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級大作登場 一周內登銷售榜首位
「Call Of Duty」跟它的名字一樣,這就是一張面向於全球玩家的徵集令,只要使命召喚一出全球玩家必將捧場。史詩級的戰鬥場面和對FPS遊戲的改革性改變是遊戲本身魅力所在,但是使命召喚10一出,玩家的反響好像跟以前有所不同?!
《使命召喚:幽靈》在PC平臺的登陸對玩家來說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件,看它30GB的容量也體現著不俗的「分量」。《使命召喚:幽靈》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超大戰鬥場面,使用的是Infinity Ward新開發的升級引擎製作,遊戲畫面據說是取得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對遊戲沒有測試之前筆者可不敢妄下結論,我們接著往下看~
《使命召喚》已經出到了第十代,遊戲創新對它來說是最難執行的,如此多部大作保持著不錯的發布速度,那麼在遊戲本身創新方面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使命召喚:幽靈》發布之後,迅速佔領了英國當周的遊戲銷量頂峰,這張徵集令對玩家的吸引力之大輕鬆知曉。但是很多玩家在拿到遊戲進行體驗之後對其大肆吐槽,說這只是一碗冷飯,再香也是冷飯!
Loading畫面
在外媒網站發布的遊戲評分與玩家的評分差距也比較大,為什麼這款大作出生之後就命途多舛?它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如玩家所說只是一碗冷飯;還是一款成功大作?筆者今天就大家帶來答案,全系列顯卡的慘測也告訴您,要玩這款遊戲真正需要什麼。
》現在去顯卡道轉轉《|》看看今日最新文章《
》顯卡精彩美圖匯總《
2IGN評分貓膩?玩家有話說!
IGN評分貓膩?玩家有話說!
作為最有說服力的外國遊戲網媒,IGN的評分能說民一切問題,但是在這次給《使命召喚:幽靈》打出8.8分之後,受到了超多玩家的質疑。起因為何?
原因就是玩家對一成不變的戰役模式非常不滿,有玩家拿出了《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與之相比,發現這部作品在戰役模式幾乎沒有一定創新,這碗冷飯確實挺香,但是它終究是冷飯,這是玩家給予的評價。
歡迎來到Call Of Duty世界
而IGN給出8.8的理由也比較充分,在官方解釋中說出了高分的原因。這部作品完美的繼承了《使命召喚》系列的快速、流暢戰鬥體驗,同時引入了全新的世界觀。從場景和戰鬥節奏上來說遊戲本身就是一部成功的大作。
對遊戲多人模式的改革讓《使命召喚》的多人模式獲得新生,複雜的機制可以讓玩家們更多的探索,增加了遊戲本身的魅力。一款單機遊戲如果能在玩家都通關之後,還擁有固定的粘性玩家群體,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圖片來自於IGN官方網站
雙方各執一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些端倪。玩家的意見就是遊戲本身沒有創新,在戰役模式中體驗不到任何的新鮮感;IGN是從遊戲整體的製作水平來給分,所以這款遊戲可以稱作是合格的大作。只是在遊戲中,老玩家可能比較失望,和前幾作的差別不是很大。
3使命召喚=貼圖召喚?
使命召喚=貼圖召喚?
只能說IW在引擎的選擇上有些固執了,將ID TECH 3的引擎一改再改,堅持到現在也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此次遊戲使用的IW 5.0引擎執著,在剛剛打開遊戲時筆者覺得畫面本身和遊戲特效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是在玩兒過一段時間後老引擎的弊端暴露無遺...
從遊戲的CG中就能看出貼圖的影子
我其實是貼圖君
本作雖然在畫面精細程度方面方面做出了不少改變,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上對貼圖改造上,如果說畫面有提升,也僅僅是貼圖的精細程度增加了不少。在體驗過一段一時間後,明顯感覺遊戲的所有畫面都是畫上去的,包括人物的臉...所以很多玩家也戲稱這款遊戲可以改名叫「貼圖召喚」了。
看到遊戲中這樣的細節就明白什麼是貼圖了吧~
畫面與新引擎遊戲差距不小,但是也絲毫不妨礙遊戲本身的史詩級體驗。藝術力的強大表現力是使命召喚系列的強項,各種戰鬥場景的切換讓玩家們還是有些吸引力的。本作中竟然設計了太空作戰環節,不得不承認為了創新什麼都幹得出來!但是還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光影效果還是OK的
遊戲對整機配置要求還真不低,反正筆者是很難想像一款都是貼圖的遊戲還這樣吃系統資源,看來在優化方面還有待提高,接下來筆者就來解析一下遊戲畫面,不同設置的區別都在何處呢?
46GB內存必需?畫面挺爛 要求還高
6GB內存必需?畫面挺爛 要求還高
畸形的最低配置要求
筆者現在都想不通,為什麼在最低配置中會出現6GB內存這樣畸形的容量,筆者在測試時特別用4GB內存去嘗試,果然在進入遊戲時被程序阻攔。可能是遊戲中過多的貼圖增加了對內存的需求,同理可以延伸到顯存容量。
下面我們就說說遊戲本身的畫面,前面我們也說到,遊戲本身的畫面都是由貼圖構成,雖然比前幾作的畫面好上不少,但是仍然無法脫離貼圖的生硬。而且貼圖的弱點就是在低畫質/低解析度下慘不忍睹,同時在開啟抗鋸齒時對畫面幀數的影響更大,接下來我們通過截圖來具體觀察一下。
2560×1600解析度no AA(圖片點擊可以放大)
2560×1600解析度4×MSAA(圖片點擊可以放大)
平心而論,在抗鋸齒開啟後超多的性能損失得到的確非常少。玩家可以點擊如上兩張圖片放大,真的很難找到區別,槍管的圓滑程度還是有限的。如果您的顯卡不是強力到過分,筆者不建議您開啟全屏抗鋸齒。
低解析度VS高解析度
解析度的不同在截圖時就體現的比較明顯了,右側側的高特效高解析度效果明顯好於左側,如果顯卡夠強悍的話,筆者建議您採用更大的解析度去取得對顯卡性能影響較大的抗鋸齒選項,低畫質喪失了不少遊戲樂趣。
5測試平臺及測試細節說明
● 測試平臺及測試細節說明
本次測試的平臺由Intel 酷睿i7-3930X處理器、X79晶片組主板、威剛16GB DDR3-1600四通道內存組成。詳細硬體規格如下表所示:
● 測試平臺軟體環境一覽
為保證系統平臺具有最佳穩定性,本次測試所使用的作業系統為Microsoft Windows 7正版授權產品,除關閉自動休眠外,其餘設置均保持默認,詳細軟體環境如下表所示:
測試場景中,我們選用《使命召喚:幽靈》中的森林關卡對顯卡進行和橫向測試。測試幀數取平均值,三次測試之後得出最終的成績,由於場景比較複雜,所以幀數浮動較大,但是平均幀數還是具有不錯的準確參考價值的。
遊戲解析度設定
畫面高級設置
我們此次測試採用的是全特效,分別在2560×1600/1920×1200解析度下對遊戲進行測試,測試也分為no AA與4×MSAA兩組進行比對。測試成績有4組,AMD產品和NVIDIA產品分別進行橫向比對,這樣更有說服力,也更方便玩家對遊戲性能需求更為了解,玩家可以對號入座,做以參考。
6《使命召喚:幽靈》1920×1200 no 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1920×1200 no 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採用Infinity Ward新開發的升級引擎製作,畫面效果,特效和物理效果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光影效果、爆破特效和3D模型做得尤為出色。該遊戲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編劇史蒂芬·加漢(Stephen Gaghan)參與單人模式的編劇,講述的是一支關於「幽靈小隊」的故事,而並非是《現代戰爭2》裡的「幽靈」角色,故事年代設於近未來,不過與《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裡的高科技未來不同,故事背景風格和武器裝備等還是十分接近於現代。
使命召喚:幽靈
測試成績
在本次測試中的1920×1200是最低解析度測試,在不開AA的情況下也是最低特效,那麼看看N卡的表現如何。可以看到,除了GeForce GTX 650隻獲得了22幀的平均幀數表現,其他顯卡都獲得了30幀以上的成績,在1200p解析度下主流顯卡能輕鬆完成應用。
測試成績
A卡組在1920×1200解析度下表現與N卡組相當,比較主流的Radeon HD 7770獲得了接近30幀的成績。這樣的水平在1080p可以提升到30幀左右,玩家進行遊戲還是不成問題的。
7《使命召喚:幽靈》1920×1200 4 × MS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1920×1200 4 × MS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採用Infinity Ward新開發的升級引擎製作,畫面效果,特效和物理效果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光影效果、爆破特效和3D模型做得尤為出色。該遊戲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編劇史蒂芬·加漢(Stephen Gaghan)參與單人模式的編劇,講述的是一支關於「幽靈小隊」的故事,而並非是《現代戰爭2》裡的「幽靈」角色,故事年代設於近未來,不過與《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裡的高科技未來不同,故事背景風格和武器裝備等還是十分接近於現代。
使命召喚:幽靈
測試成績
看到開啟抗鋸齒後,顯卡幀數下降比較明顯,低端顯卡方面明顯已經吃不消抗鋸齒帶來的負擔,即使是在比較低的解析度下成績不盡理想。遊戲引擎過老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遊戲本身的場景宏大所致。
測試成績
雖然遊戲都是貼圖,但是場景很大,比如在森林都是葉子的場景下顯卡開啟抗鋸齒後幀數有了明顯的下降。看來遊戲引擎的優化做不是很到位,280X這樣的顯卡都無法達到60幀的完美流暢水平。
8 《使命召喚:幽靈》2560×1600 no 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2560×1600 no 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採用Infinity Ward新開發的升級引擎製作,畫面效果,特效和物理效果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光影效果、爆破特效和3D模型做得尤為出色。該遊戲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編劇史蒂芬·加漢(Stephen Gaghan)參與單人模式的編劇,講述的是一支關於「幽靈小隊」的故事,而並非是《現代戰爭2》裡的「幽靈」角色,故事年代設於近未來,不過與《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裡的高科技未來不同,故事背景風格和武器裝備等還是十分接近於現代。
使命召喚:幽靈
測試成績
在關閉了抗鋸齒之後,即使也是在較高的2560×1600解析度下成績沒有明顯的下降。我們用最高端的GeForce GTX 780Ti為例,顯卡想比1920×1200解析度4×MSAA的成績只有一幀的降幅,充分說明了抗鋸齒對顯卡發揮有很大的影響。
測試成績
與NVIDIA顯卡的表現一致的是,顯卡在2560×1600解析度下的發揮與1920×1200解析度開啟抗鋸齒時差距非常小。可以說如果您有條件,那麼筆者更建議您在2560×1600高解析度下關閉抗鋸齒進行遊戲,效果好於低解析度不少。顯卡這樣的表現與遊戲本身引擎過老有關。
9《使命召喚:幽靈》2560×1600 4 × MS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2560×1600 4 × MSAA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幽靈》採用Infinity Ward新開發的升級引擎製作,畫面效果,特效和物理效果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光影效果、爆破特效和3D模型做得尤為出色。該遊戲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編劇史蒂芬·加漢(Stephen Gaghan)參與單人模式的編劇,講述的是一支關於「幽靈小隊」的故事,而並非是《現代戰爭2》裡的「幽靈」角色,故事年代設於近未來,不過與《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裡的高科技未來不同,故事背景風格和武器裝備等還是十分接近於現代。
使命召喚:幽靈
測試成績
2560×1600解析度中的測試開啟全特效是目前能得到的最苛刻環境,NVIDIA系列顯卡在4×MSAA的情況下擁有著不錯的表現,可以看到在GTX650Ti以上的顯卡都可以流暢運行。
測試成績
與NVIDIA成績相似,AMD方面的中端顯卡也能夠完成這種最苛刻的遊戲挑戰。可以看到全新推出的R9 290X與R9 290都以大幅度領先著自己老一代產品,看來更好的架構給AMD產品線注入了更好的實力。
10測試總結:年事已高的華麗大作
測試總結:年事已高的華麗大作
到這裡對《使命召喚:幽靈》的測試也接近尾聲,那麼在測試中遊戲本身暴露出不少問題,這裡要跟大家說明一下。這些問題出現的有些匪夷所思,比如顯卡在測試時會吃掉顯卡的所有顯存,筆者從來沒有見過在2K解析度下,有遊戲可以吃掉3GB全部顯存,況且遊戲的畫面好像還沒有那麼出色吧?
遊戲對顯卡的要求可真不低,如果想要在遊戲充分體驗順暢的話,就算在1080p解析度下玩家也需要選用2000元以上的顯卡來應付遊戲,不然在大場景時還是會出現狀況。特別是展開瞄準鏡時顯卡的幀數會驟降,這點玩家在進行遊戲時注意一下,如果真的太卡就慎用狙擊槍好了。這也側面反應了遊戲引擎已經年事已高,不管再怎麼改變都無法改變貼圖的本質。
這就是傳說的智能穿戴嗎?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了遊戲的戰役模式中,筆者覺得遊戲本身的創新性確實很難找到,好像就在玩兒復刻版一樣。這樣的設計很難讓《使命召喚》系列的死忠們滿意,當然遊戲在多人模式下的創新還是不錯的,玩家可以叫來幾個朋友酣戰一把。
瞄準鏡一開幀數就會驟降
說了遊戲眾多的瑕疵,本意就是讓遊戲本身越做越好,畢竟是COD系列開啟了戰爭遊戲的FPS時代,憑藉著一己之力鞏固江山。筆者在這裡希望遊戲本身的技術、劇情、模式更有創新性,畢竟這樣的成功大作實在少見,誰又不希望它越走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