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電影《太空旅客》人類還要多久才能實現星際旅行?

2021-01-13 騰訊網

在浩瀚寧靜的宇宙中,一艘名為阿瓦隆號的星際飛船,以二分之一光的速度前進,目標是人類的殖民行星,新家園2號。目前它是自動駕駛的狀態,乘務員有258名,搭載著5000名乘客,他們都在休眠艙,這裡可以停止身體的新陳代謝,好讓他們在90年後到達新家園醒來後還是當初的樣子。這是電影《太空旅客》阿瓦隆號飛船。而人類目前最大的速度也就在16.7公裡/秒大概也就是光速的0.05%左右。

行星文明必須要在這個物種所處的世界中佔據主宰地位,也就是能夠開發一切該星球所具有的能源,而且還要能夠前往周圍的行星,並在那裡修建足夠的外太空基地。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足以支撐人類開發地球的一切資源的,畢竟人類對於地球還存在很多認知空白區,更別說開發一切地球資源,同樣更不可能會去外太空修建基地,即使修建好了,生存也是個問題,僅僅是能夠修建用於科研的基地,民用基地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人類尚未達到第一文明等級,因此距離第二級的文明更加是遙遙無期。

而目前人類文明水平發展到今天僅僅是處於0.7等級,連最低的第一等級都不到,對於第二等級的文明則是顯得更加遙遠。科學家們擔憂,或許人類至少需要花費上千年的時間才能進化到第二文明!

相關焦點

  • 電影《太空旅客》像青蛙一樣冬眠,人類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嗎
    看過星際類電影的朋友應該也幻想過自己可以去別的星球生活,地球的資源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完,所以我們得儘快找到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過現在面臨的問題,就算找到了這樣的星球,我們應該怎麼過去?電影《太空旅客》中,人類的飛船技術以及可以達到1/2光速,即便這樣的速度,還是差得很遠,因為有很多星球都是離我們幾十萬光年,幾百光年,而電影中的新家園2號行星也距離地球幾十光年,以1/2光速前進,至少的九十多年才能到達,在這期間人類是壽命是無法堅持到目的地。
  • 星際旅行不再是夢 電影中冬眠技術即將實現
    或許假死可以幫助我們在漫長的星際旅行期間存活下來,但依然無法確保我們能夠活到120歲。在電影《太空旅客》(Passengers)中,星艦「阿瓦隆」號上搭載著5000多人,他們需要經歷120年的星際飛行到達名為Homestead II的新世界。在星艦發射前,所有人都進入「休眠艙」。在這裡,通過藥物和環境控制,讓人們進入假死狀態。
  • 1+1觀影召集令:做《太空旅客》 開啟星際旅行
    國際在線專稿:由奧斯卡影后詹妮弗·勞倫斯和《侏羅紀世界》克裡斯·帕拉特聯袂主演的年度太空冒險巨製《太空旅客》將於2017年1月13日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電影講述了由詹妮弗·勞倫斯和克裡斯·帕拉特飾演的太空旅客在進行星際旅行時出現意外,使他們比早於預定到達目的地時間90年被休眠艙神秘喚醒,兩人將要揭開飛船事故背後的真相,並承擔拯救人類的重任。  國際在線1+1觀影團邀請全國網友欣賞《太空旅客》,快來參加活動,看電影吧!
  • 《太空旅客》:滿屏都是「黑科技」
    自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與浩瀚的宇宙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斷前行,太空旅行成為無數人的夢想,儘管無人探測器早已登陸火星,不久的將來太空人也將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但離真正的太空旅行還相去甚遠。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休眠是人類太空旅行的關鍵技術
    《太空旅客》是由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製作的科幻愛情片。它於2017年發布。由於過分強調愛情,對人類孤獨的討論,以及對宇宙和宇宙飛船本應獲得分數的平淡表達,電影表現顯得平淡無奇。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一艘飛向人類殖民星球的宇宙飛船上。
  • 如何實現在星際飛船上裝下數千「乘客」?
    遨遊太空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但是真正能夠乘坐宇宙飛船登上太空的人寥寥無幾。對於把人類送上火星以及更遠處,長期低溫睡眠和冬眠也許會是關鍵。放眼看看全世界,會覺得普通人離實現太空旅行之夢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 太空旅客:科幻冒險片,槽點滿滿,科幻外殼下的愛情經不起推敲
    寂靜,孤獨,絕望,星際旅行中太空旅客危機四伏,雲航危機,星際救援,太空科幻大片《太空旅客》我個人最喜歡的太空電影是《飛向太空》我覺得太空最讓我著迷的地方是神秘,因為到了太空以後覺得身邊所有東西都不知道是什麼,《太空旅客》這部電影帶給我關於太空太多吐槽的感受,這部電影關於太空的場景很少,所以我很不滿意
  • 《太空旅客》「以情動人」被贊與眾不同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奧斯卡影后詹妮弗·勞倫斯和《侏羅紀世界》克裡斯·帕拉特聯袂主演的年度太空冒險巨製《太空旅客》已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熱獻映。    票房口碑再攀高峰 最適合情侶科幻大片震撼來襲    太空冒險巨製《太空旅客》自內地開畫以來熱度不減,一上映便零懸念空降票房榜冠軍,並當仁不讓拿下單日票房六連冠,內地票房已輕鬆突破1.6億,提前掀起春節檔巨浪。
  • 太空版「我的爸爸去哪兒了」,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下)
    1903年,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動力飛行器的飛行,在半個多世紀之後人類便實現了偉大的登月工程。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
  • 《太空旅客》宇宙中的簡單愛
    《太空旅客》有小珍妮佛和克裡斯普瑞特兩位大明星主演,故事概念驚豔,起承轉結卻在意料之中,缺乏驚喜。概念創意十足的科幻故事,光是梗概就會在你腦中幻化成無數種可能的劇情,而最能夠預期的無外乎是關於「寂寞」。
  • 《太空旅客》是一部科幻電影,但它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
    「阿瓦隆」號宇宙飛船載著5000多名希望開始新生活的太空旅客,經過120年的旅程,終於抵達了一個遠離地球的殖民地。不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吉姆提前90年從冬眠中醒來。他發現自己獨自坐在一輛豪華巡洋艦上,他的旅行手鐲只能讓他享受基本的生活設施,只有一個酒吧男侍陪伴。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1903年,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動力飛行器的飛行,在半個多世紀之後人類便實現了偉大的登月工程。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電影:太空旅客影評
    【電影:太空旅客影評】導語:進入為期120年的殖民新世界之旅的三十年中,兩艘星艦Avalon的乘客過早地從低溫睡眠中出現。吉姆(克裡斯普拉特)和奧羅拉(詹妮弗勞倫斯)將近一個世紀以來一直沒有回頭,無論出於何種目的,最後兩個人還活著。
  • 獵奇:星際穿越能否成為現實?想完成星際穿越,先要克服三個難題
    許多科幻迷可以輕而易舉地列舉出很多包括電影,電視劇,小說,雜誌等諸多例子,想像的種子早已在個別人的心中生根發芽。其實早就有許多人幻想著某一天也可以坐上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遊,到各個星際間去探索。其實科學家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了,諸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時空扭曲,翹曲空間,太空引擎等這些科學名詞概念他們早已爛熟於心。
  • 星際穿越:充滿超現實主義的太空冒險
    星際穿越:充滿超現實主義的太空冒險《星際穿越》基於理論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是否可行?科學家發話了:要解決這3個難題!
    事到如今我們運送了多位太空人進入宇宙,也向太空中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些都標誌著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在科幻電影中我們時常能看到星際旅行的場面。很多人也幻想有朝一日人類也可以乘坐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遊,那麼星際旅行是否可行呢?
  • 科幻大片《太空旅客》的有趣細節:白富美熟睡時被渣男改變了一生
    作為一部科幻大片,《太空旅客》在劇情上追求極簡,在視覺上追求極美,如果拿近幾年的硬科幻電影作為參照,它的劇情比《地心引力》還要簡單,而視覺上則比《火星救援》和《星際穿越》更美。在特效處理上,《太空旅客》不追求壯觀,而追求精緻。
  • 娛樂知乎|《太空旅客》飛船如何詮釋太空性冷淡風
    《太空旅客》飛船如何詮釋太空性冷淡風?  搜狐娛樂訊(BQ/文、森月/策劃)近些年在時尚圈一直有一股極簡風潮,以留白去冗的實用主義審美著稱,又被戲稱為「性冷淡」風。Normcore這個從2009年被提起的概念,在近三年內逐漸從時尚行業擴大到更多生活層面,拋棄浮誇的炫耀,沒有過多裝飾,強調隨遇而安和冷靜鎮定的個性,這一審美趣味在電影《太空旅客》中也有著頗為明顯的表達。
  • 電影《星際穿越》中若干有趣的科學故事
    劇透警告:本文包含對電影《星際穿越》和小說《2001:太空漫遊》的劇透。 一、人工智慧與太空探索 電影裡,搭載了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塔斯(TARS)和凱斯(CASE)承擔了不少重要的工作,協助駕駛宇宙飛船永恆號,與人類船員一起到陌生的星球探險,向人類船員講冷笑話,最後還作為探測器被拋到黑洞中。
  • 地球上最貴的物質,每克價值62萬億美元,人類想星際旅行要靠它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研究者提出,人類想要一直延續自己的文明,在宇宙中永遠存在下去,需要做的就是離開地球,去其它星球延續自己的文明。說白了,人類只要像科幻片中演的那樣,從地球出發,向整個宇宙擴張,那麼,無論未來人類的數量增加多少,都是完全可以解決的,這項宏偉的計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星際旅行」,那麼,人類真的可以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