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逛一圈淘寶,各種自創獨立品牌玲琅滿目,他們可能是明星品牌,也有可能是網紅自創的品牌……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服裝消費市場正發生著巨大改變,95後、00後成為新生代消費群體,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明星,都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熱愛時尚,擁有流量,喜歡設計的人則有了更多跨界的機會。
▲李晨和潘瑋柏合開的潮流店NPC首家重慶店
向流量「低頭」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穿什麼?他們都是在怎樣買衣服?
22歲的周林給出的答案是:「看喜歡的明星推薦。」在她十多年的追星過程中,買過吳映潔、羅志祥、五月天、辰亦儒等明星自創品牌的衣服,「一般明星推薦,感覺設計不錯的我都會買。」
「我今天穿的就是韓火火家的衣服。」重慶女孩亞林是90後,愛美,喜歡時尚,當自己關注的時尚達人韓火火有了自己的服裝品牌時,就毫不猶豫的下單了,「衣服款式我很喜歡,價格也能接受。」
在接受採訪時,很多90後乃至00後,他們都有著自己選擇服裝的一套法則:看品牌主理人的審美、是否有自己的風格,價格則已經不再是影響他們選擇的決定因素。
▲薛之謙的dangerouspeople旗艦店
騰訊數據實驗室發布的《2018服裝消費人群洞察白皮書》(以下稱白皮書)顯示,70後買得「精」,90後買得「勤」,90後的服裝消費頻次平均每月可以達到1.6次,他們購買服裝人均年總花費為4003元。此外,會增加購衣預算的達到52%,這個比例是各個年齡階段層最高的。也就是說,90後已經成為服裝消費主力。
如何抓住這個時代消費主力的心,從一些品牌的動向就能窺知其一二。除了一些國產鞋服品牌紛紛向年輕消費者靠攏,LV、Chanel、GUCCI等奢侈品牌也開始更換更受年輕人追捧的代言人。
向流量低頭,品牌年輕化,已經成為顯而易見的趨勢。
90後這代人群,他們擁有獨立自我、個性張揚的特徵,敢於接受新事物,對潮流資訊擁有自己的獨特的看法。現在服裝行業已經從品牌驅動變成了消費者驅動,對市場不了解,對消費者不了解,就沒辦法生存。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系教授、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蘇永剛認為,這對行業的造型和定價,甚至整個服裝採購鏈的運行速度都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80-90年代,一個服裝廠半年乃至一年可能就只生產一個款式;以前一個品牌一年只發布兩個季的衣服,現在至少是4個季,不停再換。現在的消費者選擇能力越來越強,供應鏈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
入行容易賺錢不易
對於現在的消費者來說,KOL的建議遠比傳統的廣告更直接。打造粉絲朋友圈,與顧客進行多方位互動,增加用戶粘性就顯得尤其重要。「個人IP的打造非常重要,我們對粉絲銷售的還是一種生活狀態。」在重慶經營服裝生意十餘年的一位店主提到,他們非常用心的在維護粉絲和會員群,定期針對會員群發放專屬福利。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網紅的服裝店鋪,他們通過社交網絡積累大量粉絲。自2015年網紅大爆發後,當年雙11網紅店鋪就佔據淘寶服飾TOP10中7席。通過對粉絲的經營,完成了從最初的社交分享到電商經濟的轉變。
▲雪梨的店
隨著網紅店鋪越來越多,在銷售方式上也有所變化。「買衣服限量,且預售時間長,下單後通常還需要等待半個月以上。」一位接受採訪的重慶學生表示,類似「飢餓營銷」的方式越來越常見。
據騰訊數據實驗室發布的白皮書統計,一線城市消費者用於購置新衣服的人均開銷約為三線城市的1.5倍,從具體數據來看,一線城市的人均開支為4596元,而三線城市則為3031元。同時,消費者的需求逐漸轉向時尚、文化、品牌等消費潮流,服裝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不過想要從這個行業裡賺到錢,真的這麼容易嗎?
兩次進入服裝行業的重慶人小杏(化名)有自己的感受。從2017年開始,她和朋友先後開過200平米的服裝店和40平米的工作室,「很難很難,做了不到兩年最後還是虧本的把店盤出去了。」當時,懷著滿腔熱情,他們在渝中區租了一間近200平米的老門面,「好一點的地段租金貴,這樣的老門面每月的固定開支就上萬元。」後來將大門面換成了寫字樓裡的工作室,可是還要去想辦法引流,「競爭太激烈了,這麼多店可以逛,別人為什麼偏偏來你這一家?」
「你現在拍張照片,隨便在網上一搜,同款式的衣服一大堆,價格還亂。」在小杏看來,進入行業的門檻不高,可是競爭卻非常大,拼的不僅有流量,還有資源。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雖有20萬服裝品牌商,130萬服裝批發商,近200萬服裝電商,面輔料年產值達到6萬億,但由於行業門檻低,充斥著大量低端差能企業,傳統產業模式佔到80%以上。
▲2019雙十一網紅店鋪交易指數
細分和跨界是趨勢
記者注意到,一些有著固定受眾的服裝店,比如漢服、二次元等,有的甚至月銷30萬+。在業內人士看來,激烈的服裝市場中,市場細分是未來的趨勢:「跑步經濟」帶來了運動品牌的績效增長;人們對貼身衣物的舒適度重視帶來了內衣品牌的發展;圈層文化的Lolita服飾、漢服都有固定和忠實的受眾。服裝市場的細分,會成為未來機遇。
圖片來自優衣庫官網
此外,服裝品牌「跨界」也多次引發市場關注,比如,老乾媽和天貓推出衛衣、優衣庫和KAWS的跨界合作,可以說是最瘋狂的IP+品牌案例。
「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師,跨界一定是未來趨勢。」蘇永剛認為,跨界是多方面的,設計的跨界,品牌的跨界。從設計層面來看,服裝設計沒有界限,恰恰最後穿衣服的模特對衣服是最有感覺的,他們也是最有體會最有發言權的人。品牌的跨界本質則是資源的整合互換,突破雙方原有用戶圈層,吸引到更多元的消費群體,幫助品牌獲得更多潛在客戶。他談到,時尚的創造需要設計師,它的概念,它的流行,它的體系,都是需要設計師來把握。但是要把一個服裝品牌做大,做到被大眾認可,還是需要專業團隊來操盤和支撐。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談書 實習生 敬丹 圖片和視頻除署名外 談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