路……備受關注的C919大飛機越來越接近最終交付的狀態。
1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水塘灘地,荒草叢生;如今,一座現代化航空產業新城正在崛起。被譽為共和國航空工業搖籃的南昌,正向著蔚藍色的夢想奮進。
新生:瑤湖機場的「中國速度」
總投資300億元的南昌航空城,坐落於瑤湖之濱的南昌高新區麻丘鎮魯溪村。
2009年5月,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公司與中國商飛籤署備忘錄,成為大飛機項目前機身、中後機身的唯一供應商,約佔機體份額的25%。為承接好研製工作,中航工業洪都建立了近20萬平方米的大部件裝配廠房、鈑金廠房和熱表處理廠房,並投入使用國內第一臺、全球第二臺「蒙皮鏡像銑」設備。
但對南昌來說,成為大飛機供應商之一顯然不是最終目的。南昌,有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讓南昌航空城成為C919大飛機總裝第二基地。但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設一個可以承接大飛機試飛的機場。
一個機場飛行區的等級一般看機場跑道等級。瑤湖機場參照軍用3級永備機場建設。其中,低洼的瑤湖機場要墊高3米,需填砂457萬立方米、山皮石104萬噸。
2016年11月24日,瑤湖機場開建。「根據進度,要實現日均6萬立方米填砂量。我們調集了700多輛大型運輸車,總填方量逾1000萬噸。」南昌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墉富說。
2017年12月,瑤湖機場竣工驗收;2018年8月,機場正式啟用;2019年1月,機場獲得A1級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今年一季度,C919大飛機在瑤湖機場連續開展了6架次試飛、6場次滑行、近40架次起降的科研工作。
崛起:嵌入全球航空產業合作鏈條
3年前,江西提出全力做大做強航空產業,加快實現江西「航空夢」。從此,江西掀開了航空產業「逐夢」篇章。
「為什麼要打造航空城?南昌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江西更是全國唯一一個既能生產固定翼飛機、又能生產螺旋翼飛機的省份,也是中國直升機、教練機研製生產的雙核心基地。」南昌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德輝說,借C919項目摘下航空產業這一工業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能夠吸引一大批航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聚集於此,推動全省航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瑤湖機場完成建設後,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落戶,江西率先步入無人機運輸新藍海;中國民航江西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揭牌,江西獲得了中部地區唯一的適航審定資質;「江西快線」頒證,「通航空中巴士」打開了江西通航運輸發展的大門;北航江西研究院揭牌成立,江西擁有了國家級科技創新、高端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江西航空產業正在嵌入全球航空產業合作鏈條。全國首家省局共建的民航適航審定中心的設立,更標誌著江西航空核心配套服務能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蝶變:邁入「千億俱樂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9年,江西省航空產業實現總收入1020億元,增長18.16%,正式加入「千億元產業俱樂部」。
「航空產業對正處工業化加速階段的江西將產生強有力的拉動作用,有望打造江西在中部乃至全國的核心競爭力。」江西工信廳副廳長鄭正春表示。
2020年,C919大型客機將在南昌開展系列試飛,ARJ21將在南昌開展設計優化試飛、交付試飛,這意味著南昌正成為我國商用飛機試驗試飛的四大核心基地之一。
「洪都集團整體搬遷,標誌著南昌航空城建設階段性任務圓滿完成,一座航空產業新城初具雛形。」劉德輝說,南昌將以創新發展為方向,2025年努力打造成一中心(國內重要的航空研發製造中心)、五基地(國產民機創新示範基地、航空產業軍民融合示範基地、飛行器維修交易基地、通航運營管理服務基地、航空人才綜合培訓基地),力爭2035年建成實力雄厚、具備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航空科創中心。
(本報記者 胡曉軍 本報通訊員 薛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