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晶片與深度學習框架兩大基礎。隨著中國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技術領域取得大量突破。
自2016年百度飛槳深度學習框架率先開源後,陸續有企業、高校等也開源了各自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飛槳等平臺在技術上已取得突破與領先,但在市場佔有率、生態成熟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深刻認識深度學習框架的重要性,鼓勵和發展我國自主深度學習框架,對加快突破人工智慧技術、推進產業健康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深度學習框架與晶片:人工智慧的軟硬基礎
現階段,人工智慧技術高速發展,推動著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類社會正在大步邁向智能時代。深度學習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關鍵技術,讓很多此前無法實現的AI應用在現實生活中「跑起來」。例如,現在許多製造企業已經在深度學習的幫助下,打造了可以自動識別瑕疵零件的生產線,人工智慧可以像人一樣,發現零件上的「不合格」特徵並指出來,幫助質檢工人進行篩選。
深度學習大大提升了人工智慧的「實用性」,能夠針對生產生活所面臨的複雜問題,給出高準確率、操作簡易、成本適中的解決方案。
基於深度學習的AI應用離不開深度學習框架,它能夠讓人工智慧從業者像搭積木一樣構建自己的AI應用,從而實現創新,探索新模式。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峰博士認為,深度學習框架相當於「智能時代的作業系統」。如同Windows、安卓、IOS一般,深度學習框架支撐起了大量的AI應用,是產業智能化的基礎底座。
另一方面,針對深度學習框架優化、為AI應用提供性能優越且充足算力的AI晶片也非常重要,與深度學習框架一起,構成智能時代作業系統和基礎硬體。
深度學習框架正在快速發展
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競爭正呈現出日益深化的態勢。據推測,未來4年,全球人工智慧支出將翻番,從2020年的501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100億美元以上。
中國人工智慧也在飛速發展,逐步深入交通、能源、金融、製造、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產業中。在中國,大量的科技企業選擇基於深度學習框架進行AI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發。
建設我國先進、自主可控的深度學習框架迫在眉睫。鑑於此,近年來企業和高校都加大了對深度學習框架的投入。百度於2016年開源的飛槳是我國最早一批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現在,飛槳已經發展成為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集深度學習核心訓練和推理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和豐富的工具組件於一體。目前,飛槳累計服務開發者230萬名、企業9萬家,基於飛槳開源深度學習平臺產生了31萬個模型。
「新基建」帶來新機遇,國產深度學習開源平臺與產業融合正在加速。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再次迎來升級,積極響應「新基建」帶來的產業智能化升級需求。
同時,人才與資源也開始向深度學習框架領域流動。華為、清華、曠視等企業和高校也陸續向業界開源開放深度學習框架,體現出中國AI領域的整體實力。
百度飛槳廣泛參與產業應用
深度學習平臺不僅包含算法與工具集,還與開源生態、產業上下遊息息相關。開源開放方面,海量的開發者與繁榮的社區可以讓平臺快速發展;產業上下遊方面,相互協同可以產生1+1大於2的效果,例如,百度飛槳已經與華為、飛騰等企業合作,讓硬體與軟體相互優化促進。
深度學習平臺也需要參與到產業應用中。飛槳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以及工業、農業、能源、金融,乃至公共衛生與社會服務等領域,成為國產深度學習平臺產業價值的標杆。比如,百度與手機品牌OPPO達成合作,用深度學習技術來提升OPPO推薦系統的效果,讓用戶可以獲得更精準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一款在東南亞國家應用的無人機自主飛行平臺,基於飛槳的技術支撐,可以提供自主巡邏、火情監測、非法入侵感知、森林樹木砍伐監測等功能。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認為,「晶片、作業系統的技術研發投入是需要長期堅持的,需要科技人員有雄心、有耐心、耐得住寂寞。我們也有長期的考慮和耐心,希望能夠一點一點突破,最後被市場廣泛接受。」
中國有非常多的AI開發者,他們都是深度學習平臺的使用者。目前,百度等企業也在著力培養產業+AI的複合型人才,與高校聯合培養AI人才。「新基建」大潮下,時代在召喚中國自主可控深度學習平臺的崛起,飛槳取得的成果,得益於技術的成熟、平臺的強大和生態的欣欣向榮,也跟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契機密切相關。